的手里变得异常复杂和神秘。但那复杂和神秘,于科学并无什么用处,大体是风水术士骗人的把戏。
风水术虽然宗派很多,但是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讲究龙、穴、砂、水。《管氏地理指蒙·乾流过脉》上说:“黄帝葬于乔山,在大河之南,脉自积石逾河,衍者丰饶而广被也。舜葬于苍梧,在大江之南,脉自荆汉逾江。”是说黄帝和舜都葬在龙脉之上,福泽江河。历代帝王对于陵墓择基的龙、穴、砂、水,都讲究得叫人叹为观止。当年那个在康乾盛世时承前启后的雍正就是一个,他曾把选好的东陵九凤朝阳山作为寿宫,后来忽然变卦,最终选在距离东陵一百多里远的河北易县泰宁山作为自己百年之后的长眠之地,是为泰陵。清宫档案《起居注册下》记载了当时雍正的手谕:“此地(指九凤朝阳山)近依孝陵(顺治陵墓)、景陵(康熙陵墓),与朕初意合,及精通堪舆之人再加相度,以为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今据治亲王、总督高其倬奏称,相度得易州境内永宁山太平峪万年之地,实乾坤聚秀之区,阴阳合会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等语。朕览此奏,其言山脉水法,条理详明,询为上吉之壤,但与孝陵、景陵,相去数百里,且与古帝制典礼有未合之处,著大学士九卿详悉会议,具奏。”这位为大清江山殚精竭虑的雍正,也和所有帝王一样,为自己的死后费尽心机。
何谓龙、穴、砂、水?就是说,选择生气积聚的风水宝地要按照“龙真”、“穴的”、“砂环”、“水抱”四个原则推定。所谓“龙真”,是指生气流动的山脉。风水术以山脉为龙,把山势起伏绵亘,逶迤曲折的脉络称为龙脉,气脉所结之处为龙穴。“龙真穴便真,龙假穴便假”,寻龙是为了点穴,点穴必须寻龙。所谓“穴的”,是指生气凝聚着的吉穴的位置所在。地脉停顿之处为龙穴。俗话说:“寻龙容易点穴难”《葬经》也有“三年寻龙,十年点穴”的说法。所谓“砂环”,是指穴地背侧和左右山势重叠环抱的大好自然环境。所谓“水抱”,是指穴地面前有水抱流。《葬经》上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总之,相宅(阴阳宅)之术,“龙真”、“穴的”、“砂环”、“水抱”四个原则,一个都不能少,必须依次而进行。龙、穴、砂、水的排列组合得当,才能使气聚而不散。所以,相风水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寻求好气场,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环境学。 如今全世界兴起“风水热”,在中国大陆沉寂了三十多年的风水术,也从海外归来,但是我们要有冷静的科学分析头脑,不要以为国外风靡,老祖宗的东西就都是精华。由于有巫师术士的妖言惑众,加之人们对未知世界迷惘与渴求,所以在社会上流传的风水术,一直是科学与迷信搅合在一起,使人真假难辨。如果我们把它看成是一种纯粹的技术,那么,风水的核心问题实质上就是探求建筑的选址问题,也就是为了找寻最佳的人居环境。至于为了寻找死后的风水宝地,那实在是无稽之谈。千百年来,哪个帝王没找一块“风水宝地”,可是又有哪个帝王的江山永固、万代长存了?!古人讲天时、地利、人和,这是易学文化有关天、地、人理论的延伸,它们之间有着辨证的关系,在风水术中把它推向了唯心主义的绝地,是不可取的。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称中国古代风水术是“准科学”。所谓“准科学”,就不是完整的科学,其中也有不是科学的东西。李约瑟对风水有过一段中肯的评价,他说:“在诸多方面,风水对中国人民是恩物,如劝人种树和竹以防风物,强调流水靠近屋址之价值都是。”“就整体而言,我相信风水包含显著的美学成分,遍中国的田园、房屋、乡村之美,不可胜收,都可以籍此得到说明。”很显然,李约瑟取的是中国风水术中的科学内容,而摈弃了那些不科学的东西。这是一种非常正确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
中国古代的科学家和思想家,对风水术中的伪科学都做过极为严厉的批判,东汉时期的大思想家王充,在他的传世之作《论衡》里,对风水术的迷信惑众,扰乱社会,给予了口诛笔伐;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曾经写下《葬论》、《论山陵择地札子》等文章,对当时流行的风水吉凶说,作了实事求是的批判;明朝的张居正是当时反“风水吉凶说”的猛士,他在《书经》上说:“作善降祥,作恶降殃。”其实《易经》上早就说得明白:“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就连被后人神化了的刘伯温,虽然因为写过《堪舆漫兴》,被风水术士奉为祖宗,但他也并不相信“风水吉凶说”,他在《司马季主论卜》上说:天道何亲,惟德之亲;鬼神何灵,因人而灵。有过去就有现在,今天的碎瓦颓垣,昨天也是歌楼舞馆;今天的荒榛断梗,昨天也是琼蕤玉树;今天的露蚕风蝉,昨天也是凤笙龙笛;今天的鬼磷萤火,昨天也是金缸华烛;今天的秋荼春荠,昨天也是象白驼峰;今天的丹枫白荻,昨天也是蜀锦齐纨。一昼一夜,华开者谢;一春一秋,物故者新。dolcom.com
如今我们正在把风水术应用到现代设计中去,理应本着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尊重科学,反对伪科学。
综上所述,我们从什么意义上说,易学文化都为我们的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辩方式,它可以指导我们在现代艺术设计的探索之路上,跨越历史,跨越时空,创造出自立于世界文化艺术之林的中国现代艺术设计颠峰。
上一页 [1] [2] [3] [4] [5] [6]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