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第2期,1945年12月5日,第6页,第4页。 (17)长官公署秘书处编辑室:《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公报》,1946年3月1日,春字第133页。 (23)许雪姬:《评〈台湾文化再构筑1945-1947の光と影:鲁迅思想受容の行方〉》,转引自黄英哲:《“去日本化”“再中国化”——战后台湾文化重建(1945-1947)》,第296—297页。 (25)(26)(27)(28)(29)(31)(35)黄英哲、许雪姬、杨彦杰主编:《台湾省编译馆档案》,福州: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3页,第4—5页,第110页,第116页,第118页,第32页,第124页。 (37)“中研院”近代史所编:《二二八事件资料选辑》(二),台北:“中研院”近代史所,1992年,第171—173页。 (38)褚静涛:《陈仪的儒学观与战后台湾重建》,见中国台湾网,http://www.chinataiwan.org/wh/zhxw/tyyrxlt/200801/t20080128_579371.htm。 (40)陈培丰:《“同化”の同床异梦——日治时期台湾的语言政策、近代化与认同》,台北:麦田出版社,城邦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第475—477页。 (43)(44)(47)转引自曾健民:《台湾一九四九·动荡的曙光——二二八前的台湾》,台北:人间出版社,2007年,第285—286页,第286页,第309页。 (48)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海峡两岸交流出版中心:《馆藏民国台湾档案汇编》,第125册,第9—10页。 (49)邓孔昭编:《二二八事件资料集》,台北:稻乡出版社,1991年,第275页。 (50)周一鹗:《陈仪在台湾》,载王晓波编《陈仪与二二八事件》,台北:海峡学术出版社,2004年,第122—123页。
上一页 [1] [2] [3] [4] [5]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