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新闻传播学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政策评估──以核四案为例      ★★★ 【字体: 】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政策评估──以核四案为例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0:49:36   点击数:[]    

究并未说明媒介框架以何机制影响受众政策立场。两位作者对框架影响受众政策立场所作的结论仅属间接推论。 其它相关研究也曾探讨框架对受众公共议题判断的影响,但对媒介框架、受众框架、及议题相关立场的运作说明仍有不足。如Price等(1997)虽指出,看不同框架报导的受众对政策支持度不一,但并未说明此不同与受众对议题想法有何关联。Shah等(1996, 2001)的实验有较细致的说明。他们发现,媒介框架隐含的价值观可影响受众对议题的诠释,而其路径分析也显示,媒介框架可透过受众诠释间接影响其投票策略。只是,该研究并未进一步分析媒介框架与受众诠释对投票方向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将针对此一部分,藉Price与Tewksbury(1997)提出的构念启动与使用过程模式,以实例探讨媒介框架、受众框架及受众政策立场的相关性。下一节说明该模式的理论架构及本研究提出的应用架构与研究问题。 参、构念启动与使用过程模式Price与Tewksbury(1997)所提用以解释媒介作用的构念启动与使用过程模式包括三项元素──知识仓储(knowledge store)、活动思维(active thought)及当前刺激(current stimuli)(见图一)。知识仓储指储存在记忆联结网络中的构念,等同于长期性记忆,这些构念包含对事物及其特性的相关认知、情感,及目标、价值观或动机等。活动思维则指人们与外境互动解释外界事物时,当下所处理的信息,相当于短期性或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 至于当前刺激则指在一特定时间,人们自其社会环境所接收的外在刺激,如媒介讯息,而此讯息又与人们的政治评估特别相关。此模式的运作原则为: 1. 人们知识仓储中的信息、价值观、动机及情感为一联结性网络,构念间互相联结,但并无一定阶层; 2. 在一特定时间点,知识仓储中仅有一部分构念会成为活动思维; 3. 知识仓储中一构念一旦被启动,相关构念被启用的机率也随之增加。 P Price与Tewksbury(1997)特别就第二项原则说明,知识仓储中之所以仅有部分构念会成为活动思维,主要与Taylor(1981)所言人们吝于思考的通性有关,因此人们通常选择最可近用及适用的构念响应外境。他们认为,这项原则虽不尽然应用于每个人(比如知识量较高者进行的构念搜寻可能较完整),但即使于知识仓储中进行有系统的搜寻,所涉及的仍是相关构念的启动与扩散。 至于影响一构念是否会被启动,则主要与该构念的短暂近用性(temporary accessibility)、习惯近用性(chronic accessibility)及其是否能应用(applicability)于刺激物有关。构念的短暂近用性亦源于先前曾被启动,习惯近用性则可能源自构念之经常性启动或个人的惯性思考模式,应用性则指一储存构念的特色与注意到的刺激物特色有重迭之处。 Price与Tewksbury(1997)并以构念的近用性与应用性,分别说明媒介讯息的预设判准效应及框架作用。「预设判准效应」指一构念所具备的短暂近用性,为人们接收外界讯息时,该讯息的重要特性凸显知识仓储中一特定构念的应用性,而使该构念得以被启动并产生短暂近用性,进而在人们作相关评估时发挥影响性。在此讯息处理过程中,决定一构念是否具应用性的机制即为「框架作用」。 因此,媒介框架作用可视为构念的应用性作用(applicability effect),发生于讯息处理初期,又可称外界刺激的主要或第一阶段作用。而预设判准效应,即讯息的短暂近用性,则可称外界刺激的次要或第二阶段作用。须注意的是,外在讯息的所有重要特性并非皆为每一受众所注意而使用,讯息的处理过程必然牵涉受众不同的自我选择(selectivity)。 Price与Tewksbury(1997)又依据Higgins与King(1981)及Higgins(1996)对知识构念启动机制的说法,区别预设判准效应及框架作用的短长期效果。后者认为,心理学探讨之预示作用(priming)有时间性,但当一构念一再被启用后,即具有习惯近用性,可影响人们对外界事物的评估(Higgins, 1996; Higgins & King, 1981)。 亦即,当一构念发展成具有习惯近用性时,可产生媒介影响研究中所探讨之预设判准效应(priming)。