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哲学类

上一页  [1] [2] [3] [4] 


Tags:


   理性本源      ★★★ 【字体: 】  
理性本源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1:18:54   点击数:[]    

的,理性的功能也是复杂的,本文远远没有触及到理性的边角,而我们对理性的总结似乎只能增加对理性的误解棗如果我们把认识与批判当作理性的全部的话。理性之不可言说的神秘会使任何研究都堕入形相,但就我们已经探讨过的内容来说,蒂里希的话无疑深得我心,且颇具总结性质,他说:“理性的认知性质只是附加于其他因素之上的一个因素;理性既是认知的,又是审美的,既是理论的,又是实践的,既是超然的,又是动情的,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②当然我们还是要问并会永远追问:理性究竟是什么……



这就是理性的魅力。



 



注释:



① 雅斯贝斯《生存哲学》王玖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年,第57页



② 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李幼蒸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335页



③ 转引自倪梁康《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三联书店1999年,第480页



④ 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李幼蒸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328页



① 伽达默尔《赞美理论》夏镇平译,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第39、27页



② 《古希腊罗马哲学》,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36页



③ 《古希腊罗马哲学》,第106页



④ 苗力田编《古希腊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146-147页。译文略有变动



⑤ 梯利《西方哲学史》葛力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33页



① 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第16页



② 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上),罗达仁译,商务印书馆1993年,第90页



③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贺麟,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342页



④ 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上),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第68-69页。另见《存在与时间》中文单行本1987年版,第43页。



① 同上,第66页。《存在与时间》,第40页



② 同上,第68页。《存在与时间》,第42页



③ 钱钟书《管锥编》中华书局1986年,第408页



④ 叶秀山《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第111页



① 参阅叶秀山《苏格拉底及其哲学思想》人民出版社,1986年。另参阅赵敦华《基督教哲学1500年》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49页



② Plato: The Republic. P273. Penguin Books. 另参阅苗力田《古希腊哲学》,第315页



③ 转引自赵效华《基督教哲学1500年》,第147页



④ 参阅A. 弗里曼特勒《信仰的时代》程志民等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第140-144页。另参阅赵效华《基督教哲学1500年》,第418-421页



① 参阅科廷汉《理性主义者》江怡译,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4页



② 笛卡尔《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管震湖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第59页



③ 转引自科廷汉《理性主义者》,第36页



④ 笛卡尔《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第25页



⑤ 雅斯贝斯《生存哲学》,第51-52页



⑥ 雅斯贝斯《生存哲学》,第57页



⑦ 胡塞尔《胡塞尔选集》(下),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第985页



① 伽达默尔《赞美理论》夏镇平译,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第62页



② 蒂里希《理性与启示》,何光沪编《蒂里希选集》(下),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第967页



相关性:毕业论文,免费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模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端]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葛洪及其人生哲学

  • 下一篇文章:试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共时性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理性本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理性本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社会批判理论”是批判的终结
  • ››本我、自我、超我与道德建设 张倩
  • ››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的理论综述
  • ››风险概念的哲学理念分析
  • ››生态现代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 ››基督教与中国地方社会的发展
  • ››论小玛格莲娜的“复活”观念
  • ››刘基与道家道教的关联分析
  • ››佛教艺术名物的发展分析
  •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美学旨趣
  • ››理性本源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