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新闻传播学
   美国数字电视:在权力结构与商业利益之间的曲折发展      ★★★ 【字体: 】  
美国数字电视:在权力结构与商业利益之间的曲折发展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0:59:45   点击数:[]    

完成从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的转变,除非他们关闭现有的模拟电视节目服务——常规的模拟电视机将被打入冷宫,观众则要等许多年才能买得起数字电视接收机,或者是可以在模拟电视机上接收数字信号的机顶盒。也就是说,如果广播业者得不到免费的数字电视频道而政府又要求完成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的转换,那麽,现有的模拟电视节目将被迫关闭,大多数公众将没有电视节目可看,公众的利益会受到巨大的损害。 但对广播业者的意见持否定想法的另外一些人,则认为数字电视频道使用的不是现在的UHF频道,如果政府拍卖给最高的投标人的话,那麽数字电视的执照至少值100亿美元。这对弥补政府的财政赤字大有好处。 当然钱也不是唯一的话题。一些消费者团体认为,广播业者免费得到新的数字电视执照的前提是,他们必需扩大公共服务的范围,即提供更多的儿童教育节目、更多的社会事务报道和公共政治论坛。 围绕这一主题的争论主要有四种不同的意见: 一是政府出借每个电视台第二个频道来发展数字电视,在从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的转变期间不收费,在转变完成之后旧的模拟电视执照将归还给政府,发放给新用户,但不能限定归还旧执照的具体期限。广播业者大多倾向于这种选择而反对频道拍卖,其理由是拍卖会危及美国公众所抱有的免费电视的传统。 二是政府拍卖数字电视执照,而得到频道的赢家可以用这些频道作任何其愿意的事情。这是一部分参议员的想法。这个想法基于广播业是一个商业或企业,与其它企业的操作方式没有什麽不同。同时他们也并不认为这会损害关于电波是公共资源的传统概念。当时的FCC主席HUNDT就一度赞同拍卖,认为拍卖的是电视执照而不是频道资源,“电视执照并不带有财产权力,它只不过是一个可以使用公共财产的允许罢了。”国会预算办公室认为拍卖可以得到125亿美元,FCC则估计是700亿。[28] 三是免费给现在的广播业者们第二个频道用来播数字电视节目,但旧的模拟电视执照要在十年内交还政府以作他用。这是克林顿政府的基本主张,即既可以推进数字电视的发展,又能有效地防止频道管理失控。这样广播业者可以平稳地过渡到数字电视,而将来拍卖现有的模拟电视频道也可以为政府增加大约170亿的进项。 [29]但广播业者认为,政府没有理由用这种变相的增加税收的方法来维持自身运作;而且,可能多一半的频道会落入广播以外的其它行业,如移动通讯电话公司之手,这些移动通讯公司根本无意作数字电视。而这种结果对于公众来说是不公平的。 四是给广播业者一个免费的数字电视执照,但必须要求其提供更多的公共利益广播或其它形式的非盈利的传播服务。持这种观点的是一些公共服务机构和非利益团体。这个想法的基础是,广播远远不止是一个企业,广播业者必需提供公众服务来交换对于电波的限制性使用。这是一个传统的概念,广播业者相当于一个公共信托机构,由政府管制来实践其对于公共利益的义务。在这一点上,曾经赞成拍卖的FCC主席HUNDT到是支持这个想法,认为政府有权要求广播业者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节目,作为得到使用公共财产许可的附加条件,“就象出租房屋可以要求无宠物这样的附加条件一样。” [30] 经过一年的争论,广播业者的愿望基本实现。1997年4月3日,FCC终于投票通过了新的法案,决定让全美国的近1600个开路电视台每一个都免费得到第二个宽频频道来播出数字电视;现有的模拟电视信号则要在2006年全部结束。[31] 那时现有的模拟电视频道将全部归还给政府,政府则可以拍卖给地面移动通讯公司。但与此同时,广播业者并没有被限定必须用这个频道来播出数字式的高清晰度电视HDTV,相反,他们可以用这个频道在提供给公众免费的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SDTV的同时,进行其它的有偿数字服务,如用作数据传递、付费电视频道或电视节目点播。只是,在1998年11月,FCC补充规定广播业者如果使用新频道来提供付费电视服务,则需要缴纳其毛利的5%作为政府税收。[32] “拍卖”的呼声在广播业者的强烈反对下自然难占上风,因为没有哪个希望仕途一帆风顺的国会成员愿意站在当地媒体尤其是电视台的对立面;而FCC主席曾经支持的“用服务于公共利益来作为使用公共无线电波的权力的交换”这个想法也没有能够被接收---广播业者认为他们已经传送了足够多的公共服务节目了。看来这个在里根时期被丢弃的信条是很难再得到恢复了。 (5)市场的盲目性 但广播业者仍然有所不满,他们认为他们愿意在大多数观众从模拟电视转向数字电视对方时候交还原有的执照,问题是没有人知道这需要多长时间。政府在2006年完成这个转换的计划是没有市场依据的。