据此,Price与Tewksbury(1997)指出,虽然其构念启用模式中,以构念之短暂近用性及应用性分别定义的媒介预设判准效应及框架作用,较强调短期性的认知过程,但这并不表示外界讯息无法产生长期效果,或者框架作用仅发生于讯息处理初期。反之,他们认为,一构念若经长期启用,在其应用性、短暂近用性及习惯近用性三项功能交互作用后,即可产生长期效果。 以新闻报导而言,媒体如何组织及呈现一事件,能影响一项讯息的重要性被凸显,而媒体讯息传递的重要特性若具有跨时期的一致性,使受众相关构念因例行性的被启用而转成习惯近用性,即可发挥长期性效果,影响人们对外界事物的评估。Price与Tewksbury(1997)认为,此一过程亦可用以说明涵化作用(cultivation)。 对于框架作用的长期效果,Price与Tewksbury(1997)虽指出上述条件,并在同文表示,框架可透过两种管道发挥长期效果,一为构念之应用性因其近用性得以维持时,二是构念应用性所影响之评估经储存后,稍后被启用时(他们认为所发展的模式可同时解释此二种情况)。不过,对于实际讯息处理过程中,构念、框架及预设判准效应的相关性,及构念启动后如何影响评估等层面,在该文中并未说明。本文希望透过案例厘清其模式中构念与媒介预设判准及框架作用的对应关系,并据此检验框架可能的长期效果。依据Price与Tewksbury(1997),当一构念在评估过程中被启用时,即表示一外界刺激,比如媒体讯息,已经发挥框架与预设判准效应的短期效果。 而当此讯息一再重复时,构念之习惯近用性即可产生,并可能影响受众的相关评估,此即预设判准效应的长期效果。至于框架作用的长期效果,因与构念之近用性有关,依其模式,也必须与预设判准效应同时作用才能发挥。这在实际讯息处理过程中的样貌为何?在此以媒介讯息作为外界当前刺激加以说明。图二为跨时期媒介讯息启用过程图,修订自Price与Tewksbury(1997)跨时期之构念启用过程模式。 由于受众一般注意的是媒体呈现的主要讯息(Pan & Kosicki, 1997),因此,针对单一议题,本文将媒体报导该议题的主要框架视为主要讯息,亦即原模式中当前刺激的重要特性。另外,因知识仓储中的构念指的是对事物及其特性的认知、情感及价值观,若经启动可影响相关评估;而框架在认知心理学定义里,则为对外界事物组成之认知结构,若经启用也可影响其后续诠释或评估。由于二者内涵接近,但框架概念在以文本为刺激物的研究主题中,更适于观察其对受众知识仓储潜在认知图像的影响。因此,图二也以框架取代构念以进行分析。图二左图指,当一议题的媒介框架与受众知识仓储中的认知构念,或说受众认知该议题之潜在框架相应时,这些框架即可产生暂时近用性,并在受众被询及对该事件的认知及评估时被启动,成为受众的活动思维,其间并可因相关性而为受众纳为评估议题时的考虑。此即为媒介框架同时影响受众框架及评估依据的短期效应。图二右图为上述效应经跨时间积累而产生的长期效应。已产生短暂近用性之框架,经重复启用后可转成习惯近用性,进而发展出长期效果。此长期效果的要件,也符合心理学预示作用的特色,一是预示作用对所观察行为及认知的效应,受预示物本身的强度(intensity)与实时性(recency)影响(前者指预示物的出现频率及持续状况,后者则为预示物出现后至观察目标间的时距);二是预示作用随时间而消减(Roskos-Ewoldsen et al., 2002)。 因此,媒介框架欲发挥长期预示作用,须具有一致性(即媒体报导一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胡锦涛新闻、宣传的新思维

  • 下一篇文章:华文媒体——面对“中国热”的冷思考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政策评估──以核四案为例”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政策评估──以核四案为例”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试论中国大陆的媒介分析之概况及特...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因特网及网站的...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2005年美国新闻...
  • ››超女旋涡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研究...
  • ››浅论博客名誉侵权中的法律责任
  • ››海外华人种群变化对华文媒体生态的...
  •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
  • ››县级电视台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及其突...
  • ››超级全景监狱——从《规训与惩罚》...
  • ››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