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山寨春晚”作为山寨现象中一 个突出的文化现象,正日益受到人 们关注,本文将就话语权、节目忠诚 和媒介传播的社会功能等方面从传 播学角度对这一当前热点话题进行 解读. “山寨”现象 如果要评选2008年度最热网 络词语的话,“山寨”一词应该当仁 不让。“山寨”在广东话里指的是“小 型、小规模”,另外还有“仿造”、“翻 版”的含意,早在2003年就已经出 现,但影响甚微。而到2008年情况 就有很大不同了,这一年里山寨产 品层出不穷,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 步,特别是12月2日《新闻联播》 节目对山寨现象的相关报道,让一 直处于地下状态的山寨现象终于告 别了“占山为王”的尴尬处境,真正 进入大众的视野. 从最早的“山寨手机”和各种山 寨产品问世,到“山寨明星”、“山寨 服装”“、山寨电影”等大量出现,应 该说“山寨现象”已经从最初仅限于 经济领域的影响力以迅猛之势扩展 到了社会文化范畴中来,用“山寨文 化”来指称这种现象也不为过. 而2008年年末一个事件的发 生把“山寨文化”推向高潮,成为了 万众瞩目的焦点,那就是网民老孟 通过他的博客发布准备筹办“山寨 春晚”的消息,节目内容由网友提供,节目创意充分尊重网友意见,计 划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播出时间 与中央电视台同步,欲与央视“叫 板”。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网民议 论纷纷,一时间响应者众,而一片叫 好声中也不乏质疑之声。在北京老 孟版山寨春晚开始筹办之后,又出 现了“长沙山寨版春晚”“、中原山寨 版春晚”等版“,山寨春晚”方兴未 艾,热度不减。“山寨文化”不仅仅是 单纯地克隆、复制、翻版,更是代表 着平民化、草根性的网络文化态度, 而其后折射出的传播学意义的确值 得我们深入探讨.778论文在线www.qiqi8.cn 网民的话语实践 从198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 欢晚会开办以来,到2008年已经 举办了25年,春节联欢晚会开创 了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先河,小品、 歌曲、舞蹈、相声等节目形式被确 定,曾经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春节 文化生活,每年农历大年三十晚上 准时收看央视的春晚已经成为许多 人除夕夜的固定节目。然而这些年 来春晚的制作团队虽然也花了功 夫,下了力气想把节目办好,但是收 效依然不理想,节目类型、节目内容 和创意上一直固守成规,没有实质 性的突破,加之观众的欣赏水平和 品味的提高,几乎每年的春晚播出 后都不免听到很多负面评价,春晚 似乎成了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的“鸡肋”,既让主办方大伤脑筋,又 不能讨观众的欢心,如同陷入了两 难的境地. 那么,问题的症结何在?笔者认 为春晚是个系统工程,其中必然涉 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但是若要从 源头找到根源,首先要从央视的宣 传职能说起。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 电视台,不仅是媒介机构,而且是党 和政府的喉舌,是重要的舆论宣传 阵地,也是我国最有影响力的主流 媒体之一,因此它的政治背景决定 了它要最大程度地传播党和国家的 大政方针,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自然 春节联欢晚会就不单纯是让大家高 高兴兴过个年,还要通过这台晚会 传递党和政府的信息,达到对人民 潜移默化施加影响的目的。而话语 权自始至终是牢牢掌握在宣传媒体 手中的,大众媒介是完全受国家权 力控制的,“这些话语在不同节目、 不同频道中的重复,构成了节目中 体现的社会生活的规范性秩序;这 种秩序是强有力的,因为它正好与 官方文化的标准和传统相适应,并 把这些标准和传统扩展到新领域 中。”观众长期以来是作为“沉默的 大多数”而存在的,虽然媒体也在意 观众的反馈意见,但总体上看这样 的传播模式一直是单向的线性传播 模式. 在春节联欢晚会发展陷入瓶颈 之时,网络适时出现了,民意的自由 表达随之变得更容易、更快捷。