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应是满足观众心理缺失、吸引观众的主要原因。
穿越剧一旦采用了历史剧的框架,便可打起历史的幌子,借用历史发展的宏阔与曲折吸引观众。在2011年,雍正和武则天应该是内地穿越剧和宫斗剧中最忙的两位历史人物,至少出现在两部以上的电视剧作品之中,比如《宫》和《步步惊心》中处于“九子夺嫡”中心的雍正;比如《武则天秘史》中由殷桃、刘晓庆、斯琴高娃分别出演的青年、中年、老年武则天,《美人天下》中张庭饰演的武则天,已经制作完毕的电视剧《太平公主秘史》中李湘饰演的中老年时期的武则天,以及刘雨欣饰演的年轻版的武则天等。
穿越剧一旦杂糅了偶像剧的类型,用俊男美女(尤其是已然成为明星的俊男美女)来吸引观众,便可为当代人尤其是青少年观众营造出一个又一个的爱情与事业的白日梦幻,很容易让观众产生角色代入与心理代偿作用。《宫》甚至被人称为“穿越版”的《流星花园》。当然,在2011年流行的穿越剧中,最能吸引观众的还在于其中对白日梦的叙述。这些白日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为对能力和权力的幻想,其二为对爱情和婚姻的幻想。穿越剧中的主角在当代社会往往是混得很一般的人物,一旦穿越回历史,便会因种种情由成为名人,成为福晋格格、女娲后人之类,至少也是皇帝的贴身丫环或宫女的头儿。一旦穿越回历史,主角们认识和交往的一定是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往往还有皇上。于是,穿越后的主角便轻而易举地成为剧中爱情与事业竞争的中心。譬如在《宫》和《步步惊心》中,女主角身处“九子夺嫡”的历史漩涡之中,成为四阿哥、八阿哥及其他一堆名门帅哥们的追求目标。《灵珠》中的女主角只不过回的是南越王朝而已,并增加了神话元素。如果与2010年的穿越剧《神话》乃至更早的2001年的《寻秦记》相比,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一个有趣的区别,那就是《神话》和《寻秦记》写的是“男穿”,在为男性观众做白日梦;而2011年的《宫》和《步步惊心》等作品写的是“女穿”,在为女性观众做白日梦。因此,至少从商业角度来说,2011年的穿越剧更“经济”了,因为女性观众的数量比男性观众稍多,也更爱做梦一些。
2011年流行的穿越剧无论结局是喜是悲,在开头多少会抹上较强的轻喜剧色彩。比如,穿越人物普遍在历史环境中使用一些现代方式处理问题,轻而易举地让当时人刮目相看。在《宫》中,晴川穿越回清朝,通过手里的MP4让观众听到王菲的《明月几时有》,其中出现的T台模特时装表演以及给禧嫔娘娘穿上“溜冰鞋”的桥段,也让人忍俊不禁;在《步步惊心》中,马尔泰·若曦给阿哥们和皇上做的点心居然是果肉果冻,皇上赞不绝口,马尔泰·若曦甚至在康熙面前引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来歌颂康熙:“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更显雷人。
任何作品的流行都有其社会心理基础,穿越剧亦然。人生两大事,事业与爱情,但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事业与爱情皆然。可以说,在当下的社会中,年轻观众们尤其是80后或90后的观众多系独生子女,在家里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当他们带着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优越意识步入社会的时候,却时常因能力、性格、心态等种种原因难以被社会认可,他们固然有很多快乐幸福甚至是任性自由的一面,但也面临着相当大的学习、就业、工作与生活的压力。这种压力是需要宣泄和缓解的,而穿越剧以事业和爱情的白日梦为诱饵提供了一种宣泄与缓解的渠道,这就是穿越剧能够流行的社会心理基础。相当受年轻人喜爱的作家郭敬明在穿越剧《神话》研讨会上的看法可以作为一种证明:“跟《蜗居》《、潜伏》这种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不同,我们在现实主义题材里面看到的更多是无奈、压抑,看完之后会有一种刺痛感和失落感;而在穿越剧中体现的是一种美好的情怀,因为它已经脱离了现实条条框框的约束,让人很有自信,我觉得这就是穿越剧最迷人的地方。”(4)可能会有人不认同这样的看法,但它确实是对现实的一种解释。
