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忘却了外部世界,只知道和我在一起。因为我总是和他们在一起,我们分享所有的食物和饮料,就是同甘共苦。我没有家庭,没有朋友,也没有仆人,除了他们,什麽也没有。他们生病时,我在他们身边,他们健康时,我也在他们身边。他们睡觉时,我还在他们身边。我最后一个睡觉,第一个起床。在寝室里,我们一起祈祷,根据他们的提问,解答所有问题,直到他们睡觉。我的目的在于,使他们过著共同的新生活,产生新的力量,在孩子们中间唤起兄弟般的友谊。使他们成为热诚、公正、亲切善良的人。总之,我们必须遵守耶稣的明言:“先洗净内心,外表就洁净了”。因此,他被人们称之为“慈父”──这无异于一次教育的革命。
⊙ 拯救世人:超越时代的改革
菲思泰洛奇的“平民教育”已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他所独有的自然主义教育方法,和虔诚的爱心给了他改变社会的力量。他要求大刀阔斧地“治病救人”,对旧教育制度和习惯改革,反对小修小补,他说:“采取折衷的办法将成为第二剂毒药,不仅不能抑止原有的影响,而且还会使那种不良的后果加倍,必须从整体上纠正学校的弊病,否则将使可怜的孩子们在学校的高墙内,再习惯性的服下第二剂鸦片”。他反对摧残孩子们原有的童心,他提醒世人:“现代社会严重阻碍天性发展的最大祸害就是父母们不相信他们自己在子女教育中有所做为”。然而当时社会是非常保守的,“在一次集会上,布洛多夫的下层人士断然表示:不希望在他们孩子身上做那些运用新教育方法的实验”。更有人诅咒他早死,以除后患,谣言蜚语竟大讲他是白痴,神经病,劝人少和他接触,这就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教圣说:“我每时每刻都担心他们可能将我撵出教室,但,为了我的目标,我不得不忍受一切。我不容易找到一位教师,认为我这样的苦干和教学,不是有失尊严的”。 ⊙ 开创一个崭新的时代风气
教圣领著自己的学生们自己建造学校,一切都靠自己一砖一瓦地筹办,没有政府的支持和协助,他自己的所有储蓄全部捐献出来,为了孩子们的吃饭穿衣费尽心血──这一切都因为他内心深处那颗伟大的“圣心”,那种无私而博大的爱!就这样教圣的爱心教育很快在瑞士结出“人类奇迹”,从他学校毕业的学生,被社会形容为“完人”,受到各行各业的尊敬,担任许多要职,影响了整个国家,创造出更多的“爱心学校”,几十年内竟把落后、封闭的瑞士变成了一个当时最有现代化朝气的新国家,更重要的是,这在当时死气沉沉的欧洲,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风气。先是法国、德国,接著英国也派出大量留学生和政府官员,纷纷考察瑞士、学习他爱心教育,并试图解开这个“教育之迷”。
更重要的是,这种精神开创一个崭新的社会风气,一种人类的伟大理想、虔诚的爱心。诚如当时的普鲁士教育部长保明对即将赴瑞士学习的二十四名精英所说:“你们要学习的是他的高尚理想,他的教学方法的成就和这种崇高的目标相比,只是最次要的末节”。
⊙ 义务教育:改变世界的动力
二百年前,西欧最落后的德意志,以“未开化”闻名,当英法两强并起,主导欧洲时代的时候,普鲁士人还在德意志的黑森林边上,茹毛饮血、烤火维生,当时法国依仗兵强马壮,一再发动对德战争,攻城掠地。1807普鲁士败于拿破仑,迫使德国签订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这最终刺激了德意志的觉醒,德国最著名的哲学家费希特发表他的:《告德意志人民书》,大声疾呼“教育复国”“教育救国”。他把当时还不为人知的菲斯泰齐,推崇得与复活基督教的马丁路德齐名。并最终说服普鲁士总理,在内外交困之际,忍痛拨出巨款,选派出一个由二十四名精英组成的“教育考察团”,远到名声遐迩的瑞士取经。当时法国和后来的英国也派了留学生到瑞士,但规模零散,学习时间短,仅一年或几个月。只有德国深刻理解教育落后的后果,所以坚持在菲斯泰洛奇那里学习三年之久。这些精英回到德国仅几个月,德国就拟好了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教育法》,并告诉德国人民,战败挨打的原因就是教育落后。它强制性规定:在德国普及国民义务教育,每为公民必须接受九年以上,由国家提供经费的“义务教育”,违犯者将遭到法律的严酷制裁。这一教育革命的直接结果,使德国人口素质迅速提高,国家摆脱封闭愚昧,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迅速崛起。
