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艺术论文 → 艺术评论 |
|
|||||
“假期课堂”探讨——关于设计艺术专业“假期课堂”教学的构想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0:32:41 点击数:[] ![]() |
|||||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关键词:假期课堂,艺术教育,实践教学,体验课程,学习状态 对于大学教师和学生来说,假期除了休息以外,完全可以用假期来进行跨专业的学习和社会实践,以及对前一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通过这个过程调整学习认知。为了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给教师更多的教学研究时间,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减少课堂教学时间、减少课堂教学的学分,延长假期时间并增加相关实践课程,看来值得探讨。在这个问题上,可以参照国内外高校在学期安排上的一些做法,压缩课堂教学时间、延长假期,将大量教学活动安排在假期完成,笔者称之为“假期课堂”。这不仅是改革教学方式的探讨,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转变办学理念。其理论依据是美国教育家提出的整合教育(Integrating Education),这一概念与我国“素质教育”的提法有些类似,就是从传统的强调课堂内教学,转变为强调在课堂内学习以及在课堂外学习相统一,目的是将学生结构化学习与非结构化学习整合起来,让本科生在各种场所、通过不同形式,向社会学习,向有着不同文化背景与经历的人学习,一起作为探索者参与设计项目或教师的科学研究等等,特别是艺术与科学相融合的设计艺术类专业,更适合这种既有课堂传授,又有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 当今的教育,面临着两大尖锐的矛盾:一是人的接受知识的能力与蓬勃增长的浩瀚知识量之间的矛盾,德国学者哈根·拜因豪尔在上一个世纪曾说:“一个科学家即使夜以继日地阅读,也只能读完他本专业全部出版物的5%。”现在所处的网络时代更无法预测知识传播的速度;二是人的有限的学习年限与知识迅速老化之间的矛盾。对此,教育的唯一出路就是教会学生学习,这是一种方法的教育,能力的教育。A·J·普洛斯(美国)认为:“设计教育的目的不是造就设计人员,而是解放他们,帮助即将成为设计人员的人们发现和认识自身,为他们提供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时空,帮助他们发掘自身的聪明才智,完善并提供机会。”大学本科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强调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非结构化学习,就必须减少固化的课堂教学时间,减少结构化学习的安排,增加假期课堂,强化自主性、实践性、体验性的学习状态。 一、假期课堂的探讨与艺术院校假期教学的必要性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普遍关注大学的素质教育问题。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顾建民认为,传统的教师、教材和课堂“三中心”必须改变,否则我国现行教育制度培育创新素质的正面力量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大学应构建“多规格、多通道、模块化”的培养框架,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更大的选择余地,使学生成为有个性、有创新意识的人。具体到设计艺术教育而言,它所面临的挑战是由科技的进步、市场的调控、人们审美兴趣的变化等诸多因素导致的。它既是客观的,又是现实的。当代生活方式的改变需要设计艺术作为先导,研究人们的现实需求。大学的设计艺术教育应该面对现实来调整教学方式与内容,向社会提供人才资源。市场是检验设计艺术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教育体制的改革是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动力。艺术院校的特点,尤其需要推行类似“假期课堂”的模式。因为,脱离实际的传统设计艺术教育模式无法适应新的人才需要,设计艺术教育必须考虑社会经济、技术、信息、生活、文化及市场等方面的关系,并在社会的构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据日本《设计艺术新闻》的调查,当今市场需要设计师的素质能力是“设计开发的策划能力占30%、设计的造型能力占25%、综合的思考能力占20%、组织与协调能力占12%、国际感觉占8%、CAD操作能力及其它占5%。” 这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构成,向我们现行的设计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设计人才的培养必须加强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以适应新环境和市场的需要。可以说,书本、教材、传统课堂是该学科的基础,但永远不会创造出市场需求的东西,而这些恰恰是设计艺术专业的学生最需要学习的。所以,如何转换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们当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有必要从推行“假期课堂”入手,积极探索适应人才市场需要的设计艺术教学模式,致力于现代教育资源的提升,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从国际通行的教学时间安排来看,很多世界一流大学的做法可以供我们参考。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00年春季学期课堂2000年1月18日讲授开始(Instruction Begins),2000年5月8日讲授结束(Instruction Ends),共计16周。其中,春假(Spring Recess and Spring Holiday) 是3月27日至31日,实际讲授时间为15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0年秋季学期课堂2000年9月6日讲授开始( First day of classes),2000年12月13日结束(Last day of classes),共14周,其中各种假期6天,实际上课时间为65天(13周);2001年春季学期课堂讲授开始在2001年2月6日,讲课结束在2001年5月17日,共14周,去掉假期8天,实际上课天数是65天(13周)。