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哲学类

上一页  [5] [6] [7] [8] [9] [10] 


Tags:


   《郭店竹简与先秦学术思想》绪论      ★★★ 【字体: 】  
《郭店竹简与先秦学术思想》绪论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1:28:25   点击数:[]    

逐渐改变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在结构。儒学到了宋明时期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派,正是上述两种佛教本体论影响的结果。当然,作为传统儒学的继承者,它们又分别与先秦时期属于外在论的荀学和属于内在论的孟学遥相呼应。



我之所以根据学术思潮的演变来划分中国哲学的阶段,是为了更好地看清它自身发展的规律。不过,这种划分又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即从东汉到魏晋,既是玄学孕育和盛行的时期,又是佛学传入和发展的时期。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其实,这正是哲学作为一种学术思想发展的具体特点。从社会政治发展的角度看,一夜之间一个旧的王朝可以覆灭,一个新的王朝也可以建立。但从学术思想发展的角度看,在一夜之间一种旧哲学结束或一种新哲学诞生则都是不可思议的。思想的发展总有一个新旧交叉的阶段。恩格斯曾称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最初的一位诗人。”(21)一个人的思想尚且可以同时含有新旧两种因素,甚至可以同时反映新旧两个时代的特点,何况一个历史时期呢!因此,从东汉到魏晋既是中国哲学史第一阶段的结束,又是第二阶段的开始。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两个阶段之间没有一个分水岭,这个分水岭是以两种哲学主流地位的交替为标志的。尽管佛学这种新的哲学早在两汉之际就传入中国了,但在隋唐之前,它一直没占主流地位,当时占主流地位的仍是第一阶段的那种哲学。所以,两个阶段的分水岭应该是魏晋和隋唐之际。



中国哲学发展的第二阶段一直持续到当代。当代最有成就的哲学家,熊十力、牟宗三承陆王之遗风,冯友兰则接程朱之余绪。



中国哲学将向何处去?那一定是一个受西方哲学影响的时代,其情形与上一个阶段相似。也就是说,首先是西方哲学传入并在中国扎根,然后是西方哲学影响并改变中国哲学的内在结构。我所谓的扎根,是指真正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的土壤之中,并从中吸收养分,就象佛学传入中国那样。就目前的情况看,百余年来尽管形形色色的西方思潮纷纷登岸入境,但尚无一种思潮真正在中国扎根,不管它的影响有多大。



因此,尽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思潮的大量涌入已经揭开了中国哲学发展新阶段的序幕,但至今为止,新的哲学仍处于孕育状态。它不但尚未居主流地位,而且它的基本结构根本就尚未形成。我们这个时代真正建立哲学体系的哲学家们,如上面提到的熊十力、冯友兰、牟宗三,尽管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不足以使其哲学的基本结构与宋明理学区别开来。



1995年牟宗三先生的逝世,是否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呢?这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以上所谈的是哲学史的分期。如果从学术史和思想史的层面进行分期,情况会有所不同。如鸦片战争以来,尤其五四运动以来,从总体情况看,中国实际上进入了西方学术思想居主流地位的新时代。



注释:



1、郭沫若:《十批判书·荀子的批判》, 见《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梁漱溟:《人心与人生》第18页,学林出版社1984年版.



3、本小节的基本内容曾以《文字·思维·文化--一个中西比较的尝试》为题刊于《东岳论丛》1988年第3期。



4、黑格尔《逻辑学》,第7页,商务印书馆版。



5、杜威《思维术》第174页,中华书局1933年版。



7、《语言与语言学词典》第201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版。



8、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3页,商务印书馆版。



9、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第120页,商务印书馆版。



10、说详第三卷第一篇第三章。



11、本小节的基本内容见于拙作《以“自然”的本义观照老子哲学之底蕴》,《中国哲学史》1995年第3、4期。



12、《明儒学案·自序》。



13、杜维明:《郭店楚简与先秦儒道思想的重新定位》,《中国哲学》第20辑。



14、本节的主要内容曾以《从郭店竹简看先秦哲学发展脉络》为题刊于《光明日报》1999年4月23日。



15、今本《中庸》基本上由两部分构成,以孔子语单独成章的部分为本来的《中庸》,另一部分为子思的一篇佚文,姑名之曰《天命》。参见第二卷第三篇第三章。



16、陈丽桂:《从出土竹简〈文子〉看古、今本〈文子〉与〈淮南子〉之间的先后关系及几个思想论题》,《哲学与文化》1996年第8期。



17、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第84页,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8、本节的基本内容曾以《中国古代的文化形态及其演变》为题刊于《中州学刊》1991年第1期。



19、文化是人创造的,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因而文化的本质在其社会性。社会是由不同层次的人类共同体如群体、氏族、民族等构成的。从文化角度,我把这些群体、氏族、民族等不同层次的文化共同体叫做文化单位;文化单位的文化就是单位文化――文化单位的层次性决定了单位文化的层次性――诸如某一群体文化、氏族文化、民族文化等,都是单位文化。见拙作《从文化生成机制看中国文化的形成与演变》,载《哲学研究》1989年第4期。



20、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第六章《以道德代宗教》。



21、说详第三卷第一篇第三章。



2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49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相关性:毕业论文,免费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模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端]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五蕴与十二因缘之关系及其哲学意义

  • 下一篇文章:戴震研究专题(二)血气心知:戴震义理之学的逻辑展开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郭店竹简与先秦学术思想》绪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郭店竹简与先秦学术思想》绪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社会批判理论”是批判的终结
  • ››本我、自我、超我与道德建设 张倩
  • ››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的理论综述
  • ››风险概念的哲学理念分析
  • ››生态现代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 ››基督教与中国地方社会的发展
  • ››论小玛格莲娜的“复活”观念
  • ››刘基与道家道教的关联分析
  • ››佛教艺术名物的发展分析
  •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美学旨趣
  • ››《郭店竹简与先秦学术思想》绪论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