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了宣传(舆论)对于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主宰。他认为,宣传(舆论)与广告之间的区分就在于: 私人广告总是针对其他的私人消费者;公共关系则是针对公众舆论或作为公众的私人,而不是直接针对消费者。信息的发出者把自己的商业意图隐藏在一种关于公众福利的角色肥厚。这种对消费者施加影响的方式是借鉴了经典的公众批判形象的内涵,使自己合法化:公共领域的公认功能和有组织的私人领域之间的竞争被统一了起来 【22】。
广告政治化之后,提供给我们的实际是一种公众舆论。取得共识是其中心任务。因为只有打着这样的共识幌子,资产阶级统治者才能说服公众接受它们所兜售的个人、产品、组织和意识形态。作为消费者的公众则处于一种被动的迎合状态,没有自己的主体立场。哈贝马斯强调指出,这种人为的公众舆论所提供的共识和通过长期的启蒙和话语而最终达成的共识不可同日而语,因为,在公众舆论的操纵下,资产阶级公共领域被重新封建化了,公共性仿造了过去那种代表型公共领域赋予个人魅力和超自然权威的神圣光环【23】。
4、 结语
以上我们讨论了哈贝马斯对于大众文化的批判思路。哈贝马斯继承了从马克思到第一代法兰克福学派的工具理性批判传统,根据资产阶级公共领域这个理想型,从规范的角度,对大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一方面充分肯定,大众文化在形成之初是有着历史贡献的,主要表现在对公共性和公众批判意识的培养上面。在这一点上,哈贝马斯显然是接受了洛文塔尔和本雅明的观点。但同时,他也指出,本雅明把大众文化的解放功能宗教化是不能接受的,因为,大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应当还是在于启蒙和教化。
随着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结束,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资产阶级公共领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同样,作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组成因素的大众文化也走上了一条肯定现状的路途【24】。在哈贝马斯看来,这样一种大众文化已经彻底丧失了其社会批判和政治批判的功能,变成了一种统治的工具。它给我们带来的只有两样东西,一个就是消费主义,再一个则是人为的公共领域。如果说消费主义是主宰社会经济领域的意识形态的话,那么,人为的公共性则是政治概念当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意识形态。而无论是消费主义,还是人为的公共性,其本质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追求一种文化的剩余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大众文化的批判,也是对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观念批判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此外,对大众文化进行批判,也可以更好地揭示现代性危机的根源,为重建文化现代性提供了可能。
………………………………
注释:
【1】 G. Lukacs,Geschichte und Klassenbewusstsein,Werke,第2卷,Neuwied,1968,第276页。
【2】 J. Habermas,Theorie des kommunikativen Handelns,第1卷,Frankfurt am Main,1987,第489页。
【3】 请参阅:Helmut Dubiel,Wissenschaftsorganisation und politische Erfahrung,Frankfurt am Main,1978。
【4】 Max Horkheimer,Zur Kritik der instrumentellen Vernunft,Frankfurt am Main,1967,第118-119页。
【5】 Th. W. Adorno,Ueber den Feitschcharakter in der Musik und die Regression des Hoerens,Gesammelte Schriften,14,Frankfurt am Main,1973。
【6】 请参阅Leo Loewenthal,Literature,Popular Culture and Society,Englewood Cliffs,New York,1961。
【7】 请参阅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导言。
【8】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同上,第3页。
【9】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同上,第187页。
【10】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同上,第190页。
【11】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同上,第191页。
【12】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同上,第192页。
【13】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同上,第195页。
【14】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同上,第196页。
【15】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同上,第196-197页。
【16】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同上,第219页。
【17】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同上,第221页。
【18】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同上,第221页。
【19】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同上,第225页。
【20】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同上,第228页。
【21】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同上,第228页。
【22】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同上,第228-229页。
【23】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同上,第230页。
【24】 关于文化的肯定性质,是马尔库塞在其《爱欲与文明》一书讨论的主题,请参阅Herbert Marcuse,Eros and Civilization,Boston,1955。
相关性:毕业论文,免费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模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