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哲学类
   中国文化的和合精神与21世纪      ★★★ 【字体: 】  
中国文化的和合精神与21世纪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1:24:11   点击数:[]    

尊重。



  如何生生?怎样生生?生之后所以然,本身便是和合或合和。天地合和,生之大经也。①和合学是对如何生生的为什么的追究,即诸多异质元素、要素为什么冲突融合?为什么冲突融合而生生新事物,新结构方式?以及新事物、新生命化生的所以然的探讨,亦是对和合生生的生命力源泉的寻求。因此,和合学亦即新生命哲学,新结构方式学说,即生生哲学。



  冲突融合而生生不息,这是然,犹如一阴一阳之谓道。为什么一阴一阳之谓道,犹如为什么冲突融合而生生。所以一阴而一阳者,是乃道体之所为也。②道就是阴阳的所以然,而和合就是冲突融合生生的所以然。



  (二)变化与形式。和合作为差分存相的式能,存相便是有待,有待就是有变化;式能作为存相方式的潜能,是存相涵蕴的内在潜能方式和外在潜能结构。式能是存相之为存相,以及存相存在的性质、状态、结构的获得的能。有此式能,便能呈现存相的种种形式。存相是形式,式能相作为有冲突的存在,亦日新变化。变的初义是更,即易常之意。生生的后一个生字,便蕴含着变易的意味。化是教化,人通过教化,便改过迁善。



  和合的融突论,在某个意义上说亦是变化论。突就是冲突、对待,融是到了一定限度,便进入顿变的阶段,是新生命的化生。《周易》以易命名,即蕴含变易之义。64卦的总体结构方式和每一卦卦画结构,都以阴(- -)与阳(--)为基本元素、要素,阴阳异质对待变化而变易各不相同的卦,其所蕴涵之义亦异。《易传》运用《易经》的结构方式,又超越此结构方式,以天地变化来论证新生命的化生。因此,变化日新是和合生生的普遍原则。



  和合学是对于存相式能是什么与为什么的追究。它是对诸多元素、要素构成新事物、新生命的中介转换机制的探讨,是对于存相变化日新的生命力潜能的寻求。和合学也是对于存相式能的各种理解与解释的理论反思,包括这种理论前提能否成立、是否合理,以及这种理论形式的价值合理性和工具合理性的思考。和合学试图和合科技理性与人文理性、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公共理性与分殊理性之间的两极对待,以融突论为指导,达到和合境界,即使之成为冲突融合的和合体,亦即元体。



  (三)流行与超越。冲突涵摄天地,融合亦涵摄宇宙。宇宙间万物万物都是融突的大化流行中的存相与大化流行中的式能。一切事物都要在大化流行中被冲洗裸露出来,即剥光了层层服饰,而显其真元。因此,冲突融合的大化流行,本身便是汰劣择优的过程,它毋需预设价值原则,这就使诸多元素、要素的优质成分的和合为新事物成为可能。



  宇宙是一个大化流行,万物的资始、资生,乃乾元、坤元之大化,云行雨施,品物流形③。为什么宇宙大化,周流六虚?为什么为道屡迁,妙用莫测?非上帝之使然,亦非天的主宰,乃和合体内在的异质差分元素、要素的互相冲突、碰撞,也即和合中变化、交感、动静之潜能的展现,而有絪緼、摩荡之相。此变化、交感、动静之潜能,无以名之,名之曰神。《易传》说:知变化之道也,其知神之所为乎。①此神非为实体性鬼神、神灵、上帝,乃神之潜能的发动,无限微妙,神妙莫测,阴阳不测之谓神。②阴阳变化,不可测度,叫做神。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③。神的不可测度,就是妙。朱熹认为,神是阴阳变化的所以然④。由阴阳变化,推而宇宙大化流行,均是神之所为所使。神之所为所使是自造,就是自然而然的为和使。自然而然即出于和合体内在的潜能,它无迹可见,运于无形。大顺大化,不见其迹,莫知其然之谓神⑤,宇宙大顺大化,不待征于色,发于声,人莫知其所以然之妙,可称谓为神,或称为神化 。



  和合学是对于宇宙大化流行的动因的追究,它既涵摄又超越冲突融合。只有超越冲突融合,才能涵摄冲突融合的原因和根据;也只有超越,才能成为自由和合与和合自由的根由。超越基于价值理想的追求和价值导向的理势。



