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新闻传播学
   重大事件中的舆论导向需求-以重庆"打黑除恶"专项行动为例      ★★★ 【字体: 】  
重大事件中的舆论导向需求-以重庆"打黑除恶"专项行动为例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1 20:51:11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处在深刻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均以自身利益诉求为出发点,表现出旺盛的信息需求。尤其是面对重大事件,公民意识和权利意识日渐成熟的公众信息行为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本文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出发,以议程设置理论为基础,运用了质化和量化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在重庆打黑除恶行动进行并深入的过程中,政府、媒体与公众三大主体的议程互动情况,进而探讨了在重大事件中舆论导向需求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舆论导向;议程互动“打黑除恶”;重大事件

    1997年,重庆成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世界经济论坛也在这年出现一份报告:“腐败将在未来的时间里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最大挑战。”13年后的今天,重庆勇敢地接受了这个挑战。

    2009年6月15日,重庆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启动打黑除恶专项行动。10月29日,市政府召开新闻通气会,“截至10月28日,共抓获涉嫌黑恶及其他犯罪人员共2954人,缴获各类枪支79支,子弹1482发,手雷4枚,管制刀具221把,冰毒62.01公斤;查封、冻结、扣押涉案资产17.43亿余元……重大涉黑团伙……160多名骨干成员全部被缉捕归案。日前,检察机关已批准逮捕814人,起诉涉黑恶案件36件327人……”理论背景与取样理论背景。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①,安全的需要指“人们寻求依赖和保护,免除危险和威胁,希望有稳定安全的生活保障,并且能够受到保护,有效地避免焦虑和恐怖,维持自我生存的需要”。打黑除恶作为平安重庆建设的重要内容,正践行着服务型政府的诺言,给人民提供了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公众出于对安全的本能需要,也竭力维护自己的知情、参与、表达和监督权。媒体作为公众了解世界的窗口,更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做好沟通上下情的本职工作。

    随着传播科技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兴起,信息的发布和传播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主动权。三大主体正是基于各自对安全需要的不同价值判断,积极设置议程,形成不同的舆论场,不断碰撞互动,使舆论大潮向着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方向前进。

    研究方法及取样。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媒体传播内容进行横向比较,揭示不同媒体信息传播的个性和共性;分析传播内容,从呈现的主题来推断传播者的关心、态度及价值;探究公众议程的内容,考察其倾向,揭示他们的需求、关心等。定量统计分析后,再用思辨性方法对重大事件中的舆论导向需求进行总结。

    在搜索引擎里输入“网址大全”,从结果中随机抽取10个网站。统计各网站排名前5位的“新闻”、“论坛”(或“社区”),各选取得分最高的两个新闻、论坛网站作为研究对象,即新浪新闻和搜狐新闻、天涯社区和百度贴吧。

    操作发现,新浪、搜狐有专题,样本较易获得。百度贴吧有一个“重庆打黑”吧,取其全部有效帖子为样本。样本的时间范围均为2009年8月~2010年1月15日。

    天涯社区,系统不提供历史记录(查询时间:2010年1月15日,15:56),遂放弃。

    考察排名靠后的猫扑大杂烩,无主题分类,不便进行样本采集。

    三大议程的辨析

本文认为打黑议题的形塑涉及以国家机关为代表的政策议程、以传统媒体及其网络延伸为代表的媒介议程和以网络论坛为代表的公众议程。

    “政策议程首先要确认‘值不值得、应不应该’解决某一问题,对与问题有关的客观事实作出明确的主观认定,本质上更倾向于是一种行动议程。”因行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政策议程从6月15日后,采取阶段性发布的方式。梳理各媒体的报道,政府机构内部的相关会议只有7月31日的通报会和9月19日起的成果汇报展。面向媒体或媒体人的直接信息传递有:8月8日文强落马、8月17日曝光进展、10月16日薄熙来介绍最新情况、10月21日的媒体通报会。直到10月29日,市政府举办新闻通气会。此后的审判情况,主要由法院来设置政策议程。至此,政策议程占领了舆论高地。

    媒介议程最初扮演着提供、传递议题的角色。随着行动的进行,尤其是网络媒体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开始以其独特的视角,竭力挖掘一系列相关新闻,把对事件的思考引向纵深,放大了议程的影响力。

