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育论文教育理论
   日本式教养教育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参考价值      ★★★ 【字体: 】  
日本式教养教育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参考价值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5 23:33:08   点击数:[]    

高学生的向学心。要奖励教师开展研究活动,充实教师用书和音像资料,开辟教师在校园与学生一起读书、学习的环境和空间。

    (14)扩大社会体验,充实教师进修内容。为确保教师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加强教师的社会体验型研修、志愿服务型研修,加大青年海外协力队的派遣力度。

    (15)建立健全评价制度。面向监护人和社区居民公开授课,接受多视角的课程改善评价,促使教师自我奋发提高教学能力。各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应加强教师工作评定的方法研究,通过建立表彰和特别晋升制度,对优秀教师进行鼓励并改善现有待遇。

    (二)青年期的教养教育课题

    从14、15岁直到走向社会的“青年期”里,要注重培养学生确立自我意识、寻找自身价值和生存方式的能力。

    1.高中的教养教育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确立自我、奠定成年基础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存在与人生的思考能力,培养独立选择未来道路的能力和自觉性。同时要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在多样化课外的活动中,与外界、他人接触和交往,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高中阶段教养教育的紧要课题

    经过战后的教育改革,日本高中教育实现了飞跃性的量的发展,并且拥有了多种复合功能。然而,高中阶段的课程和入学选拔方式往往偏于整齐划一,不适合多样复杂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因而有些学生丧失了学习积极性,导致中途退学;此外,仍然把高中教育作为升入大学的准备教育。针对这种情况,以多样化的高中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改革正在逐渐展开。随着入学选拔方式的多样化,逐步建立起学分制高中、设有综合学科的新型高中,进一步落实扩大学校课程选择幅度等弹性化政策。

    现在,各高中以学生发展出路的多样化为前提,开展多样化和特色化教育。不管学生高中毕业后选择什么出路,作为将来就业、学习基础的知识和技能以及面对人生的态度等,都是高中生应该掌握的。通过高中阶段的教育,每个学生应该能够展望自己的未来,主动掌握获取青年期应有教养的能力。为此,各高中要灵活有效地运用基于新“学习指导要领”开设的“综合学习时间”和“校本学科”,在进一步推进教养教育上下功夫。在推进这一计划的过程中,教师素质的提高与教育活动的评价和检查是必不可少的课题。

    (2)具体做法

    在高中阶段,要对学生进行理论上深入探究的思维训练,要训练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分析问题直至理解为止,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要培养学生对事物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各高中要确定扎实的学习内容,确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指导方法、体制,还要提供各种学习机会以促进每个学生能够以各种体验为素材进行深入思考。

    1)促进以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横向结合为主的学习活动。学校应以实地调查、毕业论文等形式,让学生针对特定课题收集信息、构成内容、汇总成报告,通过对课题的讨论,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充分利用“综合学习时间”积极为学生创设连贯性学习的机会。

    2)推进读书活动。要强调年轻时广泛阅读以日本、中国和西洋古典作品为代表的优秀书籍的重要性。例如,各校可选定30本必读书,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读完。

    3)促进科学技术和理科教育。要开发融入最新科学研究成果的教材,增加科学工作者到校指导的机会,要在博物馆、科学馆举办有关讲座,以及开展与制作有关的大奖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关注。

    4)联系“未来”引发学习积极性。学生在高中阶段积极思考自己喜欢什么、将来如何生活,对于明确学习目的、养成认真对待人生的态度意义重大。即使是高中时期没有找到人生目标,但能够直面内心世界、认真思考人生的态度,也是孕育充实丰厚人生的土壤。

    5)积极引导学生以学业意识和职业意识投入高中学习。为使进路指导不仅仅是升学指导和就业指导,而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指导,必须在让学生充分思考学习意义的基础上,推进开展学生到企业实习等体验性学习活动,促进高中生到大学学习、大学教师到高

          

中任课的“高中—大学协作”。同时,学生在农业高中、工业高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实习,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动机。学校还要与外部机构积极合作,实现高中生在专科学校接受职业教育。

