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育论文教育其他
   师生互动风格的影响因素研究      ★★★ 【字体: 】  
师生互动风格的影响因素研究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7-03 19:00:45   点击数:[]    

风格的“支配一顺从”维度与教师的自尊水平明显正相关,即具有较高自尊水平的教师在师生互动行为中表现出更高的控制水平既然自尊、自我接纳可作为成人依恋自我维度的标识变量,那么估计“支配—顺[从”维度也会与成人依恋的自我维度有一定程度的相关。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得出推论l:教师成人依恋的焦虑维度(自我维度)对师生互动风格的“支配——顺从”维度(与I_q我相关)影响显著;成人依恋的回避维度(他人维度)对师生互动风格的“友好——敌对“维度(与他人相关)影响显著。

2.教师关于师生关系的预期对其师生互动风格的影响

虽然根据关系图式理论和人际预期理论可以推论教师对师生关系的预期会影响其师生互动风格,而且影响是直接的,作用效果是显著的。但直接针对这种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几乎没有,不过我们可以从相关的实证研究中透视这种相互作用。

Levy,Creton和Wubbels在研究教师特点变量对其师生互动风格的影响中,发现教师的自尊水平越高则会在教师互动行为中表现出更高的控制水平,但是自尊总的来说跟教师师生互动风格的关系很弱,能解释的变异量很小。这一结果不显著的原因,在于它测量的是教师对自我价值的总体评价。教师的师生互动风格是通过与学生互动表现出来的,要准确预测这种风格仅泛泛考察教师关于自我价值的总体评价是不够直接的,这就大大降低了其解释力度。因此在考察教师关于自我评价和预期对其师生互动行为的影响时,应该将这种自我评价和预期放到与学生交往的关系中去,即“我与学生交往时我是什么样子。”

近四十多年来的研究中,大量文献揭示了教师对学生期望效应的存在。Christine M.Rubie—davies在最近一项关于教师期望与学生自我感知的关系研究中发现教师的期望在学生身上产生的自我实现预言效应在不同班级之间的差别超过了同一班级中的不同个体¨41。Mitman和Alexisl在“教师对待高成就和低成就学生的不同行为与教师特点的关系”研究中指出:用小学教师态度量表(AET)测量教师对待教学和学生的态度,五个分量表中“区别、责任、标准测量”三个分量表得分与教师的不同行为分数呈中度正相关,“乐观、动机”两个分量表与不同行为分数呈负相关旧。动机分量表与行为差别分数相关最大,可能是动机量表中的项目更能直接揭示教师的行为差别。教师在学生身上的期望效应是如何产生的呢?结合上面两个研究可以这样解释:教师对师生关系中学生行为反应的预期会直接影响教师对待不同学生个体或不同学生群体的态度和行为,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对自我的感知和行为反应。

Christina Salmivalli等根据关系图式理论,考察儿童同伴关系图式(包括“自我感知”和“同伴感知”两个变量)对其社会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儿童社会目的这个中介变量的调节下,同伴关系图式的两个变量与前摄性社会攻击,亲社会行为和社会退缩都有显著相关fl61。如果将“同伴交往”换成“师生交往”,预期会有同样的显著相关。换句话说,就是教师对师生互动中自我和学生的整体感知也会显著影响其与学生交往时的行为表现,即师生关系预期会显著影Ⅱ向其师生互动风格。

综上述,提出推论2:师生关系预期的“自我”维度和“学生”维度,会分别对师生互动风格的两个维度发生直接影响。

3.教师成人依恋对师生关系预期的影响

通过比较教师成人依恋与师生关系预期这两个概念的构成,我们不难发现它们都包括“自我”和“他人”两个维度,并且这两个维度都能预测个体的相关人际行为。不同的是,成人依恋属于更概括和一般的关系图式,而师生关系预期属于更具体的关系图式。自从关系图式理论提出伊始,一些实证研究便开始探索其与依恋工作模式的关系,它们共同得出一个结论——在分析一个人的行为和问题时,同时考虑其依恋类型和关系图式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依恋理论本身早就提出依恋的工作模型从概化的模型到具体的模型是以层级的方式组织起来的,特定的情境会激活与之相关的特定工作模型,从而影响个体的行为反应。这正如Angela Rowe和KatherineB.Carnelley在研究“与依恋类型相关的信息加工中个体依恋类型差别”中的发现,即“虽然在刺激呈现前个体对人际关系的预期受一般依恋类型影响,一旦刺激呈现之后,被试则表现出与刺激相一致的依恋类型(这种与刺激相一致的依恋类型有时甚至与一般依恋类型相反)所影响的反应”。可见,如果把师生关系当作一种特定的依恋关系,那么教师的内部工作模式虽然会受到更高一层依恋工作模式的影响,但会更直接决定其对学生的行为反应。虽然我们现在没有专门测量教师依恋关系中教师依恋类型的量表,却可以从师生关系预期的两个维度中得到一定的体现。那么,高层的依恋模式应该对师生关系预期有影响。

