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新闻传播学
   美国数字电视:在权力结构与商业利益之间的曲折发展      ★★★ 【字体: 】  
美国数字电视:在权力结构与商业利益之间的曲折发展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0:59:45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研究背景: 进入9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的传播媒介结构和媒介市场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其重要标志是以“市场化”为核心的广电宏观管理的变革,而新媒介技术也是其中重要的变量之一(赵月枝,1998)。通常传播技术的影响主要被认为发生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人类行为的空间存在方式的改变,二是对信息的使用和表达从内容到方式的影响,三是对个体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平衡的不断改变(DE SOLA POOL,1990)。但技术从来就不是单纯的自主性力量,而是权力结构与商业利益彼此消长的结果。作为对“技术决定论”的批判和对于传播技术发展历史的社会性解读,一些学者认为,经济发展本身并不具有比通过“需要”而产生的更多的目的,而对于传播技术产品的“需要”的决定因素,是由商业与政府利益集团从根本上推动的,这个利益集团组织和提供了对于传播技术产品需要的必要资源和官方特许(RAMOND WILLIAMS,1975);在一些社会系统中,尽管媒介和传播技术本身并不一定被纳入明确的社会控制目标,但是也仍然被政治和经济利益所局限(GERALD SUSSMAN,1997)。有学者认为,广播电视技术从模拟到数字的转变,无疑是人类传播历史上的又一次重大技术进步,而在美国推进数字电视发展的过程中,曾围绕法律与政策环境、经济利益与技术的可能性等多方面产生过一系列的争论,而争论的焦点是技术进步与各方利益的关系,以及对于这一新技术的“需要”的不同目的的矛盾(CHARLES M FIRESTONE & AMY K GARMER, EDITE,1998)。数字电视给现有的广播业者、政界人士、各种特殊利益集团、新兴的竞争媒介、社会公益团体和广大媒介消费者的各种利益冲突,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舞台和充分展示的机会。本文试从上述理论观点出发,探讨权力结构和商业利益在美国数字电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数字电视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1、美国数字电视的现状 1998年10月28日,由一家名叫HARRISCORP的公司出资,大约24家电视台让美国观众在选定的地点观看了数字化高清晰度和高保真环绕声的约翰.格伦历史性的重返太空之旅的电视现场转播。[1]这是美国数字化高清晰度电视成果的一次重要展示。1998年11月1日全美国38家开路电视台同时开播数字电视节目,到当月底增加到44家电视台,分布在23个广播电视市场,其覆盖范围占全美国家庭的37.4%,即3700万,其中28家电视台在纽约、洛杉矶、费城、旧金山、波士顿、达拉斯、华盛顿、底特律等10个最大的广播电视市场。 [2] 美国家用电器制造商协会(CEMA)主席GARY SHAPIRO用“这回是我们的人登上了月球”来概括这场由日本自70年代开始、美国在80年代接手的电视传输走向高清晰度和数字化的30年历程。 [3] 如果30个大广播电视市场上联播网的附属台都能在1999年11月1日转播数字节目的话,其覆盖率可以达到50%,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现在的计划是到2006年,所有的开路电视台都将播出数字电视节目,现在的模拟电视频道届时将归还给政府。 [4] FCC主席威廉.肯纳德认为,关于数字电视,至少有两点是至关重要的基本认识:第一,“它正在发生”,“我们所卷入的是一场全球性的从模拟技术到数字技术的转变,这是一场重大的技术革命,广播电视当然不能独自停留在模拟世界里。”第二,“没有人知道它将会怎样”,许多的产业将卷入其中,许多的市场可变性存在。[5] (1)美国的媒介环境与新传播技术的渗透情况 目前全美国共有无线(开路)电视台1576余家,有线电视系统11600多个;1999年广告商投放在电视联播网上的广告费超过一千四百万美元,地方电视台的广告投放则近一千三百万美元[6]。这是一个庞大的实力雄厚的产业。尽管如此,业界对于数字电视何时才能真正进入市场仍然心中无底。参照其它新媒介技术在美国的渗透速度,彩色电视机用了22年才达到85%的普及率,VCR用了16年,CD花了13年才覆盖68%的市场,1996年美国家庭拥有新媒介技术产品和服务的程度并不十分理想(参见表1),这显然与FCC在从1998到2006的8年内推进数字电视的时间表有相当的距离。 [表1] 1996年美国家庭拥有新媒介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比例[7] ------------------------------------------------------------- 电视 98% 电话 95% 遥控器 90% 家用录象机 80% 基本有线电视频道 62% 电话留言 52% COMPACT DISK PLAYER 42% 立体声电视 40% 视频戏机 40% 家用电脑 37% MODEM 21% CAMCORDER 19% 投影电视 9% 卫星接收器 4% VIDEOTEX 3% 家庭传真 2% 激光影碟机 1% ------------------------------------------------------------- (2)美国数字电视:现状与计划中的未来:广播业者、制造商、政府 数字电视的开播并不标志着所谓“数字电视技术革命”成果正式进入美国家庭。由于目前播放数字化高清晰度电视节目的电视台,是在原有的模拟电视频道之外使用FCC批准的专用频道(DTV CHANNEL)来播放另外一套数字信号节目,而数字信号与目前家庭广泛使用的模拟电视信号接收机并不能兼容,除非购买数字电视接收机或者在模拟电视接收机上加一个价格不菲的信号转换器(机顶盒),否则并不能收看到正在播放的数字电视节目。从这个意义上看,目前的“数字电视”浪潮,还是业界自己的事,远没有进入社会。 但对于业界而言,尽管业者都在准备迎接所谓数字化浪潮,但到目前为止,可供播出的数字式节目仍然少之又少。大多数开播数字节目的电视台,其节目来源无非是对一些电影和用35毫米电影胶片拍摄的电视剧和其它旧节目进行数字化转换,鲜有用数字技术制作的新节目。ABC在1998年11月1日,即数字电视开播第一晚,播出的是720P的“迪斯尼奇妙世界”,以后每星期天晚上都在数字频道上播出这个系列节目,以及在每周的黄金时间推出一些数字式的电影。CBS在98年11月18日开始播出黄金时间电视剧“Chicago Hope”。NBC则在99年春天开始播出数字式的深夜谈话节目“ The Tonight Show with Jay Leno”。PBS是唯一宣布计划制作原始的高清晰度数字电视节目的电视机构,在1998年11月9号开始“数字周”上,PBS用最初的两个高清晰度数字节目的演示,作为其向数字化转变的开端,一是“Chihuly Over Venice”, CHIHULY是西雅图一个世界著名的吹玻璃艺人,他花费了数百万美元用高清晰度数字设备拍摄他吹玻璃的国际之旅,并把他的经历带给了PBS;另一部是“数字电视:一个圈套的毁灭过程”,讲的是数字电视本身的发展过程。PBS计划每月播出一个高清晰度节目,作为其新栏目“NATIONALDESK”的内容之一。但其“数字周”的主持人BOB CRINGELY说,“我们现在确实非常困难”。[8]FOX在99年5月播出了第一个高清晰度的数字节目——独立纪念日特别节目,它计划到2000年春天所有的娱乐系列节目都能够同时用480P的标准清晰度播出数字式的宽屏幕节目。HBO的数字节目节目也在99年夏天通过DIREC TV向全国播出。 尽管一些有线电视网,如HBO和发现频道已经开始播出数字电视节目,但在有线电视已有的6600万用户中,虽然其中有110万用户已经安装了数字化的频道接收器(机顶盒),但这类已有的接收器是用来驱动现存的模拟电视机,而不能通过数字电视信号。尽管人们相信下一代的有线电视接收器应该是可以接收数字电视信号的,但业界人士认为,有线电视系统在总体上恐怕会是最晚实现数字化,虽然美国高等法院通过的关于有线电视必须转播当地开路电视节目的法律条款会对其转播开路电视的数字节目起到推动作用。 作为最早的数字电视信号传输系统,卫星工业在这场“数字化浪潮”中无疑占重要地位。现在,直接电视(DIRECTV)和USSB已经开始提供两个频道24 小时的数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试论史前媒介生态中非语言媒介的演变

  • 下一篇文章:WTO背景下中国广电业的市场重组:特征与矛盾-以省级广电集团为例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美国数字电视:在权力结构与商业利益之间的曲折发展”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美国数字电视:在权力结构与商业利益之间的曲折发展”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试论中国大陆的媒介分析之概况及特...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因特网及网站的...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2005年美国新闻...
  • ››超女旋涡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研究...
  • ››浅论博客名誉侵权中的法律责任
  • ››海外华人种群变化对华文媒体生态的...
  •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
  • ››县级电视台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及其突...
  • ››超级全景监狱——从《规训与惩罚》...
  • ››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 ››美国数字电视:在权力结构与商业利...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