⊙ 教育改写了世界发展史
1814年和1870年,在法国再次侵略普鲁士的战争中,普鲁士颁布“全国动员令”,动员已经苏醒的全国力量,奋起反击,参加著名的“滑铁卢战役”,彻底击败法国,不但收复全部失地,更攻入法国本土,获得巨额战争赔款,一举改写欧洲历史。
法国在普法战争失败后,总结经验教训,才再次派出庞大的“教育代表团”留学瑞士,并模仿德国强制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制度”。英国在几年之内也依葫芦画瓢,赶了上来。随后原始、封闭的北欧丹麦、瑞典、东欧土耳其、芬兰等等各国纷纷模仿德国,实行义务教育,进行了一场现代化的“启蒙运动”,才最终使欧洲成为近代世界文明的中心。日本学习这一制度比较晚,但随后却开始了一场更狂热的教育运动,也就是对日本现代史影响深远的、举世闻名“明治维新”运动,这一运动的至关重要的一个核心就是“强制普及免费义务教育”。但德国对教育的认识可能最深,所以现在他的义务教育已经扩大到十二年,产业工人的培养也极为严格,德国规定:企业与学校签约,每个工人上岗前必须接受至少三年的“职前培训”,所以他的产品质量在全世界是最好的国家之一。
可悲的是,在中国大陆,人们至今都不明白“义务教育”是什麽含义!
⊙ 成人教育:终身永远是学生
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从幼儿开始强制普及的“国民义务教育制度”正在被突破和扩展,新一波教育趋势正形成一整套的“终身制的成人教育体系”。
终身化教育的“成人教育”事实上是世界教育史的第二次革命,一九一九年,英国成人教育委员会倡议:将成人教育变成社会生活整体的一部分,使全民在他一生的任何时候,都可享有受教育的机会,这奠定了成人教育的基础。一九二九年,英国著名教育学家捏克思勒,在他的著作中在次强调“终身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法国则直到一九三零年代,由他的几位精英大力倡导,才逐渐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但直到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人教育才在实际教育政策中体现出来。
全世界普遍接受成人终身教育,则是一九六零年以后的事情。根据美国教育学家佛特的分析,由于六十年代人类学家发现:成人有再学习的潜能和能力,加上社会经济瞬间变化,知识更新加速,人们渴求新知和寻找工作的必要,以及政治民主化后,人类更加平等的学习权力,都进一步促使成人“回到学校”现象的普遍化。这里的问题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危机,使传统学校教育已无法负起教育的全部功能,必须发展出“社会化教育”的新功能。
⊙ 终身教育:今后教育发展的主体
在学习时间上,由只有学童才接受教育的短暂阶段,发展到从一个人的一生到死亡之间的任何时间。在学习空间上,不只局限于学校才提供学习场所,学校之外的家庭、社区、工作场所、会议、俱乐部甚至“空中”等等,都是教育的一部分。成人教育除突破教育的时间及空间这些基础外,更在学习内容上,力求创新,解决学校只提供职业培训,而在社会道德、人际关系等其他方面,人民文化素质普遍不足,教养低下问题。哈赤思则强调:“学习社会”的概念,提高社会中的人的人文素质、文明精神、人格修养等的文化陶冶。而现代社会最好的选择就是中国的儒家教育思想,孔孟之道。
为了不让学习的知识跟不上社会的发展,从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