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法律论文法学理论
   建立中国宪法判例制度论纲      ★★★ 【字体: 】  
建立中国宪法判例制度论纲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2:49:33   点击数:[]    

视判例的传统得以保持和发展,而且也是完全符合当今世界各国法律发展的趋向的。 [ 13 ]应该说,判例法在中国重建,既是一种历史大势,也不存在无法解决的操作困难。 [ 14 ]
    
    3、宪法诉讼、宪法司法化是宪法判例制度的实践基础。宪法问题不应仅是作为纯政治问题解释,它更是社会法律问题,应在法庭上展开宪法争议问题的论争,由法院作出符合宪法精神的裁判。宪法诉讼、宪法司法化是世界各国宪政实践的经验总结。美国著名的1803年马伯里诉麦迪逊(Marbury v Madsion)一案开创了宪法诉讼、宪法司法化先河。继美国之后,奥地利创立宪法法院,法国创设宪法委员会,其他国家自此争相效仿。“宪法司法化是宪法之所以为法的要求,它是宪法得以直接实施的途径”。 [ 15 ]现在,宪法司法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司法实践的普遍做法,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建立了宪法诉讼机构和程序。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公民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公民因在宪法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受到侵害而产生的纠纷大量涌现。实现宪法司法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16 ]宪法是人民法院必须遵循依据的基本准则,法院是宪法的保护者。切实贯彻实施宪法是我国人民法院首要职责,而宪法只有借助法院,才能变成真正的根本大法。如将宪法问题排斥在诉讼之外,实际是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建立宪法诉讼制度,使宪法明确进入法院的诉讼程序,建立起法院与宪法之间的桥梁,这直接影响到整个法治化的进程,也是中国实施“法治工程”的标志性“建筑”。 [ 17 ]“宪法进入诉讼,是最终实现法治的瓶颈和最后难关,是能否实行法治的试金石”。 [ 18 ]诉权是现代法治社会第一制度性人权,宪法诉讼是人权司法救济的前提。 [ 19 ]法院不能漠视宪法尊严和权威受损害,置公民的基本权利被侵害而不顾。有宪法争议纠纷,必然有宪法诉讼,可以肯定,只要法院敞开司法救济之门,宪法诉讼就必然纷至沓来;有宪法诉讼,必然有宪法的适用与裁判。而那些良好的司法裁判就必然得到以后相同或相似案件处理的遵循,其事实上约束力或形式上的约束力将得到国家与社会的正式认可,宪法判例也就形成了。
    
    最近,最高人民法院在法释[2001]25号《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宪法保护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中,一举改变长期“虚置”宪法的态度,它开创了法院保护公民依照宪法规定享有的基本权利之先河,它创造了宪法司法化的先例,它首次提出以民法方法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这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 20 ] 由于我国长期形成的法院与宪法诉讼程序两无相关的思维定势影响,当有人看到宪法诉讼的出现和我国法院开始正当行使司法职权时,却误解为“司法抢滩”活动。 [ 21 ]因此要使中国宪法诉讼得到蓬勃发展,我们尚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更新司法理念。
    
    4、宪法判例已在两大法系确立不可争议的地位。宪法诉讼或宪法司法化是实施宪法和实现宪政与法治的不二法门,而宪法判例则是宪法司法化的结晶。英美法系国家的宪法判例地位是从不容人怀疑的。在不成文宪法国家,如英国、新西兰等国,宪法规则完全存在于议会的普通立法及各级法院的判例之中,判例是宪法的主要渊源。美国制定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典,但其宪法典在近二百年来一直借助于宪法判例而获得其生命力,宪法判例已成为美国宪法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在大陆法系,宪法判例同样处于极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以德国为例,德国《基本法》第93条明确授权联邦宪法法院解释《基本法》及处理有关违宪案件,同时德国《联邦宪法法院法》第31条第1款规定了宪法判例的效力,直接用成文法的形式确认宪法判例在德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由于确定基本权利原则的宪法是相当笼统的,因此,判例在宪法诉讼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解决立法滞后问题,法院通过判例的形式对立法进行修正。德国宪法法院在一次宪法性诉讼中,明确表示允许法官作出与制定法条文不相一致的判决,即允许法官造法。在所有法院的判例中,联邦宪法法院的判例具有最高的效力。 [ 22 ]在日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几乎都有相应的宪法判例,它虽没有法的拘束力,但事实上起着实现宪法规范的作用。 [ 23 ]如果我们仍然恪守只有成文法律才是法律渊源,判例不是法律渊源的传统见解,我们将自缚手脚,失去运用判例法来弥补成文法之不足进而维护社会秩序的机会和可能性。 [ 24 ]
    
