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育论文学科教育
   我国教师职业形象认识的偏差及其原因分析      ★★★ 【字体: 】  
我国教师职业形象认识的偏差及其原因分析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5 22:58:19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摘  要:教师职业形象是教师职业发展水平的体现,教师职业形象的合理化建构是教师职业走向成熟的重要途径。我国教师职业形象存在认识上的模糊性和片面性。应当着眼于教师职业本身对教师职业形象进行重新定位,在教师职业基本形象的基础上探求教师职业形象的时代特征,进而构建以专业自我为核心的教师专业形象。

    关键词:形象;教师职业形象;重建;专业自我

    教师职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人们大多缘于教育的重要性才想到教师,习惯于在向教师作出规约和要求时才去研究教师,过多地关注教师对于社会的工具性意义。换言之,迄今为止的教师研究中,大多缺乏真诚的本体性关照,只是从社会的角度进行“无主语陈述”。这将严重制约教师职业形象的合理化建构和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本文着眼于处身现实社会和历史文化规约中的教师的职业状态,试图对我国教师职业形象稍作探析与勾画。

    一、我国教师职业形象认识的偏差及其原因分析

    形象,常指具体事物(群体、个人等)的精神实质的外在反映,是其本质特征的外在体现。教师职业形象是作为教师的群体或个人在其职业生活中的形象,是教师职业群体或个人精神风貌和生存状态的表征。教师职业形象不仅来源于社会评价,也来源于教师群体内部或个体自身对其职业活动所持有的知识、观念和价值体系。它是教师对自我形象的内在确知和社会对教师形象的外部确认的统一。

    由于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和对教师职业形象专门研究的不足,我国教师职业形象存在认识上的模糊性和片面性。这种认识的偏差导致教师职业形象的迷失。

    (一)模糊性

    我国教师职业形象认识上的模糊性,是指我国尚未形成清晰、确切而稳定的教师职业形象,人们对教师职业形象的认识存在变动不居、边界不清、众说不一等特点。这种模糊性主要表现为对教师职业形象认识的动摇性、经验性、随意性和非确定性。

    1.教育的独立性不足造成教师职业形象认识的动摇性

    传统教育主要屈从于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政治统治的工具。教育所应有的相对独立性不足,教育并没有取得其作为社会子系统的独立领地,时时处于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强力驱遣之下。教师很大程度上充当了统治阶级的代言人和封建纲常的卫道士,他们的职业宗旨和价值基本上由统治阶级设定。他们在人格上、在生存方式上均带有强烈的政治依附性。因而,不同的阶级和政治集团均会从自身政治立场出发对教师职业形象提出规约,并以此主导着社会公众和教师本人对教师职业形象的认识和建构。由于政见的迥异、政治利益的冲突以及历史时代的变迁,这种依附于政治的教师职业形象便呈现动摇性甚至强烈的反差。

    2.教师专业地位低下造成教师职业形象认识的经验性、随意性

    奥斯汀(1989)以较权威的研究成果概括出教师职业四项重要的专业特征:(1)一套完善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体系作为专业人员从业的依据;(2)对于证书的颁发标准和从业条件有完整的管理和控制措施;(3)对于职责范围内的抉择有自主决策的权力;(4)相当高的社会声望以及经济地位。教师专业地位主要表现为其政治经济地位的拥有和从业资格的认定。我国教师一直处于清贫的经济状态下,解放后,教师工资水平一度偏低,1978年教育文化系统职工的平均工资在国民经济12大行业居倒数第一位,以后各年度始终在倒数第一和第三之间徘徊。特别是近10多年来,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农村学校教师还处于半教半农的尴尬境地。

    我国有着“落第秀才坐蒙馆”的传统观念。担任教职者多为落第秀才、官场失意或老病告休的士人。同时,我国的师范教育才106年历史(1897年盛宣怀创办南洋公学,特设“师范院”),而且“师范教育依然用‘学科专业’来代替‘教师专业’……而所谓的师范性课程只能沦落到不为人重视的‘公共课’的地位,没有发挥师范院校教师专业教育的优势”。解放后,民办教师的大量涌现,以及非师范专业的人员未经师范课程培训便进入教师行列,这就使得我国教师缺乏完善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体系,也没能组建自己的行业组织并建立严格的从业规范。

