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哲学类

上一页  [1] [2] 


Tags:


   从老庄到郭象:自然观的转变      ★★★ 【字体: 】  
从老庄到郭象:自然观的转变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1:26:33   点击数:[]    

循而直往”,就能“冥然”与自然为一。在这种境界,任何言语、感官的强行介入,都是多余的,都只能增加疑惑和迷茫。 : “既禀之自然,其理已足。则虽沈思以免难,或明戒以避祸,物无妄然,皆天地之会,至理所趋。必自思之,非我思也;必自不思,非我不思也。或思而免之,或思而不免,或不思而免之,或不思而不免。凡此皆非我也,又奚为哉?任之而自至也。”[17]



实际上,这个“理”只是物与物之间的“分”,所以,郭象说:“以其知分,故可以言理也。”[18]



既然禀有自然之性,那么,其定分已具,任何“定分”之外的思虑、忧戒和人为都是有违自然之理的。



郭象也常用“性”与“分”解说万事万物所禀赋的“自然”。郭象认为, 世间万物都是块然自尔,突然而生,掘然而逝,物各有其性分,彼此绝对不同:“各以得性为至,自尽为极也。向言二虫殊翼,故所至不同,或翱翔天池,或毕志榆枋,直各称体而足,不知所以然也。今言小大之辩,各有自然之素,既非蹊慕之所及,亦各安其天性,不悲所以异。”[19] “夫质小者所资不待大,则质大者所用不得小,故理有至分,物有定极”。所以,万物各自独立,各为中心。实际上,这就取消了中心,取消了绝对者。如果说还有什么绝对的话,万物自尔自生,独立自存的“自然之素”“自然之理”才是唯一的绝对。所以,人生天地之间,既不可使人从己,也不必舍己从人。



郭象的“自然”观既有别于庄子的“天之自然”,有不同于庄子后学的“人之自然”。庄子以自然的本真生命为最高的价值原则,在其展开过程中势必以拒绝人类社会历史文明为提升进路。但是,这一价值原则的真正建立,又必须回答现实地生存于人类社会历史中的个体生命的自由的可能性。这在理论上和现实人生中都会构成难以调和的悖论。向秀们是看到了这一悖论的乖谬的:“嵇中散既被诛,向子期举郡计入洛,文王引进,问曰:‘闻君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对曰:‘巢、许隽介之士,不足多慕。’王大咨嗟。”[20]这不能仅仅看作向秀们在政治上的退却与趋附。在玄学第三阶段,个人的现实生存始终是士人们关注的中心问题。庄子对“天之自然”即本然世界的无条件认同而又不否定个体感性生命,对社会历史现实的极端绝望正是基于对生命之在的挚爱眷恋。这一矛盾恰恰使庄子思想中闪耀出强烈的终极关怀色彩。只是这种终极关怀一旦落实为人间关怀,便会矛盾百出、捉襟见肘。于是,庄子无为无待的逍遥之境就成为让人永远企慕而又永远不能实现的梦境。向秀所谓“巢许不达尧意,不足多慕”,郭象所谓“庄生虽未体之,言则至矣”正是在现实困境中对这种“可爱而不可行”的超越之途的自觉放弃。郭象以“性分”解说“自然”? 浴岸阑泵鳌板幸!保酝蛭铩跋嘤氩幌嘁颉毕庵占嬖冢饬俗铀枷胫胁豢山獬你B邸?nbsp;







注释:



[1] 傅伟勋《从西方哲学到禅佛学》第407页,三联书店1989年4月版。



[2]《王弼集校释》第65页,中华书局1980年8月版。



[3] 见王叔岷《庄子校释》附录。



[4]《庄子·养生主》。



[5]《庄子·秋水》。



[6]《庄子集释》第97页。



[7] 傅伟勋《从西方哲学到禅佛教》第394页,三联书店1989年4月版。



[8]《庄子集释》第页。



[9] 同上,第页。



[10]《齐物论》:“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注,P50。



[11] 钱穆《庄老通辩》第364页。



[12]《庄子·逍遥游》:“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注,郭庆藩《庄子集释》P4。



[13]《逍遥游》:“神人无功”注,P22。



[14]《逍遥游》:“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注,P3。



[15]《齐物论》:“且女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鴞炙”注,P99。



[16]《齐物论》:“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注,P56。



[17]《德充符》:“既受食于天,又恶用人?”注,P219。



[18]《庄子·缮性》:“尔将可以语大理矣”注,P565。



[19]《逍遥游》:“此小大之辩也”注,P16。



[20] 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修订本)第79页。

相关性:毕业论文,免费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模板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悲”的人生哲学——王国维、鲁迅与叔本华、尼采

  • 下一篇文章:回顾与前瞻——关于世纪之交的中国哲学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从老庄到郭象:自然观的转变”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从老庄到郭象:自然观的转变”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社会批判理论”是批判的终结
  • ››本我、自我、超我与道德建设 张倩
  • ››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的理论综述
  • ››风险概念的哲学理念分析
  • ››生态现代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 ››基督教与中国地方社会的发展
  • ››论小玛格莲娜的“复活”观念
  • ››刘基与道家道教的关联分析
  • ››佛教艺术名物的发展分析
  •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美学旨趣
  • ››从老庄到郭象:自然观的转变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