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摘要:企业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是校企合作的较高层次,成立“企业学院”则是这一层次的重要标志。“企业学院”进校园实现了校企深度合作,其成功实践达到了校企合作的制度化、常态化。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企业学院,育人模式
高职院校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1]。校企合作不仅是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政策性层面的问题,而且是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的内容很丰富,其中,企业直接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则是校企合作的较高层次,成立“企业学院”则是这一层次的重要标志,“企业学院”进校园实现了校企深度合作。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在国家示范项目建设中,与特大型建筑企业龙信集团合作建立“龙信学院”,并把“龙信学院”设在校内。经过双方较长时间的酝酿和磨合,建立起了互惠多赢的“企业学院”科学管理机制,达到了校企合作的制度化、常态化。
一、“企业学院”进校园[2]的背景
前些年,由于企业选人的“零投入”,使得不少企业都追求高学历毕业生,这不仅造成人才的极大浪费,而且使一些毕业生在这些企业不能人尽其才,导致人才流出情况比较严重,不少企业深受困扰。人力资源必须有一个合理的“金字塔”型结构,尤其是施工类建筑企业,必须有大量的能在第一线摸爬滚打的“留得住、用得上、能吃苦”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但是,每一个企业都有不同的拳头产品和发展方向,对人才知识、能力结构都有个性化的要求,通用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到了企业还需要较长时间的适应、培养和锻炼过程,这不仅造成了企业较大的人力成本负担,而且毕业生一旦“出道”又可能被其他企业高薪挖走,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了很大的被动。人才市场的规律使很多企业逐渐认识到,只有前移和直接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才能把本企业的文化及早灌输给未来企业人才,只有变被动为主动才能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新动向,为拓展校企合作新领域创造了新的机遇和深度合作的条件。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第三批进入国家示范立项建设单位的,随着国家示范建设项目的推进,学校与江苏省内数个特大型建筑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与合作,2010年11月,催生了特大型建筑企业龙信集团的“企业学院”——“龙信学院”诞生,并落户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龙信学院”是通过校企双方协商后建立的非物理形态的教育培训组织。日常教学时,学生仍然在原班级学习,企业教学时和校内专门讲座时集中在学校或企业进行,学生管理校企分工负责。其实质是通过真正的“合作”教育来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使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受益。
二、“企业学院”进校园的条件
1.良好的前期合作是深化合作的基础
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必然建立在能获得切实利益的基础之上。2008年7月,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进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行列后,加大了与企业的合作力度。为此,学校专门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牵头成立江苏建筑职教集团。通过职教集团这个平台,学校与龙信集团先后多次召开高技能人才培养交流研讨会,并通过技术服务帮助龙信集团建立了建筑技术研发中心和企业培训中心,针对企业实际问题共同申报并立项了省级科研项目8项,学校向企业转让国家发明专利1项。学校每年都安排数名专业教师到龙信集团挂职,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企业也多次安排工程技术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到学校开展建筑技术、企业文化等专题讲座。近3年,龙信集团先后接收学校200多名毕业生就业,绝大多数毕业生都能安心龙信集团,有的已经走上了技术管理岗位,受到集团上下的一致好评。正是由于学校在校企合作中不只是一味索取,而是能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企业在合作中得到了实际利益,才视学校为真正的合作伙伴,才愿意更多地招收学校毕业生,最终把企业人才培养的重任托付给学校,甚至把“企业学院”建在校园,这是校企深化合作的基础。
2.对高技能人才的渴求是企业寻求合作的动力
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都认识到,前移和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就能把本企业文化及早引入未来人才培养中,就能拥有“贴心”的优秀人才,才能赢得企业发展的主动优势。对于建筑企业来讲,过去在第一线工作的主要依赖于“农民工”,建造的常常是比较低劣的工程,而随着节能技术、智能技术、新型建材等在建筑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从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吸取的惨痛教训,国家对建筑企业的资质门槛提高了,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提高了,建筑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近些年十分抢手。对人才市场的理性分析和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渴求,促使作为特大型企业的龙信集团直接走进学院参与人才培养,催生了“企业学院”——“龙信学院”的诞生。
3.先进的理念是合作的文化条件
“企业学院”建立后,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必须得到相应的回报。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一所万人以上的学校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举办具体的“企业学院”,也必须得到相应的收益。实践证明,要实现“企业学院”的顺利、持久运转,必须有先进的理念来支撑回报和收益。
在国家示范项目申报到项目实施过程中,学校在教职工中开展了多轮教育思想大讨论,形成的共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必须有企业的深度参与,否则,校企合作就成为一句空话。选择与知名企业举办“企业学院”,不仅可以为合作企业培养适用人才,而且可以让全校学生都能受到优秀企业先进文化的熏陶,还可以通过学生走进社会弘扬先进企业的文化。龙信集团是一个特大型企业,其建造的工程多次获得建筑业最高的鲁班奖,拥有自己多项工法,每年都投入相当数量资金从事慈善事业,集团上下都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建立“龙信学院”的过程中,龙信集团的领导多次表示,不在于龙信学院的毕业生是否都到龙信集团工作,学生接受了企业文化的熏陶,缩短了今后工作的适应期,即使部分学生不到龙信集团工作,也是龙信集团尽到的社会责任。校企先进的文化理念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企业走进学校共同培养优秀人才自然顺理成章。
三、“企业学院”进校园的工作机制
建立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是确保“企业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生命力的制度保证。
1.共同研定培养计划
学校培养“通用型”人才已经有比较成熟的专业培养计划,这一计划着眼于某一专业高职人才必须达到的培养目标,能满足一般企业用人需求。而“龙信学院”培养的必须是具有龙信企业文化特质的学生,所以“龙信学院”的人才培养计划必须在学校通用计划的基础上着眼于龙信企业拳头产品和企业文化对人才能力的特殊要求。两个方面的要求必须充分体现在一个经过双方共同研究制定的计划之中,形成通用要求与特殊要求叠加的教学计划。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主干专业课中根据龙信集团的要求增加该集团的典型工程案例或者侧重企业在建、即将建设的大型工程进行有针对性的甚至分组组织专门的专业技术教学;校外实践教学在龙信集团进行,接受龙信集团工程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和考核;课余时间,主要安排龙信集团技术讲座、文化沙龙或集团提出的特殊职业素质要求的课程;教师由校企双方共同选派。
2.企业独立选拔学员
为加强工作协调和对龙信学院的管理,校企双方经过协商建立了由分管领导牵头的学院工作组织。龙信集团考虑到对多专业的需求和合理的人才结构,在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每一个年级的5个不同专业确定150名学生进入龙信学院(最终确定的是165人)。这些人是由龙信集团人力资源部门组织专门的班子,通过校内充分宣传、学生自愿申报、 [1] [2]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