    从社会现实生活看,我国不乏违宪行为和宪法问题争议,但由于对宪法属性的误识,法院长期以来对宪法诉讼持严加限制、拒斥态势。如1998年王春立等十六人诉北京民族饭店侵害选举权案,被有关法院裁定不予以受理,上诉亦被以没有法律依据为由驳回。 [ 25 ]虽然如此,我国司法实践,亦出现一些颇具影响力的宪法诉讼案件或涉及宪法问题案件:上海市中级法院审理的沈涯夫、牟春诽谤案, [ 26 ]天津市塘沽区法院审理的张连起、张国莉诉张学珍损害赔偿案, [ 27 ]河北省高级法院审理的王发英诉刘真及《女子文学》等四家杂志编辑部侵害名誉权案。 [ 28 ]上述最高人民法院批复所涉及的齐玉苓案,更是具有重要意义,该案判决约束力如得有关方面的确认,本身就是一个绝好的判例。在国外亦存在类似的宪法判例。德国在战后,修订基本法(即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人格尊严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但是德国民法典对此没有规定。德国最高法院在一个被称作“记者投书案”的案件中,援引宪法的这一规定,作出了判决,用民法的手段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并将此案件作为判例,指导德国各级法院的审判实践。 [ 29 ]
    
    
    二、宪法判例制度的意义与作用
    
    1、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宪政和推动宪法的发展。 “中国法制处于危机之中,也充满着希望的曙光。” [ 30 ]改革中国法制,是我们这一代法学和法律工作者的责任。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大胆革新中国法制,送别“人治的法制”,在市场经济的土壤上,依现代法治精神来指导变革旧法制,使我国走上宪政、法治的道路。 [ 31 ]“宪法审判是现代宪政的基础”, 建立宪法诉讼、宪法判例制度,是解决宪法危机,实现宪政、法治的通行做法,已为世界宪政国家所证实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政治法律制度。因为建立宪法诉讼与宪法判例,可在行动上有效解决宪法司法审查制度、宪法解释、公民基本权利保护等一系列在中国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学者指出,宪法诉讼化乃是催生和孕育成熟的中国宪政文化的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诉讼激活的不止是静态的纸面的宪法文本,而且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营造以“限制公共权力和保障个体权利”为主旨的宪政文化氛围。 [ 32 ]宪法诉讼产生宪法判例,而法治原则的实施,要求这些宪法判例在实践中得以反复援用,直至一个新的宪法规则由新的宪法判例确立为止。这些宪法判例所确立的宪法规则和成文宪法条文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而有些宪法判例更确立一些地位高于成文宪法某些具体条文的宪法基本原则。这些宪法判例和成文宪法相辅相成,共同构造出一个能动的宪法体制。 [ 33 ]目前我们只要稍加浏览一下世界各国公布的宪法判例,就不难发现宪法判例已经涉及国家宪政机制的方方面面,对各国自身的宪政秩序建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法院对宪法问题的解释、裁判构成宪法判例,一系列的宪法判例组成“活的宪法”。宪法判例可以促进宪法发展,具有阐释宪法精神、补充宪法立法、重朔宪法尊严等作用。判例是宪法新的形式,是宪法立法的延伸。例如美国的一些著名宪法判例对宪法的解释和发展的作用已超越了国界,对世界上许多国家宪法的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不容讳言,由于种种因素影响,宪法是中国立、修、改、废最频繁的法律,宪法有失稳定与权威,公民对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宪法概念的分析

  • 下一篇文章:宪法与宪政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建立中国宪法判例制度论纲”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建立中国宪法判例制度论纲”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步如澄明之径———法律推理在司法...
  • ››交通事故肇事者逃之夭夭 法律援助受...
  • ››法治中国的可能性
  • ››论清末的司法主权问题
  • ››论人权的国际保护——以米尔恩人权...
  • ››法律与道德法律与道德
  • ››中国宗教法总述(下)
  • ››司法改革八大难题
  • ››立法听证:制度民主的价值
  • ››情事变更原则探析
  • ››建立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构想
  • ››建立中国会计准则理论框架的设想
  • ››建立中国的法律规范审查制度——兼...
  • ››建立中国控辩协商制度的构想
  • ››建立中国特色判例制度的构想
  • ››建立中国宪法判例制度论纲
  • ››建立中国的法律规范审查制度--对...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