这些学校均开设不同学科、不同课时的小学期,以适合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从国内情况来看,北京大学自2002年9月起实行了暑期学期(Summer School),并作为学校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在北京大学校园网公布的2003至2004年校历中,可以看到:2004年6月13日是本科生放暑假的第一天,而在往年,这个时候还没有停课考试。而且,暑假改为3个月。而国内其他高校和艺术院校目前并没有实行延长假期的做法,也就是说,长期以来形成的校历模式已成为习惯,真正的假期改革,并非是时间长短问题,关键在改变教育观念。参照国内外一流大学的时间安排,现在的普通高等艺术院校可以将暑假调整为三个月以内、寒假调整为一个半月左右,因目前尚未有高校实施,设计艺术类院校“假期课堂”的最佳时间安排,仍需要进一步论证,或在实验中寻找成功的经验。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学期缩短,假期延长不意味着教学内容的减少和教学要求的降低,相反,教学要求实际上是提高了。对学生而言,压缩学时,减少课堂教学时间后,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社会、体验实务,更深入地研究、体会和消化课堂教学的内容;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可以有更多时间参与工程施工、社会调查和设计项目等实践性的工作,较早地接触本专业应用的前沿,感受专业与行业的差异,扩大视野,拓宽思路,从而提高创新能力。把仅仅从课堂上学习转变为将课堂学习与向整个社会学习结合起来。要求学生从一个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一个更加主动、自主的学习者。对教师而言,这一转变也意味着严峻的挑战:由于课堂内教学时间的减少与讲授内容的减少,教师必须由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门径的指路人、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和社会实践的引导者。教师必须进一步精练课堂教学内容,开拓假期课堂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对教学管理而言,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教”与“学”的关系处理好。首先必须认识到,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而重点是引导学生“学”。其次,在制度上必须有保证“教”与“学”的措施。例如,在编制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时,应考虑到假期课程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学生的适应性。假期延长,但课时量并没有缩减,只是将许多时间相对集中的室外写生、工场实验课、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工程施工、项目设计实习以及部分探讨性的课程安排在假期课堂开设。这样,传统的课堂教学要集中精力抓好讲授和艺术表现的内容,假期课堂所开设的内容应该是在传统教室内所无法解决的课程或课题,这部分教学内容强调的是实践、应用、技能与课堂教学的基础、专业基础、人文与科学理论的协调。 强调“实践”与“创新”应该是设计艺术专业教学的特点。传统设计艺术教育仅仅注重了审美的培育和表现技巧的训练,掌握形态塑造和艺术表现的课程占据了设计艺术教育的大部分内容。新的设计艺术教育体系应追求设计创新的系统方法,引导学生从宏观、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去认识艺术设计和艺术创作。在增设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课程的同时,强调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培养,现在大多数院校通行的教学模式是造型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设计三段式教学,这种分段的形式现在应该重新审视、重新定位,因为培养人才的目的不明确,课程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不能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缺少综合技能的训练,学生不能掌握系统的设计方法和程序,所谓的基础课不能为专业设计提供依托,课程之间缺少融会贯通。设计艺术学科的专业领域在不断拓展,设计艺术已不是过去意义上的美术加工艺的概念,而已与工科等相关学科相融合,更多的专业方向侧重于应用领域,关注生活方式、注重审美提升等方方面面。没有综合性的设计艺术实践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设计师,也就是说,设计创造力必定是建立在一种高度综合性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调整教学结构,整合教学内容,加强实训环节,增设“假期课堂”成为解决这种矛盾的一种值得探讨的途径。 我们认为,设计艺术教学应该大致分为课堂讲授与艺术表现教学、实践与体验教学、技术与能力培养教学三个部分,其中,实践与体验教学、技术与能力培养教学这两个部分应得到突出与加强。以往课堂讲授与艺术表现教学、实践与体验教学、技术与能力培养教学三部分之间的比例大概为8:1:1,为了创造从艺术表现型教育向实践型教育和创新型教育转换的条件,可以将其调整为4:3:3。提高实践与技能比例的部分,这些内容安排在“假期课堂”进行比较适宜。 设置“假期课堂”的目的就是给学生集中的时间和机会,通过自身经历和实践活动获得能力的体验,从而形成专业基础扎实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培养模式。从这个角度讲,“假期课堂”特别适合设计艺术类专业的教学。但需要注意的是,“假期课堂”如果偏离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与教学目的无关的课题研究和设计项目,一味地讲究活动形式本身,那么,无论选择了多少课题,写了多少调查报告,设计出多少作品,都将偏离“假期课堂”的宗旨,走上杜威倡导的实用性教育的弯路。另外,传统的课堂与艺术表现教学也不能停留于简单的理论讲授和课堂作业辅导,要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为达到有明确目标的教学效果而慎重进行课程设计。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