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一进行面试、签署具体协议来确定的,学校不进行具体干涉。进入龙信学院的学生,日常教学仍然在原班级学习,企业教学时或者进行其他特殊内容教育时才集中在学校或企业进行。
3.协同实施培养计划
“龙信学院”培养计划中,理论教学以学校为主,企业根据学校的教学安排进度和企业的教学计划,定期指派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把龙信的文化、龙信的特殊技术要求,龙信的新技术、新工艺,龙信的已建和在建的标志性建筑特点和施工要求,利用规定的时间或学校正常教学之外的时间,通过到校上课、讲座或通过视频互动,给“龙信学院”学生授课。而实训教学以企业为主,企业根据计划安排学生到各项目部实习,由企业派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小组指导,主要由企业进行考核。另外,有效利用校企资源也是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学校在学校建筑技术馆内开辟专门空间,建设“龙信建筑施工现场直播教室”和“龙信企业文化展示室”。直播教室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龙信集团遍布在全国各地的施工工地情况实时转播到学校,通过固定摄像头了解施工现场整体情况,利用流动摄像头深入了解教学需要的某一个具体施工环节,使学生坐在教室就能进行认识实习、结构施工实习,还可以与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直接进行交流。展示室实质上是企业的形象宣传室,可使学生在校内就能了解和感悟优秀的企业文化。该项目校企双方都进行了投入(其中龙信集团首期投入200万元),有效利用了校内外两个资源和现代网络技术把真实的建设实景引进学校,实现了建筑企业工程技术资源和学校教学资源的“零距离”对接,通过校企资源共享和实时信息互动,有效拓展了人才培养的时空,解决了教学周期与建筑工程施工周期难以衔接、建筑类专业兼职教师难以离岗等难题。
4.企业建立激励机制
吸引优秀学生进入“龙信学院”和今后投身龙信集团,这是龙信集团重点考虑的问题。为此,“龙信学院”建立伊始,集团就建立了激励机制。一方面,龙信集团每年投入十几万元对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龙信奖学金,对符合学校贫困生条件的家庭困难学生给予龙信助学金;另一方面,学生完成了“龙信学院”的教育培训任务后,经过学校和集团“双考核”合格的,龙信集团为其发放“龙信学院”结业证书。尽管“龙信学院”结业证书不是具有法定性质的学历证明,但却表明学生参与了“龙信学院”规定的学习计划和学习过程,了解了龙信企业文化和特级资质企业标准和要求,并且各项成绩合格,这是今后龙信集团选拔毕业生的重要依据。只有具备学校的毕业证书和龙信学院的结业证书才能到龙信集团工作。学生持有的这两个证书,可以作为其他建筑企业选人用人的重要参考,增加了学生就业的现实砝码,这也是学生比较看重的。
5.对学院进行“开放式”管理
“龙信学院”自酝酿伊始,校企双方对此就进行了充分的研讨,认为“开放式”管理是一种合理的选择。这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成“开放式”的班级组织。二是学生的日常表现要放在学校和企业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形成“开放式”的评价机制。三是取得学校毕业证和龙信学院结业证书的学生,可以直接到龙信集团就业,也可以自主择业。这样,不仅活化了办学机制,放开了学生手脚,而且体现了校企双方的大气和开放,更体现的是校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召开.[EB/OL](2010-09-14)[2011-01-25].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0091400007&cata_id=N002.
[2] 方桐清,李挥.让“企业学院”进入校园.中国教育报,2010-12-22.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