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艺术论文艺术评论
   试论欧美中国艺术史研究中的一些语言问题      ★★★ 【字体: 】  
试论欧美中国艺术史研究中的一些语言问题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0:32:39   点击数:[]    

则。对他来说,语言表述的意义一定来自在其文化背景中对它的功能分析,语言是一种「行为模式」22。

  亚历山德奥(Alessandro)在其《语言学的人类学阐释》中对「文化中的语言」做了以下精辟的论述,「任何将语言作为制像工具的理论都面临着假定语言与现实相分离的危险,语言人类学家长久以来对这种假定怀有疑问。掌握一门语言比了解一个由我们管理的隐喻知识库更为复杂,尽管通过这个隐喻知识库,我们能够清楚自己的经历。语言与我们的社会、文化之间也有着换喻的关系。正如Harry Hoijer所坚持的,一个人应该思考文化中的语言,而不仅仅是语言与文化。在特定的文化中,语言系统与所有其他的系统相互渗透。延伸这种观点,我们能够说,语言存在于我们之中,正如我们存在于语言之中。当我们把自己与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相关联时,语言就变成了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语言不仅是独立世界的表现。语言就是这个世界。不是在一个单纯的意义上讲,我们对过去拥有的一切就是语言,从普通的意义来讲,我们的记忆被记录在语言的描述、故事、轶事以及名字,就像这些记忆存在于气味、声音以及支撑我们身体的方式中一样。如果语言像Mainowski认为地那样是行动(活动),那么,我们说话的方式则给我们提供了作为个体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方式,正如Spair Whorf和很多其他语言学家指出地那样,语言交流是现实的一部分。如果语言是Wittgenstein所说的『生命的形状』,那么,掌握语言不仅意味着有了用特殊方式表现事件的工具,它也意味着拥有了与这些事件交流、影响它们或被它们影响的能力。因此,对于语言人类学家来说,语言本质的问题不能与语言在特定时刻被特殊个体运用的问题相分离。(学习语言的问题本质上是有关历史的,也就是说,时间性是语言的一个基本维度。)」23文化并不把统一的认知与思考的装备强加于个人。实际上,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个体的概念结构也是不同的。

  如果把每一种语言作为一个集合,那么,不同语言就处于交集状态,她们有重合的部分,也存在各自独有的部分,而由于研究的需要,我们尤其需要关注她们独特的特点。例如,当艺术史家需要跨语境去研究艺术史时,概念的无法一一对应性就呈现出来。例如,克雷格.克鲁纳斯教授就提出,汉语中「图」这一概念涵盖的范围大于英文中的Pictures,它不仅包括Pictures,还包括diagrams, charts, maps, portrait, patterns等等,因而,就「图」的语义范围来说,克鲁纳斯认为,没有一个英文辞汇可以与之恰如其分地对译。「图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概念」24。

  事实上,只有我们能够了解欧美学者在跨文化的美术史研究中会遇到哪些语言问题并尝试将之解决的,我们才能正确地接收他们的研究成果,使欧美的中国美术史研究成为一个作为「它者」的强有力的参照系。尽管海外学者的研究水准并非整齐化,而且毕竟,他们要克服语言与文化差异带给他们的障碍,但这些都不能作为我们轻视海外汉学家的理由,我们应了解他们、研究他们并与其积极对话,以此促进本学科的发展并不断使中国美术史研究要走向深化。

注释
  1 详见尚志英:〈福柯与近代西方文化传统的结构〉,载夏征农主编:《西方学术思潮论丛》,学林出版社,1989。
  2 详见曹意强:〈欧美艺术史学史与方法论〉,《新美术》,2001,1。
  3 Susan Bush and Hsio-yen Shih, Early Chinese Texts on Painting,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5, p.2 
  4 详见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5 曹意强、洪再辛编:《范景中学术论文集--图像与观念》,岭南美术出版社,1992,页266-267。
  6 参见LinYutang, The Chinese Theory of Art, Panther edition published,1967, 页7上「tone and atmosphere」的翻译。  
  7 邵宏:〈从「气韵」的生成检讨画论与文论的关系〉,《新美术》,1999。 
  8 Ludwig Bachhofer, 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art, New York: Pantheon Books,Inc.,1946; J. G. Andersson, Researches into the Prehistory of the Chinese, BMFEA 15 (1943). 
  9 Combrich, Topics of Our Time, London, 1991, p.32。转引自《范景中学术论文集--图像与观念》,同注5。
  10 详见朱立元:《现代西方美学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页977。  
  11 Martin J. Powers ,Art and Political Expression in Early China ,Yale University,1991, p2-3.
  12 同注11。 
  13 同注11,页xiii。
  14 同注11,页93。 
  15 "The Figure in the Carpet: Reflections on the Discourse of Ornament in Zhou China", Monumenta Serica, 43(1995): 211-233.  
  16 见王宁、钱林森、马树德:《中国文化对欧洲的影响》,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页201。
  17 巴克桑德尔著,曹意强、严军等译:《意图的模式》,中国美院出版社,1997。
  18 转引自〈规范与形式〉,见《艺术与人文科学》,浙江摄影出版社,1989,页126。
  19 同注16。
  20 马而塞拉、撒普、西勃罗夫斯基主编,萧振远、荣新海、范学德、李景林译:《跨文化心理学》,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页197。
  21 爱克曼著,《歌德谈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22 同注20,页56。  
  23 Alessandro Duranti, Linguistic Anthropology,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p.336.
  24 Pictures and Visuality in Early Modern China, Reaktion Books Ltd, London, 1997, p.103-105. 

上一页  [1] [2] [3]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潘鲁生:关注动画及网络文化艺术创作

  • 下一篇文章:“假期课堂”探讨——关于设计艺术专业“假期课堂”教学的构想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试论欧美中国艺术史研究中的一些语言问题”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试论欧美中国艺术史研究中的一些语言问题”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教会大学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
  • ››蒙古族萨满舞(博舞)的历史变及其...
  • ››中国影戏的生存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
  • ››新时期中国实验性话剧文体思维方式...
  • ››论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政治化
  • ››当代美国美学及其热点问题分析探讨...
  • ››关于审美现象的若干条件分析
  • ››浅谈西方古典美学
  • ››享受文学还是批判文学-传统视野下的...
  • ››文学正餐亦或文学零食-短信文学的文...
  • ››试论欧美中国艺术史研究中的一些语...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