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法律论文 → 法学理论 |
|
|||||
回顾中关村立法──序《中关村立法研究》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3:19:28 点击数:[] ![]() |
|||||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2001年1月1日,是人类千年一遇的历史转换的一个重要标识,也是北京市立法和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的一个历史性时刻。这一天,《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正式施行。历时一年的中关村立法自此宣告正式结束。一个充满制度创新和先进气息的法治环境,一个广为人们注目且被人们寄予深切期望的法治环境,一个引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先进方向的科技园区的法治环境,由此而奠定基础。《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遵循知识市场经济规律,抓住高新技术关键,从中关村实际出发,积极走向国际。她关涉行政、民商、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社区、涉外、人事、执法和其他众多方面的事项,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基本法规,是中关村法治环境和法的秩序体系得以建立和展开的出发点。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关村条例同中关村一样,将会愈益显示出她的历史价值和深远的影响力。作为法学学人我有幸为中关村立法作出努力,作为中关村人我能亲身参与研究和缔造生活于斯发展于斯的中关村土地上的法治环境,这无论在何种意义上都是荣幸万端、重大难忘的盛事。值此“中关村立法研究”课题完结之际,我谨以中关村条例起草参与者的视角和心境,撰文回顾她的问世。 结缘中关村立法 在以中关村条例起草工作为核心的中关村立法过程中,我是以双重身份参与其中的。一方面我受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的委托和资助,组织有关学者和法学博士、硕士研究生,承担了题为“中关村立法研究”的课题,以研究成果为中关村条例的起草作同步性的理论服务。这是我参与中关村立法的一条重要途径。另一方面,我由中关村管委会推荐,被聘参与北京市政府法制办牵头的中关村立法工作小组,并被委任为起草班子或称起草小组副组长,自始自终直接参与条例的整个正式起草工作。这是我参与中关村立法的又一条重要途径。蒙领导和起草同仁的厚爱,我的意见和建议得到重视,对中关村条例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样的参与方式,被称为“专家深度参与”。 我参与中关村立法,先是由于我的两个学生王燕平和傅中与中关村管委会研究室的联系所致。之后,1999年夏秋之际,中关村管委会研究室主任赵慕兰和研究室的谢强华,先是电话约请,继而径来北大造访,要我就中关村立法问题谈谈看法。从那时起,就可以算是揭开了我的参与中关村立法的序幕。 我所执教的北京大学恰好位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核心地带,也因此我成为中关村的一个村民。多年来我倾心研究的主要专业之一是立法学,在学术风格上我一向主张法学研究应当首先与本土的法治命运息息相关,应当关注、影响和渗透于法治实际生活。并且我也经常注意中关村的发展,希望并相信中关村建设一旦真正步入现代化的境界,就将在北京甚至在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担当领导先进潮流的角色。我切身感受到中关村科技园区正在成为愈发引人瞩目的区域,深信它将来必然成为举世瞩目的地区。我看到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深圳在八十年代吹开了改革的序幕,浦东在九十年代扮演了开风气之先的角色,而中关村在新世纪来临之际则将担当领导潮流的重任。中关村村民和立法学者的双重身份,学术风格方面的倾向,还有我经常怀有的对中关村远阔明亮前景的憧憬和希冀,让我一涉及中关村立法问题,便不免有难以自已的冲动。所以,对于赵谢二位的约请和造访,我都表现出欣然的心境,接受访谈时,可谓谈兴十足,不仅有问必答,还主动提出种种建议和设想。 尽管从一开始我就直接进入角色,思考着中关村立法的方方面面,但我那时对中关村立法的未来进展,却是未敢报有多高的奢望。国内立法中普遍存在的拖拉滞后的积习,不谙开掘专家资源特别是拙于识别和延揽果真能够保障立法高效且有质量开展的真正专家的通病,早已是见多不怪了。我想,中关村立法在这些方面大抵也难与其他许多立法有多大差异,从赵谢二位的造访,到领导们作出决策,再到正式聘请所谓专家介入,恐怕也需要耗费不少时日。旋即我便离京赴香港讲学。 但是,这一次中关村的决策者们在处理专家与中关村立法的关系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明智和果决,却是着实与时下的普遍境况俨然不同了。我在香港滞留仅仅月余,期间管委会赵慕兰和小谢仍然多次与我联络。返回北大之后,慕兰和小谢就传来管委会有关领导的明确意向:希望我们组成一个能胜任中关村立法的专家小组研究和参与中关村立法。接着管委会副主任任冉齐和主任陆昊先后与我正式约谈中关村立法事宜。任冉齐副主任向我描述了一幅中关村美好未来的图景,他很健谈,所谈又很生动,使我颇受感染,产生了要通过参与中关村立法,从一个重要侧面来促使这幅图景尽快变为现实的强烈意念。陆昊主任只有三十出头的年纪,据说是北京市最年轻的独当一面的正局级官员,但他的所谈所见却不仅表现出青年新锐的开明新颖的理念,也显露出与其年龄不相吻合的稳健和务实。他们对中关村的建设和发展与中关村立法的联系十分敏感,并准确适时地把握了这种联系。没有他们的明智和慕兰、小谢的韧性努力,就没有我与中关村立法的结缘。 正是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促动的背景之下,确立了由中关村园区管委会委托专家实施的“中关村立法研究”课题,形成了承担这一课题的中关村立法专家研究小组。专家组由我负责,人民大学史际春教授、北京大学盛杰民教授和张守文教授为专家组成员。在专家组之中,还有十余名青年教师和博士研究生。专家组成立后,我同专家组的学者和博士研究生便立即投入了中关村立法的研究之中。 这里需要说明,起先曾经打算由专家组接受中关村管委会的委托,起草《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草案)专家稿》,以供决策方面选择或参考,并聘请中国政法大学江平教授和北京大学杨紫煊教授担任专家组顾问。专家组确定的“中关村立法研究”课题和条例起草的主要目的和目标在于:1、为决策方面提供可以采纳或至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予以参考的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法治环境前提和基础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草案稿,为决策方面提供可以采纳或至少可以作为重要参考的关于中关村科技园区法治环境建设的方法和路径上的新范式。2、中关村立法是众多方面的厚望所系,所要达到的目标很高。这个目标的下限是,至少明显超出目前国内各种同类立法的水准,为全国此类园区的立法发挥示范作用。更高的目标则是提供世界一流科技园区所应具备的法治环境基础,满足把中关村园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需要,并为中关村园区在推动北京、拉动全国、联结国际方面发挥良好作用服务。作为中关村立法的重要成果的中关村条例,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在应用价值和理论可靠程度方面,在解决中关村的特殊问题和具有对外衔接的普遍性方面,都应当具有上佳特色。 专家组同时对整个起草过程的阶段划分和各阶段的主攻方向、基本任务有这样的考虑:起草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主要是调查研究,分析解决各种问题。时间从2000年1月中旬起,到3月中旬完成。形成一个综合的研究报告和若干个专题研究报告。二是正式起草阶段。主要是集中力量完成《条例》框架的构造和《条例》正文的起草。到2000年5月中旬完成。形成《条例》草稿,并形成解决重大问题和棘手问题的上、中、下三套方案。三是完善阶段。主要是向各有关方面征求意见并修改提高《条例》稿。到2000年6月30日前完成。最终形成专家起草小组的《条例》正式稿。虽然有三阶段的划分,但三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之间是有紧密关联的。第一阶段对成熟的问题或内容也可先期起草若干条文加以解决,同时也可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