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艺术论文艺术评论
   浅议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 耿秀秀      ★★★ 【字体: 】  
浅议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 耿秀秀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3 15:10:40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要:本文从艺术作品的内容、形式及创作者三个方面入手,积极探讨和研究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关键词:艺术 现实生活

Discussion on Artistic Creation and Real Life//GengXiuxiuAbstract This article positively discusses and researches therelations of artistic creation and real life from three aspects:the content,the form and creator of art works.

Key words art;real life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A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Zibo Normal College,255100,Zibo,Shandong,China艺术作为人的心灵的表达形式、人的心境的再现,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存在,是不能脱离与自身相对应的现实生活的,主体意识是不能超越客观现实的,因此艺术创作的基本要旨应是主体和客体,即内在精神和外在世界的整体把握。在中国传统的艺术理论中,讲究贯穿主客观、内外在全面的把握艺术。唐代张瓊就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观点,他认为绘画既不是照搬造化的形貌,也不是纯粹的心灵表现,而是画家投入生活寻找表现的对象、表现的形式、表现的意蕴,最终与画家心灵同一、共鸣的过程。艺术创作要忠实于现实,就是要通过艺术家的感受发现现实生活的内在真实。本文将从艺术作品的内容反映生活的本质、艺术作品的形式来源于生活的启示、艺术作品的创作者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三个方面来阐述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1艺术作品的内容反映生活的本质老一辈雕塑家刘开渠说:“每件艺术作品所以能存在,是因为它有一个独异的生命,就是说它包含有一个真理、一种深刻的人类情感。”艺术品中所包含的真理,即它反映了时代、社会、人类生活的本质。

    如中国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雕塑史。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是中国雕塑艺术政治紧密结合的时期。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坐上的浮雕堪称艺术与当时的国家意识形态相结合的典范;四川收租院泥塑也是那个时代的反映,它的写实主义表现手法在今天仍然令人叹为观止;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巨型领袖雕像则与当时的个人崇拜相关;上世纪70年代的重要作品毛主席纪念堂群雕,浓眉大眼的工农兵形象是当时工农兵普遍典型的神化。

    而在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环境的改变带来了新的艺术主题,反思与自省和渴望西方文化的洗涤成为潮流。在西方价值观冲击和自身文化裂变的背景下,当代艺术开始和人们的存在现实、存在状态真正地发生碰撞。艺术家不再拘泥于现实生活的表象、再现与颂扬,而力图在一个更为本质的意义上思考、表现、解释、批判当下生活。如隋建国的创作一直把人的生存与境遇作为潜在的主题,他的《中山装》以解构、挪用和重新使用的方法,将中国人情结最深的服装———中山装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以雕塑的方式呈现出来,体现了对文化的忧虑与反思,是东西方文化冲突的背景下的思考;王中的《老北京系列》也是在对现实的关注与切身的体验中来组织题材和开掘主题的,作品没有采取一般的现实主义样式,而是吸收了装置艺术的一些成分,将具象的雕塑(老北京人的形象)与拆迁后的废墟组合在一起,明确而深刻地揭示了主题;陈文令的《幸福生活》以一组荒诞、搞笑的人与动物的形象体现了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抽取,揭示了当下社会的一种群体存在状况。由此可见,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以积极能动的创作意识与情感,对当代生活进行观察与反思,表述出具有历史性的、社会性的生活的本质。