       

Lopez和Brennan等人认为,成人依恋类型能够显著地影响个体的社会认知过程:与不安全依恋的个体相比,安全型依恋个体表现出对他人能够更准确和高度区分的评价,在压力情境下更完整的自我结构,对同伴行为作出更积极和准确的归因,对同伴行为有更积极的预期,对同伴行为能够作出更有弹性和宽容的解释,更信任他人(201。而人际关系预期是社会认知的基石,它可以归属为一种认知过程或形式。由此可以预见教师成人依恋对其师生关系预期会有显著影响。

Dale Griffin和Kim Bartholomew在研究成人依恋的潜在维度时发现:成人依恋的焦虑维度与自我概念呈极其显著的相关,与人际关系方面的特点相关不显著;成人依恋的回避维度与人际关系方面的特点呈非常显著的相关,与自我概念相关不显著旧。

因此,可以得出推论3:教师成人依恋焦虑维度显著影响师生关系预期的自我维度;成人依恋的回避维度显著影响师生关系预期的学生维度。

三、教师成人依恋、师生关系预期与师生互动风格的理论关系模型

总结近20年来西方研究者关于依恋对隋感、认知和人际交往行为的作用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成人依恋类型与认知、情感和人际行为之间的关系:一定的社会情境激活了个体相应的依恋内部工作模型,引起了与依恋类型相一致的认知和情感过程,在情绪和认知的调节下产生了与依恋类型相关的人际行为『211。这个关系在师生互动情境中,对于教师来讲就应该是这样的:教学情境激活了教师的某种依恋内部工作模式,引起了与教师依恋类型相一致的评价、预期、解释、归因等认知反应,及其相应情绪唤醒如高兴、气愤等,认知和情绪反应又直接导致了相应的教师与学生互动时的风格。

上述关系显示,教师成人依恋对其师生互动风格的影响不一定是直接的,认知和情绪上的反应可能充当了中介变量。Holmes曾指出“有关关系预期或关系图式的理论都是认知组织的人际观点”[221,那么师生关系的预期也是一种认知反应。因此,在教师成人依恋对其师生互动风格的影响中,师生关系预期可能起到中介作用。

由此提出推论4:师生关系预期的“自我”和“学生”维度,在教师成人依恋的两个维度对其师生互动风格两个维度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

基于上述4个推论,本研究提出关于教师成人依恋的两个维度“焦虑”与“回避”、师生关系预期的两个维度“自我’’与“学生”、师生互动风格的两个维度“影响性”与“亲和性”,这六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理论路径模型。

教师成人依恋、关系预期与师生互动风格的理论关系路径图

注:虚线表示作用效果不显著:实线表示作用效果显著。

四、结

从心理学变量中寻找师生互动风格的影响因素,可能是有关这方面研究的一个突破口。本文试图考察教师成人依恋、关系预期对师生互动风格的影响,通过回顾和评析国内外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提出了有关这三者之间关系的四个重要推论和一个理论模型。下一步则可以开展一些实证研究,验证教师成人依恋、关系预期与师生互动风格之间的理论关系。

      

上一页  [1] [2]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教育选拔与社会变迁

  • 下一篇文章:城乡基础教育均等化:现实诉求与方案求解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师生互动风格的影响因素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师生互动风格的影响因素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关于注重护生入科指导,提高实习质量...
  • ››关于搞好实习工作提高实习质量的探...
  • ››浅谈实践教学在高职会计教育中的改...
  • ››消费心理学情景教学模式创新思路
  • ››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探微
  • ››浅谈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 ››90后城市青少年生活方式细分研究
  • ››教育腐败的伦理规治
  • ››教育公平:符号、工业化、“拟真”...
  • ››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者的新技术
  • ››师生互动风格的影响因素研究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