    进入审判阶段后,对于各案件的报道及剖析,特别是在“造假门”中,为公众提供了比较客观的评论和具有深度的思考角度。

    媒介议程站到了“意见领袖”的高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引领着主流意见,并引发广泛的社会思考。

    在政策议程和媒介议程的基础上迅速形成公众议程。因涉及社会热点,具有普遍合理性,回帖数量和持续时间都不同程度地增加,公众议程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和多样性,影响力逐渐扩大,释放出强大的舆论监督力量。

    政府、媒体与公众的议程互动

行动启动———第一次对媒体的会议(2009年6月15日~8月16日)。政策议程最初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对外传播,以实现与公众交流信息的目的,同时争取民众对政府的理解与支持。新闻发布会“本身也起着象征信息重要性的作用”。一个多月里,媒体的报道微乎其微,公众获得的相关信息几乎为零。直到8月7日,市纪委有关负责人向媒体证实文强正在接受组织调查。至此,媒体和公众都对打黑有着强烈的信息需求,两大新闻网站均从8月14日起出现相关报道。此阶段,三者的互动并不存在,但已有了萌芽的迹象。

    究其原因,本文认为:(1)行动本身特殊性和复杂性的性质,决定了官方对此守口如瓶;(2)媒体存在一定的“刻板成见”,没有觉察到此次行动专项性的决心、强度和力度;(3)直接的黑恶势力的受害人毕竟是少数,且也没有通畅的渠道和适宜的时机将分散的民怨凝聚起来。

    曝光进展———成果展———新闻通气会前(8月17日~9月19日~10月28日)。

    8月17日,各媒体参加市公安局一个重要会议后,均在重要版面刊登了67名犯罪嫌疑人的照片、姓名及涉嫌的罪名。传统媒体设置的议题,经网络迅速扩大、发展,形成了共同的媒体话语和媒介议程。

    由于事件性质及信息源的特殊性,媒介议程主要停留在对官方公布的涉黑涉恶人员的背景、犯罪活动等报道上。但出于职业敏感,媒介议程的设置逐渐以媒体的专业视角进行深度性或调查式报道,开始显现出重要的导向作用。9月17日,在市政府自主新闻发布会上,与会记者提出“‘打黑除恶是否能够持久’、‘……被双规,……消息是否属实’、‘打黑除恶……是否会对重庆的经济造成影响”三个问题。发言人文天平对此一一作了回答,还主动提供一条涉案官员的消息,强调在时机适当的时候,将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他还提到BBC记者在门口拦着他追问。可见,政策议程和媒介议程已经开始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并逐渐升温。

    “重庆打黑吧”在媒介议程的影响下于8月28日建立,反应迅速,议论较集中和自由。随着议题的增多,内容和角度不断变化,公众被激起浓厚的兴趣和热情,纷纷参与讨论。两者的基调和立场基本一致。尽管公众议程设置发挥了网民的参与性和自主性,形成了比较广阔的舆论空间,但也正由于公众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充分自由地表达意见,使得公众议程不够深入。网友的意见趋于简单、极端化,多是对行动本身表示支持,对涉黑人员表示痛恨等言论。9月19日起的阶段性成果展,警方对打黑信息的发布仍很谨慎,拒绝所有媒体的采访要求。但成果展的消息被“暗访”后,媒介议程为公众议程提供了更能激发其兴趣的信息来源、参考架构等。

    10月16日,薄熙来在出席世界中文报业协会年会前,向媒体代表们介绍了重庆打黑的最新情况。此后,网民踊跃跟帖表态,政策议程与公众议程在政策主体的引导下开始出现互动。

    10月21日,市委宣传部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就行动的有关情况向媒体通报。

    政策议程和媒介议程的互动升级。

    综上所述,三大主体的议程最初呈现“两

[1] [2]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抓实新闻单位经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 下一篇文章:简析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历程及形态转向 张跃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重大事件中的舆论导向需求-以重庆"打黑除恶"专项行动为例”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重大事件中的舆论导向需求-以重庆"打黑除恶"专项行动为例”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试论中国大陆的媒介分析之概况及特...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因特网及网站的...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2005年美国新闻...
  • ››超女旋涡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研究...
  • ››浅论博客名誉侵权中的法律责任
  • ››海外华人种群变化对华文媒体生态的...
  •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
  • ››县级电视台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及其突...
  • ››超级全景监狱——从《规训与惩罚》...
  • ››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 ››重大事件中的舆论导向需求-以重庆&...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