    6)给学生提供全面思考人生的学习机会。在高中阶段,启发学生对人的生老病死、挫折与失败等进行思考是很有教育意义的。这些内容应该安排在学习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全面思考人生的学习机会。

    7)通过社会体验奠定成人的基础。高中阶段要多进行社会体验,拓展人生见识,与各领域的人交往,在与社会的联系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以及通过体验失败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获取承担责任的人生经验。

    8)加强在社区和社会中的体验活动。参加学校内外的志愿者活动,促进学生在社区和社会开展体验活动。通过接触优秀艺术和传统文化,参加多种形式的文化艺术活动和体育运动,磨练意志,提高感性认识,使人生见识更加广阔。9)加强异文化的体验活动。奖励高中学生海外留学,扩大学生与ALT(外语辅导教师)等外国人的交流,使高中生懂得珍惜亲身体验异文化的机会。编写指导范例读本,帮助理解包括宗教在内的外国文化。加强外语学习,争取在高中毕业时掌握能与外国人进行日常交往的外语交际能力。

    2.大学入学选拔的发展方向

    大学入学考试如何发展,对于培养高中生主动展望未来,掌握青年期应有的教养能力极其重要。为此,各大学要确立基于明确理念的录取方针,对照必要的资质,准确评价学生的能力和学习适应性。各大学必须认真研究根据学生在初等、中等教育阶段的各种经验而培养起来的资质、能力以及对未来的思考、大学学习的目的意识等条件进行准确评价的选拔方法。要与高中阶段的教养教育相结合,在论文考试时可事先指定书目作为课题范围,面试时可让考生发表高中时代的研究课题作业,并利用论文和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合理的考核。

    目前日本大学生仍是由同龄人构成的,应积极吸收社会人、成年人入学,这对于大学的多样化具有积极意义。各大学里要积极引入针对社会人士的特别选拔制度,在入学选拔过程中,设法客观准确地评价社会人的能力和学习热情。通过各所大学的自我检查、自我评价和由各种评价机构参与的第三者评价,有效地改善大学入学考试。

    3.大学的教养教育

    在考虑终身陶冶人格时,从18、19岁到20岁前半年的这段时期,最重要的是认识个人的社会角色、存在方式,朝着更高目标有意识地进行训练,而大学教养教育的核心则是知识训练,学生要有高度自觉的学习意识,主动进行知识训练。

    (1)大学教养教育的课题

    在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的过程中,人们更加期待大学能培养出具有广泛视野,能以严密逻辑进行准确判断的人才。进一步完备“法科大学院”等培养高层次专门职业人才的研究生院(专业学院),是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根据这一方向,各系部的教学活动应该以教养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为中心,为此,全面认识和重建大学教养教育成为目前的当务之急。

    日本大学的教养教育是以美国的基础教养教育为样板,在“二战”后作为通识教育发展起来的。新体制的大学在普通的人类教养的基础上,提出了将学术研究与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一体化的新理念。重视通识教育,培养拥有人文、社会、自然等多学科丰富教养和广博见识的人才,成为战后大学教育的新目标。但是,日本大学的通识教育基于这一新理念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①全人教育要求小班教学、师生密切接触和交流,而各大学的教师定员和教学设备远远达不到要求。很多场合的实际授课偏离了通识教育的理念和目标。②通识教育的理念并没有彻底渗透到承担授课任务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荷兰高等教育入学政策的重大变革及思考

  • 下一篇文章:澳大利亚高校内部管理与战略规划的关系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日本式教养教育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参考价值”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日本式教养教育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参考价值”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谈中职学校语文学习现状及改革
  • ››研究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保障机制问...
  • ››浅议电影作品的著作权问题
  • ››谈开放性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人格的...
  • ››谈以学生为本的美国职业技术教育改...
  • ››论韩国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 ››浅谈独具特色的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
  • ››浅谈荷兰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
  • ››论高职院校中的技术伦理教育
  • ››论探究教学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
  • ››日本式教养教育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