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闻?血污与泪水难道没有淤塞思想家的感官?他真的把时代的苦难吞纳入自己的心胸,从而化为内心世界的冲突、煎熬与巨大张力?我前面的解释正确吗?
仰望繁星,我再次想起康德的那句名言:“世界上有两件事物,我越想越引起我内心深深的战栗与惊恐:头顶的星空与人心中的道德律令。”罗素与维特根斯坦无疑是我们时代的两颗耀眼的巨星。相比之下,罗素似乎离我们更近,我们能够听见他的声音,感受他的喜怒哀乐,他是可感可触的具体存在;而维特根斯坦似乎离我们更加遥远,像一个梦幻的影子,无法触摸。他在无边深邃的天空永恒寂寞的燃烧,我们只能通过到达身边的微弱的光线模糊猜测他的存在……
Heal博士在暑期哲学学院毕业典礼上的精彩总结再次回响我的耳边:
Wittgenstein is a paradox!(维特根斯坦是一个“吊诡”!)
参考文献:
[1]《维特根斯坦传》,[美]巴利特著,杜丽燕译,东方出版中心,2000年7月版
[2]《存在主义》,[美]W.考夫曼编著,陈鼓应等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3月版
[3]《逻辑哲学论》,维特根斯坦著,伦敦,1922年
[4]《哲学研究》,维特根斯坦著,安斯库姆英译本,1958年
相关性:毕业论文,免费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模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