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哲学类

上一页  [1] [2] [3] [4] [5] [6] 


Tags:


   福柯与哈贝马斯之争      ★★★ 【字体: 】  
福柯与哈贝马斯之争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1:18:05   点击数:[]    

贝马斯则以主体间性来走出主体哲学的死胡同;福柯认为主体是权力造就的,哈贝马斯认为主体是在反复的对话中形成的;福柯认为主体仅仅是知识和学科人为配置发明的,哈贝马斯认为主体是借助于语言媒介而交流而存在的。



    哈贝马斯无法接受福柯对价值、意义、真理、标准、规范性这些东西的抛弃。最重要的是,哈贝马斯无法相信福柯的社会政治现实是战争现实这一观点,福柯相信,所有的关系都是差异关系,都是权力的争斗关系,因而都是战争关系,福柯的观点充斥着浓郁的末世学的悲观调子,最后,他只好诉之于个人隐秘的但却富于悲剧性的美学改造,而哈贝马斯乐观得多,他的哲学思考始终带有“历史终结”的乌托邦味道:存在着一个交往理性大形其道的公正理想的集体性社会终点,哲学就是应该为这个其乐融融的终点勾勒出蓝图,并为之保持持续的理论冲动。因此,再也没有谁像哈贝马斯那样如此地同福柯行进在相反的路途上了。在《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中,哈贝马斯同他的主要对手进行了辩论,但是只有福柯让他煞费苦心地花费了两章的篇幅。实际上,哈贝马斯对福柯的批评也是对尼采的批评,因为福柯不折不扣的是尼采的信徒,尤其是尼采的权力理论的信徒,对哈贝马斯而言,这样一种谱系学是危险的,它埋藏着非理性的法西斯主义理论种子,哈贝马斯当着福柯的面抨击尼采决非偶然,那么,福柯的回答是什么呢?同样毫不客气:“尽管我想多一点地认同他,但当他赋予交往关系一个如此重要的地位? 桓鑫页浦谕邪睢墓δ苁保易苁怯幸桓鲆晌省H衔嬖谧沤煌刺渲姓胬碛蜗房梢宰杂闪魍ú⑶颐挥腥魏吻恐菩缘南拗疲庋南敕ㄔ谖铱蠢创渴粑谕邪睢!盵25]





附:《理论边界》编者前言:





    编者按:近几十年来,理论(theory)和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在当代的学术语境中占据着越来越显著的位置,它们是对日益复杂的日常政治和文化现实所构成的学术挑战作出的回应。理论和文化研究并非凭空而起的学院游戏,也非艰涩的自欺欺人的智力炫耀,相反,它秉承了知识分子一贯性的批判传统,并且将这种批判传统扎根于当代现实,从而构成一种广义上的祛魅式的文化政治学。这种理论一方面在它自身的丰富传统中积累力量,另一方面又不断地和变化莫测的当代性结合起来,并根据当代语境展开新一轮的叙事。因此,理论总是有它一遍遍的回溯源头,同时又总是一次次重新开始,重新出发:理论总是在路上,尽管大步流星过后常常变得步履蹒跚。       这样,理论的边界总是被不断地穿透:当代现实成为它的动力,而它们也表现出对当代现实的巨大的阐释能力,这种能力也是它的活力之所在。本刊正是基于这一事实,设置“理论边界”这个栏目,推出最新的正在发展中的理论潮流,以及对变动着的当代现实进行阐释的文化研究。我们邀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汪民安先生主持这个栏目,也欢迎知识界的朋友们来稿一起加入这个讨论中来。





 

--------------------------------------------------------------------------------



① Michel Foucault: The Will to Knowledge, The History of Sexuality, volumel,Penguin Books, 1990, p.93.



② The Will to Knowledge, p.93



[3] The Will to Knowledge, p.94.



[4] 福柯:《必须保卫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49页。



[5] 《必须保卫社会》,第43页。



[6] 《必须保卫社会》,第45页。



[7] 《必须保卫社会》,第252页。



[8] 杜小真编:《福柯集》,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第164页。



[9] J Habermas: The Philosophical Discourse of Modernity, Polity Press 1987, p.275.



[10] J Habermas: The Philosophical Discourse of Modernity, Polity Press 1987, p.276.



[11] The Philosophical Discourse of Modernity, p.282.



[12] 《福柯集》,第145页。



[13] The Philosophical Discourse of Modernity, p.286.



[14] The Philosophical Discourse of Modernity, pp.275-276.



[15]1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曹卫东译,三联书店即出。



[16] Theodor Adorno and Max Horkheimer, Dialectic of Enlightment, London 1979, p.36.



[17] 上海社科院哲学所外哲研究室编:《法兰克福学派论著选辑》上卷,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220-221页。



[18] 上海社科院哲学所外哲研究室编:《法兰克福学派论著选辑》上卷,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201页。



[19]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三联书店即出。



[20] 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译林出版社2001年,第173-174页。



[21]Michel Foucault: Politics, Philosophy, Culture,Routledge,1988, p.26.



[22] 转引自The Passion of Michel Foucault, p.336



[23] The Philosophical Discourse of Modernity, p.286.



[24] 《后形而上学思想》,第213页。



[25] Foucault: Ethics: Subjectivity and Truth.,New York,1977, p.298

相关性:毕业论文,免费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模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端]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文艺方法论年的历史反思

  • 下一篇文章:文化的剩余价值——哈贝马斯的大众文化批判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福柯与哈贝马斯之争”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福柯与哈贝马斯之争”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社会批判理论”是批判的终结
  • ››本我、自我、超我与道德建设 张倩
  • ››纳米技术的ELSI研究的理论综述
  • ››风险概念的哲学理念分析
  • ››生态现代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 ››基督教与中国地方社会的发展
  • ››论小玛格莲娜的“复活”观念
  • ››刘基与道家道教的关联分析
  • ››佛教艺术名物的发展分析
  •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的美学旨趣
  • ››福柯与哈贝马斯之争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