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新闻传播学
   美国数字电视:在权力结构与商业利益之间的曲折发展      ★★★ 【字体: 】  
美国数字电视:在权力结构与商业利益之间的曲折发展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0:59:45   点击数:[]    

字电视节目。 对于家用电器制造商来说,数字电视的播出无疑是对原有成熟的模拟电视接收机产业和市场进行再分割的一次绝好机会。以美国较大的电视机制造商之一的ZENITH为例,该公司目前的市场占有率是12%,其主要竞争对手是THOMSOM,占有市场22%,1990年该公司开始花费上亿美元来试制16:9的数字化高清晰度电视机,其目的就是想“通过革新传统的彩色电视机来在这个成熟的产业中寻找新的市场生长点”,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产品会有足够的市场需要。[9] (3)市场反应 目前美国人口总数2.7亿,拥有电视机2.5亿多台。鉴于美国政府确定在今后八年内推广和普及数字电视,世界各大电视设备生产厂家均把美国看作是数字电视接收机和数字电视信号发射设备和器材的第一大市场。 目前,世界各大家用电器公司试制的各种数字电视接收机汇集到美国各地的电气商店,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日本索尼、松下、日立和富士公司的产品。展销的数字电视机屏幕最小的34英寸,最大的100英寸,零售价最低的5000美元,最高的超过一万美元。比较而言,其中价廉物美的是松下公司生产的56英寸的数字电视机,每台售价5500美元;最贵的是索尼公司的34英寸数字电视机,每台售价8999美元,据说后者售价之所以高,一个因素是它包括接收天线的售价在内。 一些专家预言,一旦消费者选择这些数字电视产品,大批量生产后,成本将大幅度下降,售价也将随之而大幅度下降。他们预计5年后数字电视机的平均售价将下降到700美元至500美元,10年后甚至有可能下降到300美元。但目前这还远远不是现实。 与此同时,计算机工业也当仁不让地加入到这场市场竞争当中,包括英特尔、微软等一流电脑商在内的几大企业将联合开发能够接收数字电视信号的家用电脑,以期抢先占领市场。 然而,家用电器制造工业曾考虑过在第一个销售年内,即从1998年秋天到1999年秋天,卖掉20万台数字电视接收机,但在98年底就已经将这个期望减半。 [10] (4)问题 目前存在的首要问题,是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SDTV)和高清晰度数字电视(HDTV)的矛盾。主要体现在技术标准上,扫描行数是480行、720行还是1080行;再就是扫描方式,是隔行扫描(INTERLACE)还是逐行扫描(PROGRESSIVE)。FCC主席威廉.肯纳德不认为政府有必要匆忙制订一个统一的技术标准,而是把这个问题交给市场去调节。[11] “这20年来政策的制订者们已经越来越转向更多的基于市场取向的管制,其结果确实运作得很好。”而业界人士认为,对于广播业主来说,SDTV当然是播出数字电视的两种技术可能性之一。目前松下公司生产的“数字—模拟信号转换器”可以在普通模拟式的电视机上显示数字信号,专家预计这种“机顶盒”在三、四年内价格会下降到100美元左右。如果发射的数字节目是SDTV信号,那麽通过“机顶盒”在模拟电视机上的信号分辨率可以达到60%到70%,这种从模拟NTSC制式信号到数字信号的改变是“巨大的”;而如果发射的是HDTV信号,则分辨率只能达到5%。[12] 当然更主要的是,对于广播业主来说,一个播放HDTV信号的频道宽度可以容纳至少6个频道的SDTV的数字信号,这相当于从FCC免费申请的数字电视频道从一个变成了几个。这还涉及广播电视企业和家用电器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广播业主当然希望进入市场的数字电视接收机和相关设备越多、价格越低廉越好,而家用电器商则因为其开发新技术产品的巨大成本,希望能够出售的当然不仅是一个小小的“机顶盒”,而是价格在一万美元上下的成套的数字式家庭影院系列。 而市场的风险在于,如果消费者对于数字电视的期待,仅仅是如使用一个“机顶盒”来将数字信号在传统的模拟电视接收机上播放这样的下限的话,那麽那些高清晰度数字电视的上限则有可能永远没有机会实现。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无人能够预计市场的走向。 2、国际环境的反应: (1)日本的看法与打算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研制高清晰度电视的国家。早在1964年,NHK下属广播技术研究所已著手高清晰度电视的开发计划,在80年代初就建立了1125行的MUSE高清晰度电视标准,1988年汉城奥运会期间开始试播高清晰度电视节目,1991年则每天定时播出8小时的高清晰度电视节目,索尼公司也于1990年底发行了第一个HDTV的录相带。然而日本的MUSE标准是基于模拟信号的技术格式,所生产的接收机也是模拟式的高清晰度电视接收机,数字式高清晰度电视的出现,对于日本经过多年投资开发已接近成熟并准备大规模进入市场的模拟式HDTV行业乃至整个家用电器市场,都是极大的打击。 