    2艺术作品的形式来源于生活的启示从艺术作品来讲,形式归根结底都是直接或间接的来源于生活的启示。1)内容决定形式。艺术创作必须反映生活的本质,从思想性来讲,艺术作品的形式服从于对生活的本质的表达。2)艺术作品的种种形式、种种效果,无一不是从生活中得到启示的。首先,艺术创作形式语言的运用与现代生活的情绪相关。在讨论波普艺术、新现实主义艺术时,阿纳森提到里斯坦尼的一些话,似乎可以让我们看到艺术形式与现实的关系:“我们正在自然里寻找新的方向,所谓当代的自然,就是机械的、工业的、和广告的洪流……日常生活的现实,如今已经变成了工厂和城市。”而我们知道他们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现成品、大众崇拜的偶像、广告、日常生活用品,他们热衷于现成品的堆积、组合、呈现,而这种表达对艺术家来说可能是“天然的需要”。“他们生活在成天大喊大叫、弥漫着工商业气氛的环境之中”,于是波普艺术家表现出了对商业体制的依赖和对复制性大众化的妥协也正说明了艺术形式也是基于现实生活的。再者,现代工业带来了许多新材料,为创作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种种物质材料呈现在艺术家面前,各种材料被单一或组合地运用在艺术造型上,引起了审美观念的变革。有时创作的想法直接来源于材料带来的视觉美感;而恰到好处地使用材料,可以达到我们想要的视觉效果。如隋建国在作品《记忆空间》里借助破旧枕木的真实感觉表现了对人类记忆忧虑的历史感;展望的《中山装系列》通过对衣物被化学溶剂硬化后的质料特性的挖掘,找到了表达对人的状态的关怀的载体。材料具有自身的性格,不同材料的性格的形成基于人们长期的生活经验,我们应尊重人们的共同经验,善于从生活中获得启示。

    3艺术作品的创作者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民族艺术都是一种社会的表现。”反映现实是艺术所固有的,也是一切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对外部世界审美感觉和审美情感的外化表现,作为审美对象的外部世界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基础。

    首先,艺术作品的创作者受时代的制约。艺术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时代、民族和社会之中,由于受特定的社会实践内容和社会思想的影响及制约,就会以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为标准从事美的创造,展示着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于是在创作个性上依附着时代的烙印。例如《毛泽东时代美术文献展》是1942~1976年间中国艺术家个人创作中浓烈的时代意识的反映。这个时代具有独特的视觉文化与艺术形象,其中陈逸飞、胡一川、罗工柳、潘鹤、方增先等老一辈艺术家的作品中都不乏这一时期的题材,他们的作品中浓缩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激情、理想和愿望,记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中国社会理想、历史人生与艺术的理解。

    再者,艺术作品的创作需要对现实进行思索与概括。艺术是“又高级又通俗”的东西。”生活本身是琐碎的、平凡的,艺术家要有从平凡的生活中感受提炼非凡的东西的智慧。

    顾恺之在其《魏晋名流画赞》中提出“迁想妙得”的观点,所谓“迁想”也就是画家接触、整理生活资料的过程,而“妙得”即是客观生活与主观心灵的统一。艺术家的创作来自于生活的体验,然而如何把这种体验提炼出来,用恰当的艺术语言得以表达,这就要求创作者不能只单凭感觉,也要有所思考。

    最后,艺术作品不但包含由对象反映而来的客观内容,而且包含着艺术家的思想、感情等主观因素。艺术家的主观构想是艺术创作的主导,人的环境、阅历、生活不同,艺术修养、文化结构不同,审美情趣以及对外部世界的感觉不同,艺术作品也就各不相同。艺术创作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现象,艺术家除了生活体验外,还要有修养,要懂艺术史,老一辈的雕塑家如刘开渠、曾竹绍,他们不仅是实践家,在国学和西学方面都有相当的修养,在艺术理论上也有建树。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艺术学理论的研究方法与价值取向-兼议理论研究与技术修养之关系 贾涛

  • 下一篇文章:作为观念的文本-设计艺术理论与历史写作的研究及其应有的地位 江牧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浅议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 耿秀秀”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浅议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 耿秀秀”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教会大学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
  • ››蒙古族萨满舞(博舞)的历史变及其...
  • ››中国影戏的生存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
  • ››新时期中国实验性话剧文体思维方式...
  • ››论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政治化
  • ››当代美国美学及其热点问题分析探讨...
  • ››关于审美现象的若干条件分析
  • ››浅谈西方古典美学
  • ››享受文学还是批判文学-传统视野下的...
  • ››文学正餐亦或文学零食-短信文学的文...
  • ››浅议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 耿秀秀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