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艺术论文电视艺术
   戏曲电视剧之美学新探      ★★★ 【字体: 】  
戏曲电视剧之美学新探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3 15:17:47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在戏曲艺术陷入低谷的时代,如何保存“国粹”成为许多 专家和从业人员焦虑的问题。戏曲的衰退,似乎只是整个“剧 场艺术”衰退的一个部分,而以现代传媒为基础的电视艺术 却日益兴盛。那么,将戏曲与电视剧嫁接,是否可以从根本上 拯救戏曲呢?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呢?要说明此问题,就需 要从作品、作者、受众三个维度对戏曲电视剧的美学特征及其 可能性进行全面的分析.
    一、戏曲电视剧作品的二重性 同样是戏,其在东西方的特征是不同的。西方的戏是“戏 剧”,东方的戏是“戏曲”。二者的特征可以从名字上看个大概.
    戏剧,着重在“剧”,剧烈的变化也,讲究的是冲突律。戏曲, 着重在“曲”,歌舞为主也,如果穿凿一下,可以把“曲”理解 为曲折,讲究的是曲折律。冲突和曲折有很大的不同。冲突的 外在表现是激烈的斗争,内在特征是一种向心力,把一切情节 集中起来,推向一个漩涡,要求达到情节的高潮,遵循的是“开 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叙事逻辑,有时高潮就是结局了。而 曲折则是波浪式的单线叙事,根据人物加上情节,形成的不是 向心力,而是一些小的波澜,遵循“起承转合”的叙事逻辑。中 国戏曲遵循曲折律,很少进行终极价值的追求,只是满足娱乐 的需要。因此,中国戏曲的“戏”也就具备游戏、嬉戏的特质.
    但是,电视剧是“剧”,它需要有一些集中的冲突,需要高 潮,才能吸引观众观看。根据电视剧的创作美学电视剧需要 几分钟有一个小高潮,需要有悬念,即需要有所谓的戏剧性。因 此,戏曲电视剧就具有了美学上的显著二重性:既要照顾传统 戏曲的曲折律,又要照顾电视剧的冲突律。戏曲电视剧必须同 时兼顾这两方面,因为戏曲美学非常讲究“求美”、“求韵味”等 本体性的美学特质,都与曲折的叙事联系紧密。换句话说,如 果戏曲的冲突过于巨大集中,就会破坏戏曲的韵味。前几年我 们曾经企图把西方戏剧的经典——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改 变成京剧,结果并不成功,就是没法解决好冲突性强的作品中 “冲突”与戏曲的“韵味”和“情韵”的矛盾。中国著名剧作家 田汉也曾经因为在话剧中追求情韵而受到质疑,如他的《秋声 赋》为了追求情韵,故意将矛盾的三方拆散,进行单线叙事,结 果没有造成集中的冲突力量。因此,如何解决戏曲电视剧中的 二重性矛盾,就成为了创作的重中之重。中国戏曲受到诗歌传统的影响,从元杂剧到明清传奇都以抒 情为美。更深的层面上,其追求情韵的特征也同传统哲学有不可 分割的联系。儒家讲究“和”,要求保持一团和气,避免剧情朝 反方向突转,认为这样才有韵味;道家讲究“妙”,如镜花水月, 不可捉摸,而暗含情味,此中真意必须通过仔细的体验才会知 道。这些观念经过长期积淀成了中国观众的审美习惯。“无论是 在追求感官刺激方面,还是在情节的复杂曲折方面,抑或是在迎 合一般观众的审美趣味的灵活性方面,戏剧是无法与长、中篇小 说,现代电影电视抗衡的,如果它试图在这些方面参与竞争, 那肯定是会失败的。”(1)戏曲的大部分优秀剧作都是极有情韵的, 而不是在情节的复杂性上进行追求。《西厢记》在明代就被推崇 为最理想的剧作,因为其体现了诗歌、人物、唱腔以及节奏的美.778论文在线www.qiqi8.cn
    可以说,戏曲的曲折叙事属性以及追求美感和情韵的特色是根深 蒂固的,也是具有很大局限性的.
    但是,电视艺术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创作规律,观众之所以 喜欢看,同那些规律是分不开的。戏曲电视剧不能完全抛开那些 规律。那么,戏曲电视剧首先要打破的是什么呢?是折子戏意识.