而在 文化传播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媒体 虽然掌握着话语权,但是网络时代 价值观多元化和网民表达的自由倾 向,在某种意义上分享了由传统媒 体所一直掌控的话语权,更多默默 无闻的人利用网络找到了表达自我 的有效途径,进而取得了话语权, “它们能打破文化权力的平衡,即便仅仅是短暂的,它们也能挑战精英 所偏爱的规范秩序”。因此,从这个 意义上来看,“山寨春晚”的出现是 网络技术发展、公民意识增强和社 会进步的体现,而且“山寨春晚”并 不像有些人所认为的那样是恶俗文 化的变种,而是有着积极的进步意 义,它符合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和人 们对话语权的追求,它表达了某一 个层次的观众对于春晚的态度,而 这是我们的传统媒体因习惯于闭门 造车所忽略的,更为重要的是“山寨 春晚”走出了对于文化的模仿和恶 搞,而是以其特有的草根性实现了 一次网民的话语实践. 媒体忠诚度与自由选择 纵观历年的春晚联欢晚会,央 视有春节联欢晚会、歌舞晚会和戏 曲晚会三台节目,虽然看似针对了 不同的目标受众,但其实区分度并 不大,而地方台也常常自办了一些 联欢节目,看似热火朝天的春节节 目,却难掩在表面繁荣的背后实则 暗藏着节目内容大同小异,节目形 式较为陈旧,缺乏新意,效果并不十 分理想的现实问题.778论文在线www.qiqi8.cn 从受众分析的角度来说,主流 媒体常常处于这样一种状况,即 “媒介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其固定 受众或目标受众的兴趣、期待和文 化品味,形成了某种刻板印象,并 且寻求合适的传播内容来与他们 的刻板印象相匹配……将那些成 功的节目类型和主要产品作一些 细微的改动,下一次仍然有效。”由 此看来,媒体往往根据以前的经历 对受众形成刻板印象,然后最大限 度地寻求受众图像与产品图像之 间的一致,可这样忽略受众差异性 和不确定性的做法真的可以一劳 永逸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受众作为一个不断变化的集合体,他们 的兴趣、爱好、对节目的要求可能 是随时都在发生变化的,如果不能 及时有效地得到他们的反馈,改变 长期对他们形成的刻板印象,如果 在传统媒体时代还可以对受众的 流动加以控制的话,那么网络时代 中再要保持受众对媒体的强制忠 诚就难乎其难了. 频道忠诚问题是电视媒体想要 吸引和固定受众所要考虑的问题之 一,所谓频道忠诚是指观众对于自 己喜爱的频道情有独钟,能够保持 长久的偏爱而加以追随,由此产生 了对该频道的依赖和信任。回到春 晚上来,如果我们的电视屏幕上出 现的是同样的声音,相似的内容,乏 味的创意,一场独角戏从头唱到尾, 却仍然要观众对节目保持忠诚,是 不太现实的. 我们常说文艺创作要百花齐 放,百家争鸣,对于春节联欢晚会的 策划和制作来说,以开放的姿态来 对待,以开阔的胸襟去面对,显得十 分必要。要想把观众牢牢掌握在手 中,靠的不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的霸气,而是在竞争中凸显自己的 优势和力量,以节目质量来说明,用 事实来作证,只有呈现多元化的节 目形式,不管是出自名门的央视春 晚也好,还是源于草根的“山寨春 晚”也好,给予观众足够的自由选择 权,充分尊重观众的决定,这样的节 目忠诚才真正有说服力. 山寨春晚———主流的补充 国家广电总局局长王太华在 “研究部署2009年中央电视台春 节联欢晚会”的会议上曾提出, 2009年春晚主题是“中华大联欢”, 要突出“中华”特色,要在各类节目 中艺术地展现和弘扬抗震救灾、奥运、神七、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等重大 主题精神。央视春晚历来就不只是 与民同乐的大联欢,它背后所赋予 的社会功能由此可见一斑。而央视 春晚承载的喉舌职能和教育意义正 是它影响力深远的主要原因,同时 也造成了节目过于注重说教而娱乐 性不够. 传播学者罗伯特·金·默顿就传 播的社会功能提出过一系列新的概 念和观点,如功能替代理论,这一理 论的核心思想是现存制度必然存在 着局限性,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各 种社会关系和利益抗衡也处于变化 的过程中,因此“现存社会结构随时 需要一些功能替代的东西来作为补 充,以实现社会的整合。”从这个角 度来说,“山寨 [1] [2]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