近年来,关于日本现行的HDTV是否应该停止发展,以及如果继续发展的话如何与数字式的HDTV接轨,作为一个重大的技术战略问题长时间没有定论。现行的解决办法是,在现有的模拟式HDTV接收机上,安装一个转换器,使其能够接收数字式HDTV信号,这样让现有的用户可以放心使用和继续购买模拟式HDTV接收机,家用电器厂家也可以继续生产。1998年,这类模拟式HDTV接收机销售量超过20万台,预计99年的市场需求为3040万台,同时价格也有所下降。最新的32英寸的机型价格在40万日元左右。 与此同时98年底日本邮政省的报告称,预定2000年发射电视广播BS-4卫星,同时播放数字式高清晰度电视节目。[13] (2)欧洲的看法与打算 在美国著力于推进数字电视的时候,欧洲也开始了他们的计划。与日本的情形不同,欧洲没有在模拟式高清晰度电视上投入太多,反而意味着他们可以更快地转向数字电视。但是,对于不同的国家来说,每一次新传播技术的渗透速度和程度都大不相同,恐怕数字电视也会如此。以有线电视为例,比利时和荷兰的入户率达到90%,而法国和英国只在10%左右。但欧洲广播联盟技术部主任PHILLIP LAVEN认为,也许正是因为有线电视的入户率低,才有可能给通过卫星传送的数字电视进入家庭带来机会。他认为欧洲数字电视的第一波会来自卫星,而先导者可能是英国、法国和西班牙,已有相当的例子,如法国的CANAL+和英国的BSKYB这样的公司就看到了这样一个推进付费电视的有利时机,CANAL+甚至在著手建立他们自己的地面传输网;但是在德国这样有着百分之50的有线电视入户率和百分之39的卫星电视入户率的国家,由于现有足够多的免费空中传播服务,因此在短期内发展数字付费电视的市场需求和可能性都不大。但无论如何,数字电视提供了又一次市场机会,欧洲的两大卫星公司SBS和ENTELSAT就为争夺东经29度的卫星位置来发射数字电视信号各不相让。[14] (3)其它国家 美国推进数字电视的计划在世界各国都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为对应所谓世界范围内的“数字化浪潮”,中国政府也宣布开始准备进行数字电视的尝试。 二、数字电视的发展历程:权力结构与商业利益的交互作用 1、早期高清晰度电视的研制 早期高清晰度电视的研制,须溯自彩色电视的三个不同制式。196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曾想决定一个全世界统一的彩色电视标准,但最终由于三个系统在研制过程中均有很大资金投入而最终各行其是。 但日本对其所使用的美国的NTSC制式的质量不甚满意,NHK的工程师们开始著手改进画面质量,开发新的1125线的高清晰度HDTV;同时由于70年代后期日本家用电视机市场已趋于饱和,不仅使得家用电器制造商的销售机会大大减少,也使得NHK经费来源之一的电视机执照费在运作费用连年上涨的情况下无法再增加,于是,新的HDTV无论对于家用电器商还是NHK都很有吸引力,HDTV的研制得到了充分的经济和制度保障。 80年代早期,日本的高清晰度电视MUSE系统开始向世人展示出其成功,MUSE与35毫米电影画面的质量相当,但与现有的开路电视发射系统不兼容,需要通过卫星来转发信号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试论史前媒介生态中非语言媒介的演变

  • 下一篇文章:WTO背景下中国广电业的市场重组:特征与矛盾-以省级广电集团为例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美国数字电视:在权力结构与商业利益之间的曲折发展”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美国数字电视:在权力结构与商业利益之间的曲折发展”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试论中国大陆的媒介分析之概况及特...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因特网及网站的...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2005年美国新闻...
  • ››超女旋涡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研究...
  • ››浅论博客名誉侵权中的法律责任
  • ››海外华人种群变化对华文媒体生态的...
  •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
  • ››县级电视台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及其突...
  • ››超级全景监狱——从《规训与惩罚》...
  • ››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 ››美国数字电视:在权力结构与商业利...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