同时,广播业者自己对于数字电视的市场需求究竟有多大并不明确,他们自己的打算也同样模糊。总部设在肯塔基的在中小市场拥有8家电视台的GRAY CONM公司宣称,他们的调查结果是,10年之内数字电视的渗透率可能只能达到10%,而这麽小的市场如何值得如此巨大的投资——一个广播业者要负担至少800到1000万美元的技术设备投资,却不知道其市场在哪里、利润在哪里。 [33] 按照媒介分析家的看法,FCC的计划对于大多数电视台来说是完全不现实的,尽管技术条件完全具备。MEDIA WEEK杂志在FCC的计划推出之后,对1200家电视台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中67.8%并不打算在2002年以前播出数字电视节目;有55.0%的电视台打算只播出数字式的普通清度电视节目SDTV而非HDTV;而打算花费在数字电视技术设备转换上的经费不超过500万美元的电视台占将近80%。 [34] 就目前看来,数字电视推进的总体进展不大,主要是因为电视台需要上百万美元来更换设备却少有观众——尽管目前全国电视观众有一半以上处在至少一家播出数字电视的电视台的覆盖范围内,但观众对这项新技术的接收速度非常慢。家用电器商宣称器商宣称到99年春天已经销售了20,000台数字电视机,而一项公众消费调查表明,一般每年总会有100,000左右的美国人在电视机的更新换代上花钱,相比之下人们对数字电视的态度确实不容乐观。[35] 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公众认为数字电视节目太少,不值得花大价钱购买昂贵的数字电视接收机却没有节目可看;二是观众担心现在的技术不成熟,一旦将来有了更好的技术标准,目前市场上的所有产品恐怕都会过时。 整个市场陷入了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困境。 (6)数字电视带来的媒介市场的变化与媒介组织的重构 对于象好莱坞的制作公司和工作室来说,数字电视无疑“是一个机会,就象电影从无声片到有声片、从黑白到彩色的转变。”当然数字式制作会使每一集电视剧和其它节目的成本增加上千美元,而且更大的难处在于恐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制作公司既要逐步转向数字电视节目的制作,又要同时制作传统模拟格式的节目——“我们不得不小心地估计到底要走多快,才恰好能满足联播网对数字电视节目的需要” ——好莱坞的制片人如是说。[36] 对于有线电视来说,大多数的MSO服务商并不情愿背这个大包袱——为了传送数字电视节目,每个有线电视系统的终端设备都要更换,而设备每一个连接用户的接口就大约要花费500到1000美元。根据NIELSEN公司的调查,全美国大约有12,000个有线电视系统终端,整个行业花费在转换接口上的钱会在600到1200万美元;而这和用户要花费在接收数字信号的机顶盒是总计会在几十亿美元的巨大开销相比,则是非常微不足道的了。 [37] 对于中小市场的电视台来说,技术投资是首要问题。按照FCC的计划,那些不能按时完成从模拟到数字电视转换的中小电视台必然被自动逐出这个行业。 [38] 从目前看来,家用电器制造商正在和广播电视业者共同担负这个风险,或者说,期待共同抢先占有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试论史前媒介生态中非语言媒介的演变

  • 下一篇文章:WTO背景下中国广电业的市场重组:特征与矛盾-以省级广电集团为例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美国数字电视:在权力结构与商业利益之间的曲折发展”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美国数字电视:在权力结构与商业利益之间的曲折发展”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试论中国大陆的媒介分析之概况及特...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因特网及网站的...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2005年美国新闻...
  • ››超女旋涡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研究...
  • ››浅论博客名誉侵权中的法律责任
  • ››海外华人种群变化对华文媒体生态的...
  •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
  • ››县级电视台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及其突...
  • ››超级全景监狱——从《规训与惩罚》...
  • ››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 ››美国数字电视:在权力结构与商业利...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