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教育其他 |
|
|||||
当前高职高专学生闲暇教育现代的调查研究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7-03 19:00:50 点击数:[] ![]() |
|||||
教育失误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界均开始对现有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开始全面的反思,试图重新寻找“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反思过程中,很多研究者发现了课余生活对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意义。轰轰烈烈的高校社团组织的蓬勃发展、校园各种文化艺术活动的实质都是对学生闲暇生活的一种充实。 令人困惑的是,如此多的活动和尝试为什么难以消除学生在闲暇时间的“无聊症”,关键原因还在于这些活动本身的缺陷:在指导思想上,以“填补”闲暇时间,防止“无事生非”为主要价值取向,而没有从人性的角度,以高职学生个性与人格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在教育目标上,侧重于具体的娱乐科目和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娱乐技能、技巧,而忽视对学生进行闲暇价值观和闲暇生活方式的教育;在教育原则上,主张灌输既定的闲暇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而没有澄清个人的需要、兴趣和价值观,以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闲暇生活方式。 这种根本意义上的内在缺陷导致的后果是:一方面学校各种正规组织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组织的活动不能吸引学生,最后不得不通过行政命令迫使大家参加,而这种方式恰恰是闲暇教育的误区,因为闲暇活动的本质是自由与自觉;另一方面学生对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等越来越失去信心和兴趣,而自身又因没有接受正确的教育与引导处于无聊和空虚状态不能自拔。 参考文献: 张振平,李晓梅.高职教育学制改革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 (3). 严先元.学校的闲暇文化建设与青年教育[J].道德与文明,1991 (4). 闻大伟,任守军,高开军.关于大学生闲暇状况的调查[J].广一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1999 (1): 34-3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到2000年及其后世界青年行动纲领[Z]. 穆奎,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的科学性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 (3). 张东娇,马健生.大学素养与闲暇教育[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9(6).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