    折子戏是近代戏曲的主要形式,在此形式中,受众早已知 道了故事情节,只是关注演唱的艺术家。可以说,情节几乎可 以忽略不计,表演成为唯一注重的对象。戏曲的折子戏形式的 确已经落后于时代。第一,折子戏的固定情节不能满足受众追 求新鲜故事的需要。第二,折子戏的固定程式甚至不能满足受 众追求时代美的需要。折子戏大多以完全定型的程式进行演出, 内容也大多是陈旧的才子佳人故事,与时代没有接轨。而电视 剧需要有时代气息,形式也要求有变化。第三,折子戏的节奏 缓慢,不符合受众的生活节奏,也不能适应目前电视节目繁多, 可选择性极强的现实情况。第四,折子戏的“代言体叙述”已 经令现代的受众感到滑稽“。戏剧中另一个变化莫测和矫揉造作 的特性是演员表现声音的宏亮和姿势的做作,以及夸张的扭捏 作态。事实上,只要看看剧中有那么多的谈话——好像每一件 事情都能用话语来说明——也已经是十足的虚构了。”(2)尽管 这句话论述的是戏剧,但是站在艺术接受学的立场上,恰恰很 适合说明以代言体为特征的折子戏.
    在作品层面,戏曲电视剧必须与折子戏有个大的区别。那 么,戏曲电视剧究竟该向电视剧靠拢还是向戏曲靠拢呢?有学 者指出:“戏曲电视剧既不是戏曲,也不是电视剧,而是电视艺术中的一个新门类或一种新形式。”(3)或者它是“依据电视特 有的艺术手段、传播媒介、欣赏方式、审美心理,运用电视艺 术的思维方式去创作全新的、以戏曲艺术为基本内容的屏幕艺 术作品。”(4)他们都肯定了戏曲电视剧是电视艺术,但似乎依 然没有摆脱戏曲美学的窠臼.
    事实上,戏曲电视剧应当是利用戏曲的旋律演绎的电视剧 艺术。首先,它是遵循电视剧的客观规律的,要加强叙事性。故 事要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只有如此,才能加强它的可 视性。最近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川剧《白蛇传》,以白娘子与王道 长等的冲突为主线贯穿全剧,人物命运感强烈,收到了良好的 观看效果。其次,它应当抛弃戏曲程式化的假定性,多用生活 化的实际动作,采用实景拍摄。在戏曲电视剧中不应再出现如 “马鞭一击,千山万水”的动作,否则就会显得不伦不类。也不 能为了追求情韵而布置虚假的布景,否则会令大家感到滑稽。第 三,戏曲应当保留的是经过改造的唱腔。受众看戏曲电视剧而 不看其他电视剧,或者说戏曲电视剧同其他电视剧竞争的资本 只有动听的唱腔。当年京剧样板戏改良的唱腔都被大家接受了, 难道我们今天还不如那个时代,不能改造出适合表现剧情的唱 腔吗?在亿万观众的期待中,相信戏曲工作者是可以做到的.
    二、戏曲电视剧作者的两难选择 我们相信,从事戏曲电视艺术的人们一定是戏曲的爱好 者,并希望能发扬光大之。但是正因为如此,他们必然受到戏曲 各种美学特性的深刻熏陶以至于不能突破。戏曲的写意性和唯美 性是其独特的美,这令他们推崇且留恋。作者之于作品,其意义 重大自不待言。因此,作者的美学理想决定了作品的方向.778论文在线www.qiqi8.cn
    作者一方面肯定电视剧的优势,希望通过电视剧传播戏曲艺 术,另一方面又不肯丢弃戏曲的传统精神,这样就产生了矛盾心 理。于是,培养一批真正具有新时代眼光的戏曲电视剧作者成为 当务之急。他们首先必须重视电视的传媒特性,在此基础上再去 努力改造戏曲。传媒是框架,戏曲是填充。因为镜头的表现力, 包括特写、蒙太奇、时空自由转换等远远大于单纯的唱腔。电视 屏幕上纯粹的戏曲表演纪录已经可以认为不能吸引观众了,必须 在镜头上下功夫。因此,作者要熟悉镜头叙事规则,努力展现更 加曲折和紧凑的情节。其次,必须抛弃单纯求美的思想。戏曲电 影《龙女》就把二者平衡的很好,演员很美,扮相也有戏曲味, 我们看到演员通过真实的神态把心理表达出来。第三,作者要改 造唱腔和节奏,并把武打、喜剧等类型元素糅合进去,以适应受 众的审美需要。作者实际上是连接作品和受众的纽带,必须尊重 受众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作品,使它达到 传播的效果.
    总之,作者要抛弃矛盾心理,大胆的改造戏曲,不要在传统面 前固步自封。改造戏曲以适应屏幕艺术的需要,作者可谓

[1] [2]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应具备哪些能力

  • 下一篇文章:电视新闻娱乐化刍议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戏曲电视剧之美学新探”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戏曲电视剧之美学新探”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奥运会电视收视回顾及北京奥运会电...
  • ››从“辛迪加”看美国电视节目创新的...
  • ››关于电视广告对消费文化物质层面的...
  • ››新世纪语境下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叙事...
  • ››“山寨春晚”传播学解读
  • ››电视新闻娱乐化刍议
  • ››戏曲电视剧之美学新探
  • ››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应具备哪些能力...
  • ››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技巧
  • ››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传播动力
  • ››戏曲电视剧之美学新探
  • ››戏曲电视的艺术归途—一种媒介进化...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