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活需要,“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易学文化有浓厚的民本思想,要求统治者时时注意“聚人”、“安民”,如果人民离散,心无居安,社会就不会稳定。它教导历代仁人志士“与民同患”,把人民的忧患放在心头。易学也重法治,主张“明罚清而民服”,一切法令制度都贯彻“抑恶扬善”的原则。中华民族富有革新精神,每到历史危急时刻,总有仁人志士奋起进行革新运动,这正是易学文化持久熏陶的结果。《易经》最早提出“革命”主张,“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里的“革命”,虽然与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有本质区别,但它主张,“革命”必须“顺乎天而应乎人”,既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又适应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易学文化讲“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引起变化,变化了就会畅通,畅通才能持久,所谓“时止则止,时行则行”。易学文化又始终贯穿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所谓“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学文化的确包含着相当丰富而深刻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易经》最有名的哲学命题是“一阴一阳之谓道”。“易”就是变,它是一部讲宇宙万物与人类社会变化的书,是古代辩证法思想最重要的源泉。更值得一提的是,它指出这种变化,不是来自世界的外部,不是靠超自然的神灵主宰,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其固有的一阴一阳的矛盾性,这就是事物变化的内在动因。《易经》认为,整个宇宙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生生日新的“大化”之流。同这种生生不息的宇宙观相适应,它劝诫人们树立“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它认为人在自然、社会的变化面前,不是无所作为,应当发挥人在改造自然和社会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它讲“物极必反”,“知进而不知退,知得而不知丧,知存而不知亡”,势必要垮台的。如果我们认真地研究毛泽东思想,在最能代表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矛盾论》和《实践论》中,都能见到易学文化的深刻体现。
易学文化为中国古代科学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同时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套别开生面的象数思维模式。象数思维方法的基本特征是:取象比类。思维借助 “卦象”,极富形象思维特点;取象为了“比类”,又是逻辑思维的特性。因此,取象比类是两种思维相互作用的思维方法,更具有强烈的辩证法特征。黑格尔自己就公开宣称,他所创立的辩证法,就是来源于中国的易学文化。
易学文化在我们的实践活动中,无时不刻地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有时赤胳上阵,指导着人们的具体行为方式。易学讲阴阳对称。一阴一阳,一刚一柔,相反相成,对称互补,构成统一和谐的大千世界。这一对称协调原理,在传统的中国医学、医药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在中国的书画艺术中更有精妙的表现;在中国古典建筑和古典园林布局中,又是运用得淋漓尽致。易学讲整体思维。人体小宇宙,自然大宇宙,都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由小及大、由表及里、由外及内,包含了现代系统论思想。中医的望、闻、问、切,调理阴阳,辨证施治,以及中医的经络理论等等,都是这种系统论思想的具体体现。易学强调序列,注重节律。易学特别注意宇宙运动的周期性,主张“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从太极图到384爻的渐变演化,从河图洛书到五行九宫的相生相克,虽然千变万化,却都遵循着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现代计算机的鼻祖莱布尼兹,说他所创立的二进制原理与易学的术数演变完全一致。又比如中国古典建筑,从不强调个体的美,而是强调总体布局的强烈韵律感。看北京的皇城、天坛等,无比恢弘的气势,正是这种强调序列,注重节律的结果。
易学的确是一种了不起的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技等等,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数千年来,注释、阐发、评议《易经》的著作,就有三千多种,而且吸引了许多外国学者参加其中,经久不衰。清朝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上,对此种文化现象有过这样评论:“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今天易学文化的研究领域更加拓宽,它对中国艺术的影响也是极为深远的,它为中国美学建立了理论基础,其“意”与“象”结合的思维模式,孕育了中国书画艺术的创作方法。美术家多认为“太极图乃书画秘诀”;舞蹈家更把八卦的无穷变化看成是审美标准的符号,对民间和宗教舞蹈影响最甚。易学关于阴阳协调的原理,又产生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风水学,数千年来影响着中国的建筑学、规划学、园林学、环境科学、生态建筑学、环境艺术和工程技术等诸多学科。易学文化是融象数与义理于一体的独特思想体系,具有创造性、灵活性,富有开拓未来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 易学也极大地影响着西方文化
易学的伟大自不待言,如今满世界的“易经热”就足以证明了这一点。有一个例子说,美国的大学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设有“算命”学科,不但西方的学子去学,而且中国港澳台的学子和世界上许多华人子弟也跑去选修。台湾学者南怀谨说他的一些学生,就跑到美国去选修“算命”学。为此,这位先生还发了一通感慨:年轻的国家(指美国),文化草昧的民族(指美国人),正以大胆的创见,挖掘、开发自己文化的新际运,不管是有道理或无道理,研究以后再作结论。但有祖先留下来五千年庞大文化遗产的我们,却自加鄙弃而不顾,一定要等到外人来开采时才又自吹自擂的宣扬。我们姑且先不去管南先生所说的美国“算命”学科,是否在教授中国的易学文化,或者中国古代巫师术士的一套东西,还是别的什么东西,至少可以说明易学影响的广泛。
在哲学方面。易学对西方哲学的影响是很大的,我们知道,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之一的黑格尔哲学,即黑格尔辩证法,他的创始人、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就是受了中国易学和老庄哲学的深刻影响,创造了正反合辩证逻辑定律。我们说黑格尔是创造也行,说他是在贩卖中国的易学文化也可以,因为易学比他的那套理论起码早了不知几千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黑格尔给予很高的评价,马克思说:我要公开承认我是黑格尔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辩证法在他的手中被神秘化了,但这决不妨碍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列宁说:要继承黑格尔和马克思的事业,就应当辩证地研究人类思想、科学和技术的历史。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化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黑格尔提出了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实现了辩证法的系统化。黑格尔的辩证法,正是黑格尔研习和运用中国易学的结果,《易经·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黑格尔在自传中承认,他所创造的正反合辨证逻辑定律,正是得自《易经》的启发。并且在《哲学史讲演录》上称赞道:“《易经》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据说,黑格尔曾经感叹地说,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完全学透中国的《易经》。从上述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通过黑格尔哲学,也充分体现了中国易学中的某些伟大思想,特别是辩证法。
在科学方面。爱因斯坦是相对论的发明者,他曾试图解决统一场论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