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要:文学理论是文学实践的概括、总结和对文学发展的希望和预言,反过来又指导和影响文学实践活动。研究西方文论的发展历史,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西方的文学艺术理论,该文通过对各个重要发展阶段的简述,对西方文论发展历程及形态转向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西方;文学理论;历史
西方文学理论源远流长,对后世的文学研究影响深远,它的发展历史,就是不同时代的西方理论家运用发展运动的多视角的主体认识图式,对发展运动的文学实践的认识。它使我们对文学实践活动的认识不断深化,不断由片面走向全面。
1古代文论
西方文学艺术理论的源头是古希腊的文艺理论。而真正形成思想体系,并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柏拉图从奴隶主贵族派的政治立场和唯心主义的哲学出发,否定对现实的模仿的文学艺术,认为文学艺术应直接来自神的灵感。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也是柏拉图理式论文艺理论的否定者。他从中小奴隶主阶层的人生态度和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哲学出发,提出文学艺术模仿人的活动的理论,肯定模仿现实的艺术的价值和社会作用,并提出了艺术作品构成的“整一”原则以及初步的艺术分类理论。
西方文学艺术理论的第二个阶段是古罗马的文学艺术理论。古罗马文学艺术理论的核心观念是向古希腊文学艺术学习的古典主义观念。但其代表人物贺拉斯和朗吉弩斯的理论走向并不相同。贺拉斯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把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理论化作了规范罗马文艺、为罗马政体和贵族服务的艺术原则。而朗吉弩斯较多的接受了柏拉图的影响,从风格的角度提出了崇高这一美学范畴,推崇古希腊艺术,对罗马的社会现实和文艺进行针砭,为西方浪漫主义文论开了先河。
进入中世纪后,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基督教的兴起和统治。西方文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基督教信条的影响,然而思想家们大多需要借助于古代的思想来证明和完善基督教义,早期主要借助柏拉图的神秘主义,后期则形成了以圣·奥古斯丁为代表人物的教父哲学。西方文学创作发达最早的要数意大利,其中但丁,薄迦丘等人都用近代语言创作了许多伟大作品,他们不仅为意大利民族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艺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近代文论
17世纪的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和强化封建王权,在意识形态领域强调秩序和理性,同时在文艺理论上进一步强化和发展亚里士多德等的理论体系,于是便出现了新古典主义。法国的理论代表是布瓦洛,倡导理性原则,自然原则及古典原则和道德原则,比较全面地概括了新老古典主义作家的创作经验,在艺术创作的某些问题上也提出了一些现实主义的见解,然而艺术上又体现了当时的封建贵族阶级的审美趣味。英国的理论代表有屈雷顿和约翰生等人,屈雷顿首创了英国新古典文论,并将其应用到文学创作和批评之中去,对英国和整个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约翰生则一方面力图维护新古典主义的传统,另一方面又自觉地挖掘新老古典主义文论中的现实主义因素。总的来说,英国古典主义文论相较法国已淡化了宫廷色彩,且具有了一定程度的现实主义内涵。
继新古典主义之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浪漫主义在欧洲出现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个时代在文学领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更是一个强调诗人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时代。然而它在欧洲各国不同的浪漫主义作家、理论家身上的表现形态和理论主张并不完全相同。如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就是结合了感伤主义与反封建的热情,其代表人物赫尔德认为诗歌可以用来解释历史,而文学作品则是时代精神的传声筒。此外,一切美都是在艺术对象和自然对象中内在生命和人格的表现。批评家在成为作者的仆人与朋友,将自我意识纳入作者的思维中,用一种欣赏及发现价值的方式评价文学作品。康德美学则倡导美是超功利的,审美快感是一种“自由的愉快”,美的艺术就是天才的艺术,康德还强调崇高是人的崇高,这就为浪漫主义对人的歌颂提供了依据。
英国的浪漫主义代表人物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济慈等人,被成为“湖畔诗人”。华兹华斯认为诗的题材应是田园生活,语言应为真挚单纯的语言;诗的目的是抒发情感,歌颂自然和人性;想象是创作的基本动力。柯勒律治则强调诗的本质是主客观的统一,济慈则认为诗只表现感受,不表现思想;诗人应是具有“消极能力”的人,目的是创造“纯美”的诗。
3现代文论
19世纪30年代以后,现实主义出现,即取代浪漫主义而占主导地位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它的基本含义是要求文学艺术真实地反映客观生活,范围波及俄法英美。俄国现实主义理论主要是有俄国民主主义者所倡导,主张把文学事业和解放运动紧密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人民性,重视艺术规律和典型塑造。英国诗人和评论家马修·阿诺德认为文学可以取代宗教,文学价值观的树立可取代宗教成为一种社会价值观。而社会学批评家马克思提出最后的意识形态是虚假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控制社会存在,主导社会发展。
19世纪后期自然主义兴起于法国,继而传遍欧洲各个主要国家。法国代表人物福楼拜提出“客观而无动于衷”理论,左拉则则把自然主义思潮变为一种“主义”,提倡以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写作。自然主义是西方近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也是近代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化的过渡流派,对20世纪的现代文学思(上接第269页)想产生了深刻影响,然而它否定现实主义的创作技巧,又没有创立自己的理论体系,因此存在的时间较短。
80年代的法国出现了象征主义思潮,这一流派的文论家主要是诗人。他们的美学倾向与唯美主义和直觉主义有一致的地方并相互影响,又以其强调文学的象征本质形成了独特的象征主义理论。代表人物波德莱尔把诗歌从情感的宣泄抒发引向人内心深层世界的探寻表现,从而完成了浪漫主义向象征主义的过渡。
俄国形式主义是20世纪一个重要批评流派,是西方现代形式主义批评流派的源头。其代表人物有什克洛夫斯基、坦尼亚诺夫、艾亨鲍姆等。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俄国形式主义的立场、原则和方法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而坦尼亚诺夫和艾亨鲍姆成功地把俄国形式主义转化为捷克结构主义,把形式主义的批评精神植入西方世界并使之持久地发挥影响;雅克布森的贡献则在于把传统诗学与语言学结合起来,建立了影响深远的语言学诗学理论。
现象学兴起于20世纪初的德国,对美学和文艺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代表人物是英伽登等人,英伽登的文艺理论贡献首先表现在他对文学作品的结构分析上,他所运用的层次结构分析的方法对后起的结构主义等流派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他的“四层次说”虽然不完善,但仍富有启发性;其次,他强调艺术作品只有经过欣赏才能变成审美对象,艺术价值才会变为审美价值,这就突出了欣赏者参与艺术作品创作的能动作用,这对后来的解释学美学和接受美学也有重要的影响。
4结束语
综上所述,20世纪前,文学理论关注的重心最先是作品与世界的关系,形成摹仿论批评形态;然后在18世纪转向关注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发展出表现论批评形态。进入20世纪后,文学理论的重心转移到作品的本体存在,产生本体论或文本论批评形态,接着又发展出重心倾向作品与读者关系的接受论批评形态;然后,又逐渐向重视作品与世界的关系,寻求历史坐标与价值判断的方向回归。
参考文献:
[1]马新国.西方文论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杨冬.西方文学批评史研究的百年历程[J].文艺理论研究,2005(4).
[3]艾布拉姆斯M H.镜与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