    我国教师的职业自主权也较小。他们在严守道统、师严道尊、辅政出仕等观念和生存方式影响下,讲授四书五经和封建礼法,专事科举考选和八股策论。他们时刻关注着自己是否传的是“王道”,讲的是“圣言”,不敢也不愿在巍巍教坛宣讲自己的声音,不能自主地选择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解放后,我国教师的职业自主权有了明显提高,但依然被框在高度划一的“一纲一本”的范围内,高考范围的规约使他们不敢越雷池一步,自觉不自觉地充当了升学的工具。

    显然,我国教师只是被视为一门职业而称不上专业,教师尚未取得像医师、律师等职业一样的不可替代的职业专门形象。人们只是凭着感性经验零散、随意地在各自的观念体系中拼凑着教师职业形象。这种缺乏专业限定和形象边界的主观拼凑,将导致教师职业形象认识的个体差异和整体上的模糊性。

    3.教师职业形象的学术研究不足导致教师职业形象基本认识的非确定性

    我国教育史上许多指谓教师形象的语汇以文化隐喻的形式为人们所熟识,如“政治官吏”、“与天地同位、与君亲同等”、“春蚕”、“铺路石”、“太阳”、“孺子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路标”、“摆渡人”、“火箭”、“学生的拐杖”、“乐队指挥”、“球队教练”、“导演”、“教书匠”等等。仔细分析这些隐喻性语汇,不难发现我国教育史上对教师职业形象的论述只停留于粗浅的层面,缺乏系统、理性和确切的分析标准和全面的研究视角。由于学术研究的不足和教师职业形象理论的贫困,人们(包括教师自身)不能揭示出教师职业的内在特质和从业标准,不能形成教师职业形象研究的理论主线和逻辑框架,无法形成系统、清晰和相对稳定的教师职业形象。换言之,人们的认识具有非确定性。人们可以例举出许多借代物来说明教师职业与如此多的事物相关相似,即“教师像……”;但人们难以找出潜隐于诸多借代和隐喻关系之中的教师职业的确切形象,难以找到教师之为教师(而非其他借代物)的明确边界,也即“教师就是……而不是……”。

    (二)片面性

    我国教师职业形象认识的片面性,是指对教师职业形象的认识存在以偏概全、厚此薄彼的特征。模糊性与片面性之间是紧密关联的,由于认识上的粗浅和模糊而无法全面地认识教师职业的完整形象;而认识上的零散和偏见则导致认识上的模糊不清和难以深入。我国教师职业形象认识上的片面性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教师的道德形象和道德规范取代其职业形象和职业规范;重社会评价的外部形象,轻自主建构的内部形象;重教师的社会价值形象,轻自我(个体)的价值形象;重教师的课堂形象和职前教育形象,轻生活形象和终身学习者、终身教育者形象;重教师的知识传承和信息给予者形象,轻教师的文化创新、专业研究和方法价值引导者的形象。

    1.传统的伦理型文化与教师职业评价的道德至上性

    我国传统文化属伦理型文化,它以德和善作为最高文化标准。《大学》一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韩愈指出,为师的首要任务是“传道”,并进一步强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是否“得道”和能否“传道”是我国教师职业价值高低的首要标准,对教师德行道义方面的要求高于才艺学识方面的要求。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把红等同于专、只要红不求专。由于没有很好地区分道德规范和职业规范,导致过高的道德要求使教师无所适从,而基本的职业要求却难以落实:“软性”的道德要求被扭曲,“刚性”的职业要求被削弱。在教师职业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浅析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

  • 下一篇文章:探讨高职学生创业的优势和软肋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我国教师职业形象认识的偏差及其原因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我国教师职业形象认识的偏差及其原因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谈愉快教育在美术教学中情感的培养...
  • ››如何在国际化背景下加强我国高等航...
  • ››浅议中世纪大学给现代高等教育的启...
  • ››基于网络的教育电子政务建设
  • ››在几何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 ››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
  • ››农村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与...
  • ››农村初级中学数学成绩分化的分析与...
  • ››浅论数学教学应唤起学生主体意识
  • ››小学数学教材建设之我见
  • ››我国教师职业形象认识的偏差及其原...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