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法律论文法学理论
   法律是一种理性对话——兼论司法判例制度的合理性      ★★★ 【字体: 】  
法律是一种理性对话——兼论司法判例制度的合理性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3:29:03   点击数:[]    

了当时监狱的恶劣条件。其描述可见Michel Foucault, Discipline and Punish: The Birth of the Prison, Alan Sheridan (trans.), 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77, p. 195-228.

  [25] 霍姆斯:“法律的道路”,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0年秋季刊,页9.

  [26] 同上,页14.

  [27] 波斯纳:“超越法律的道路”, 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0年秋季刊,页21.

  [28] 参见James Buchanan and Gordon Tullock, The Calculus of Consent,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62.

  [29] 苏格拉底有关船长(贵族)、海员(平民)和真正的领航员(哲王)的对话,说明了他本人的“专家治国”倾向,并为现代“法官政府”(Government of Judges)或“行政国家”(administrative state)的合理性提供了一定的论据。其论点的要旨是:知识应该是选择决策者的唯一标准。如果领航员和船长对航海的知识多于海员,那么在航行过程中应该听从前者的话,尽管他们是少数;同理,如果哲人或智者(例如今天法治国家的法官)对治国的知识要多于普通人,那么他们的话应受到充分重视。见《理想国》第五与第六篇,Plato, The Republics, Benjamin Jowett (trans), 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91, pp. 203, 220-221.

  [30] 不必说,中国历史上的没有一个法家不是以独裁君主的利益为国家的最高目标。即使最激进的儒家也莫非如此。孟子在开篇劝导梁惠王重义轻利,就是完全从国王的私人利益出发。《孟子·梁惠王上》唯一可能的例外是道家与墨家。但墨家在战国以后就逐渐衰微,道家的消极则使之在体制建树上无所作为。可以说,民主在中国历史上的缺失直接导致了法治的悲剧。

  [31] 在分析哲学中,“法律应该是什么”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不存在事实判断(“法律是什么”)所具备的“真值”(truth value)。因此严格地说,称某一项法律是否“正确”是一项没有意义的陈述。参见Alfred Jules Ayer, Language, Truth and Logic,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1946, pp. 102-115.但本文假定下列的基本价值判断可被接受,即法律必须符合一种可被定义的公共利益。这样,某一项法律在事实上是否符合这种公共利益,就成了一个实证问题。当然,人们不一定同意公共利益的定义;笔者认为,“公共利益究竟应该是什么”本身是一个通过对话解决的价值判断问题。

  [32] 当然,如果整个地区的人民都受到某种偏见的影响,从而使他们的判断发生系统(而非随机)错误,那么孔多塞的定理并不成立。

  [33] 《联邦党文集》第51篇,见Clinton Rossiter (ed.), The Federalist Papers, New York: Penguin, 1961, pp. 320-324.

  [34] Abrams v. United States, 250 U.S. 616.

  [35] Jean-Jacques Rousseau, On the Social Contract, Donald A. Cress (trans.), Indianapolis: Hacket, 1987, p. 82.

  [36] Plato, The Republic, Benjamin Jowett (trans.), New York: Vintage, 1991, Book VI.

  [37] Plato, The Laws, Trevor J. Saunders (trans.), London/New York: Penguin, 1970, Book I, Sec. 634.

  [38] 因此,“看在我们年龄的份上,立法者当然会宽容我们在私下里讨论这些话题,而不认为这是一种冒犯。”Plato, The Laws, Book I, Sec. 635.把年龄作为智慧的衡量,并不一定仅限于东西方古典时代。即使在今天,它仍然被人们普遍接受。例如在普通法国家,法官的平均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上。参见阿蒂亚:《法律与现代社会》,范悦等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页13.

  [39] 马尔库斯·西塞罗:《论共和国》,王焕生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页120.

  [40] 马尔库斯·西塞罗:《论法律》,王焕生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页189-190.

  [41] 参见Leo Strauss, Natural Right and History,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3, pp. 165-169.

  [42] Ronald Inglehart, Modernization and Postmodernization: Cultur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hange in 43 Societie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7.

  [43] 应该指出,“经济人”的文化影响仍然可以是潜移默化、无处不在的。对于哈贝马斯的批判,见Jürgen Habermas,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Public Sphere: An Inquiry into a Category of Bourgeois Society, Thomas Burger (trans.),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1989, pp. 141-174.

  [44] 见Michel Foucault, Discipline and Punish: The Birth of the Prison, Alan Sheridan (trans.), 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77, pp. 218-227.

  [45] 当然,这个模式不太适合世界上最早的现代民主国家-美国,但它普遍适用于西欧各社会民主国家,参见章谦凡,《市场经济的法律调控》,页9-22.

  [46] 在美国,这项原则在1964年的“选区重划第二案”中获得确立,见Reynolds v. Sims, 377 U.S. 533.

  [47] 参见米歇尔·阿尔贝尔:《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杨祖功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页102-104;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郑戈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页74-82.

  [48] Oliver Wendall Holmes, The Common Law, Boston: Little, Brown & Co. (1881), p. xxii.

  [49] Benjamin N. Cardozo, The Nature of Judicial Process, New Haven, Connecticut: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21, p. 66.

  [50] Id. at p. 150.

  [51] 参见罗伯特·达尔:《论民主》,李柏光、林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页9-29.

  [52] 当然,即使在现代竞选过程中,信息的限制实际上仍然是很严重的问题。参见James M. Enelow and Melvin Hinich, The Spatial Theory of Voting: An Introduc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 Chapter 7.

  [53] 后马克思主义学者哈贝马斯对资本主义后期“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的消失进行了批判,而这一领域对公民社会自由与平等的对话是不可少的,见Habermas,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Public Sphere, pp. 181-220.

  [54] 候选人必须多于一人,并且本身就是自下而上产生的,否则选举就成了一种形式。同时应该指出,尽管选举之前的辩论与交流过程是公开的,为了保证选举本身得以自由进行,公民投票是保密而不是公开的。

  [55] 例如为了保证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中国《行政诉讼法》第44条规定,行政行为即使在法院受到了挑战,在判决撤消之前也不停止执行。

  [56] 阿克顿:《自由与权力》,侯健、范亚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页342.

  [57] 参见罗豪才、袁曙宏、李文栋:“现代行政法的理论基础-论行政机关与相对一方的权利义务平衡”,载《中国法学》1993年第1期,页52-59.

  [58] 1990年开始实施的《行政诉讼法》第二条规定,只要公民“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就有权提起行政诉讼。

  [59] 参见刘莘、吴雷:“行政法学研究会年会综述”,《中国法学》1999年第4期,页154-155.

  [60] 参见《行政法学研究》1995年第4期,页16.

  [61] 参见章剑生:《行政行为说明理由判解》,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页34-45.

  [62] David H. Rosenbloom, “The Evolu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State and Transformations o

上一页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大卫休谟的法律哲学和政治哲学

  • 下一篇文章:绕不过去的休谟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法律是一种理性对话——兼论司法判例制度的合理性”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法律是一种理性对话——兼论司法判例制度的合理性”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步如澄明之径———法律推理在司法...
  • ››交通事故肇事者逃之夭夭 法律援助受...
  • ››法治中国的可能性
  • ››论清末的司法主权问题
  • ››论人权的国际保护——以米尔恩人权...
  • ››法律与道德法律与道德
  • ››中国宗教法总述(下)
  • ››司法改革八大难题
  • ››立法听证:制度民主的价值
  • ››情事变更原则探析
  •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教学教...
  • ››法律是一种理性对话
  • ››法律是一种理性对话——兼论司法判...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