遗憾的是,在文化生态还不够健康的电视剧园地中,年轻人那些希求爱情美满、事业顺利、生活快乐的正常生活理想,往往被谋求利益的电视剧制作者们夸张发酵为集万千宠爱在一身、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艺术幻想或生活空想,利弊兼具。
三、对穿越剧流行的反思与展望
对2011年穿越剧的流行现象,已经有一系列文章做出了反思,综合这些文章中的看法可以发现,对穿越剧的批评主要体现在随意虚构历史、正确历史观缺失及文化层次不高等方面。笔者部分同意这些观点,本文认为,2011年国内流行的穿越剧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艺术原创力缺乏;其二,文化影响力较差。
1.艺术原创力缺乏
如前所述,穿越剧主要是偶像剧与历史剧的一种杂糅。从一方面说,这种类型杂糅是艺术创新的一种方式,因为无论是小说改编还是历史重构本身就已经包含着艺术的创新之处,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种改编与重构还包含着创作上的讨巧因素,原创力缺乏,如果诸多作品反复演绎同一段历史,这种创作上的讨巧因素就更明显了,或者说,艺术原创力就更加相形见低。肖伯纳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剧作家把目光转向过去这意味着创作力的衰弱。(5)然而遗憾的是,2011年国内流行的穿越剧作品明显存在这种原创力不足的弊端,比如《宫》和《步步惊心》中写到的“九子夺嫡”早已在《雍正王朝》中被精彩演绎,《古今大战秦俑情》也早有同名电影进行简洁表现。就这个层面来说,《女娲传说之灵珠》至少演绎的是南越王朝时期不太为人所知的故事,原创力似乎比前面这些作品还强些。
如果与国外的穿越作品相比,国内穿越剧的原创力缺乏就更加明显。美剧《泰若星球》同样是2011年首播的穿越剧,其中不仅虚构出2139年地球被严重污染、人类难以顺利生存的未来生活(人类需要戴气面罩才能生存),而且虚构出穿越回历史的现代人在8500万年前的地球上同样生存不易的虚拟场景(刚刚穿越到这里的现代人甚至因氧气太足而不得不紧急注射二氧化碳以维持生命),无论是宏观情节还是微观细节的想象力都可圈可点。
2.文化影响力较差
2011年国内流行的穿越剧虚构历史甚至歪曲历史、传播不正确的历史观是它为人所诟病的焦点之一。穿越剧中确实存在诸如历史实用主义和历史折衷主义的弊端,比如,《宫》中的四阿哥总是把“百姓苍生”挂在嘴边,这句冠冕堂皇的话似乎成为其争权夺利、暗算兄弟的正当理由,这种做法事实上模糊了善恶和美丑的界限。于是,历史再次成为可以根据作者的需要随意打扮的“小姑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否认了历史的客观性。
应该说,上述对穿越剧的批评确有其正确之处,但换个角度,这种看法也有其可商榷之处。第一,穿越剧本身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剧(即相对严格忠于历史的历史剧),如果完全用历史剧的标准去要求它,标准不够合理,结论也肯定是否定性的;第二,仅就虚构历史这个层面来说,穿越剧既非始作俑者(七实三虚的《三国演义》对历史的歪曲没有受到那么多的批评),亦不会成为终结者(否则历史剧将不复存在);第三,就历史观这个层面来说,穿越剧可能会表现不正确的历史观,但也可以表现正确的历史观——比如马克·吐温的穿越小说《康州美国佬在亚瑟王朝》在虚构历史的同时告诉我们历史发展的进程难以随意改变、伍迪·艾伦的穿越电影《午夜巴黎》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时代都可能是最好的时代和最坏的时代等等,正因为如此,历史观谬误并非穿越剧与生俱来的本体属性,而是基于创作者的不同艺术处理而展现出的现实结果;正因为如此,我们对穿越剧无须大惊小怪,不必视之如洪水猛兽;正因为如此,穿越剧还有继续发展的前途和未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