  (四)对称整合。优与劣是对称的价值判断,汰与择又是相对的主体态度和方法。中国的太极图最鲜明地体现了对称原则,即宇宙间各种现象在形态、结构上相对称的表征。太极图是由缔合转换所引起的对称。对称亦被解释为在分界面或正中面侧的部分具有对应的大小、形状和相对位置,这是左右对称,还有中心对称等等。



  对称也是事物整体统一性中的系统与系统内部各要素、元素间的一种相应的等价性关系。这种关系提升为概念,如左右、上下、徐疾、动静、形神、有无等。如果系统经过一定中介选择交换后发生了变化,就是非对称,非对称即对称的破缺。对称与非对称是系统转换发生前后的两种状态,非对称是系统内部的不同要素与系统、环境之间差异所引起的冲突表征。冲突就意味着重新整合,亦意味着否定。经过某种转换,又出现新的对称。



  这里所说的某种转换,包括整合的方法。整合是关于诸多元素与要素统一所构成一整体结构。冲突包含对称,融合包含整合。因此,对称整合与融突相联结。对称的差异,意味着相对相成,而非独对独成。相对意蕴着此消彼长,即在对称相对中择优。故对称整合,即是汰劣择优,而达整体的统一和谐。



  和合学的本旨是和,它是对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的整体之和谐、协调、有序的探索;是对于什么是优与劣的为什么的追求,以及什么是优劣的价值原则的为什么的追究。对称整合作为中国人文精神的原则,在诸多元素、要素的优质成分和合为新事物、新生命中,起着重要作用。对称整合是和合学的内在的与外在的结构方式,汰劣择优是和合学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尺度。亦是和合学所关心探索的课题,以求和合新生命的生生不息。



  (五)中和与审美。有差异,才有中和。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存在差异中和,人的精神生活中亦存在差异中和,诸如人心的焦虑、苦闷、孤独、烦恼、痛苦等等,都是人生生命存在中由种种内因外缘所引起的对人的心灵的刺激的回应。如何协调、和谐人的精神生活中的烦恼、痛苦等冲突而获得和乐愉悦,这需要在承认差异冲突的情境下,处理好种种关系。春秋时,和合从五行和而生物,已推衍到社会生活以至精神生活领域。如治疗精神生活中的烦恼、痛苦等,也要从各个方面着手。《诗经》上讲和羹,《左传》、《国语》讲和声、和味、和政等,中和之美感,与人的心灵密切契合。⑥中和作为审美对象的价值,需要通过主体的实践和感受。若无主体的感受和交往活动,中和之美只是一种潜能方式。荀子认为,中和之声能激起主体内心情感的发动,以协调、和谐人心灵各种冲突、差异。①《乐记》认为: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②中和之声的审美价值,就在于净化人的心灵,使人的心理失衡、情绪失序、精神失常等得以调理,达到血气和平,和美愉悦,并收到移风易俗、天下安宁效果。



  和合学是和乐、和美、和和,它是对人类精神生活之所以有烦恼、苦闷、困惑、痛苦的原因以及造成这种原因的自然、社会、人际、心灵和文化、政治、经济、环境关系的追究,是对于如何修养心性的所以然的探讨;是对于什么是审美价值的为什么的追究。



  和合学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以中和之为美的审美价值的反思,以及对于审美方式、审美结构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说,儒家文化精神的价值取向是中和,道家文化和墨家文化精神的价值取向亦是中和。因此,和与中和是中国文化精神的精髓。所以,和合学亦是关于和合之所以是中国文化人文精神原因、根据的探索,换言之,是什么原因或能量使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精髓和生命智慧呈现为和合,以及为什么和合构成中国文化和生命智慧的稳定结构。



  和合学五义与合五义相对应,蕴涵融突理论与对于融突论根据的追究。和合学义蕴与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成熟的人与成熟的社会――公民道德教育的困境

  • 下一篇文章:和合学与21世纪文化价值和科技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中国文化的和合精神与21世纪”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中国文化的和合精神与21世纪”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社会批判理论”是批判的终结
  • ››本我、自我、超我与道德建设 张倩
  • ››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的理论综述
  • ››风险概念的哲学理念分析
  • ››生态现代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 ››基督教与中国地方社会的发展
  • ››论小玛格莲娜的“复活”观念
  • ››刘基与道家道教的关联分析
  • ››佛教艺术名物的发展分析
  •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美学旨趣
  • ››中国文化转型与邓小平理论的新突破...
  • ››中国文化的和合精神与21世纪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