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育论文教育理论
   教育:民族现代化的轨迹      ★★★ 【字体: 】  
教育:民族现代化的轨迹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5 23:29:23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当今世界,民族国家间的竞争已从中古农业文明时代,仅凭原始体力肉搏取得的“体力战争”;演化到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凭借人造机械取胜的“机械战争”;发展到现在、未来,已是凭快速信息、先进知识的脑力创造取胜的“知识战争”,在这一波新的竞争面前,完善的教育体系是普及知识,提高国民素质的唯一法宝。在一定程度上,达尔文的“优胜劣淘”法则依然适用,但未来世界的优胜者,不再是发动暴力战争的杀戮者,而是属于那个教育更普及,文化发展更发达的民族。诚如最近美国教育委员会所宣扬的:“如果还想维持和改进我们在世界上尚有的一点竞争力的话,唯一的办法就是倾注全力不断改革我们的教育!”

  对比中国大陆现在百分之八十的“农业人口”,基本仍处于愚昧无知的蒙昧状态,希望本文能够带给各位一点深思。

⊙ 平民教育:十八世纪欧洲的曙光

  在十五世纪前的一千多年,西方文明远落后于中国,史学家称之“黑暗时代”,在教育方面虽然欧洲的贵族精英教育已很发达,但依然由宫廷、教会把持。所培养的对象仅限于王室或上层社会的少数精英,一般平民无法也无权享受。直到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以后,教会里的平民化、大众化教育才稍见倪端,直到十八世纪产业革命和工业跃进之后,为一般民众设置的初等学校才迈步向前,而十八世纪后到十九世纪初期,社会大众教育与上层精英教育依然有阶级之分,平民教育依然是简屋陋社的粗茶淡饭,为贵族富家子女所不屑一顾。

  当初欧洲的教育状况与中国大陆现在的情景大同小异,法国经过1789年的大革命到1830年革命王朝建立,经过半个世纪动荡,开始社会重建之初,其著名史学家、教育部长基佐派遣490名学监视察全国教育状况,于1837年写出报告:《法国初等教育调查》(3),赤裸裸的揭露法兰西教育的惨状:“不但许多地区还没有学校,甚至全县只有一所学校者也属常事,还有包括十五区的大县竟无一所学校(《西方教育发展史》第26页)”,因而一个村镇找一个能读能写的人做村长就很难,报告还说:那些自喻能读能写的老师,也常无改正学生读写的能力。

⊙ “平民教育之父”菲思泰洛齐

  当时,世界上的教育状况大致如此,平民阶级基本处于蒙昧状态。英国虽然是当时产业发达和政治开明的国家,但基础教育方面也是由基督教会所支持的教区小学、主妇学校、贫儿学校、神学院及其他机构组成的慈善学校承担,分散而又不全面。美国当时的情况更落后,而且基本上原样照搬欧洲。中国那时的教育状况虽然有著先进的“科举选才”优势,造就了遍布全国城乡的“士”的精英阶层,但对大众平民教育依然薄弱,普及的教育系统是富裕人家才可以读的“私塾”。

  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的瑞士的菲思泰洛齐,描绘当时欧洲瑞士的学校面貌说:“这种教学象一座大厦,大厦的上层宽敞明亮,显示了高超的技艺,但为少数人居住。中层居住的人就多得多,但没有登上顶层的合乎人道的阶梯,如果有几个人奢望爬上顶层的话,那麽随时可以看见他们,时而用手,时而用胳膊、腿试著往上爬,但这手和脚被一一折断了。最后,大厦的底层居住著无数平民百姓,本来他们与最上层的人们享有阳光和新鲜空气的同等权力,但是,他们住在没有星光的小屋里,不仅不能摆脱令人难受的黑暗,而且视线受限,双眼变盲,他们甚至都不能仰望大厦的顶层”。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开始在贫困的瑞士山区,一点点推行“平民教育”,对人类近代史形成深远影响。

⊙ 平民教圣:人类心灵的使者

  菲斯泰洛奇出生在当时欧洲的贫困、山区小国瑞士,当时人们仍歧视性称北欧人为拉丁文明之外的“蛮族”即“NOSTHMEN”。他是一个基督教传教士的孙子,优良的教会传统,从小就教会他如何用真诚、善良的心去无私地爱人们。他一生都在教会孤儿院工作,他当时的处境属于下层人,但他“有一颗伟大的、慈爱的心”。他自述道:我一直充当一位受冷落的,意志薄弱的初级教师,推著一辆只载著一些基本常识的书籍,空荡荡的独轮车,却意外地投身一项事业,包括创办一所孤儿院,一所教师学院和一所寄宿学校。做这些事情第一年就需要一大笔钱,可是即使是这笔钱的十分之一,我也难以弄到──可是,就是这位地位不如牧童,形似乞丐的人,因循著对事业的炙热追求,竟使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这个人口寡少、产业落后、政治黑暗的山区小国瑞士,一跃成为全欧享有盛誉的教育超级大国,引起各国教育专家和高层政要人士,云集瑞士,观模取经,严然如世人顶礼朝拜的“圣城麦加”,这在人类历史中绝无仅有。后来的西方称菲斯泰洛奇为“教圣”,把他为教育而奉献的崇高精神,视为发自“圣心”、“圣德”。法国著名教育史学者康彼耶赞誉说:“他是人类教育发展中最早呼吁和力行‘爱的教育’之典”。

⊙ 中国本该是世界教圣的故乡

  其实这种赞誉是从西方的角度看出发的,联合国确认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列名第一的仍是中国的孔子,他比西方最早的文化大师,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人还要早一到两个世纪。孔子最早倡导的“有教无类”,身体力行“仁者爱人”的儒家教育,孔子应该是人类更伟大的教育家,并且他比菲斯泰洛奇的年代要早两千三百多年(孔子出生于公元前五百五十一年),只可惜中国近百年来保守落后的历史,使中国光辉灿烂的古老文明,在今天暗淡无光了。

  与菲斯泰洛奇同年代稍晚,中国的一个教育家,是晚清年间中国著名的“行乞办学”的“义士”武训(1838~1896),他出身贫贱,自幼父母双亡,从来没有上过学,因而长大以后深刻的 验到教育对人类的重要,为贡献教育事业,他终身做乞丐要饭,以表演“刀破头、锥刺骨”等惨忍的街头戏,募捐、乞讨,积攒资金创办“崇贤义塾”,免费培养贫苦人家的子女,获朝廷封为“义学正”及“乐善好施”匾额,山东巡抚也多次嘉奖。只可惜近代欧洲政府已知道“见贤思齐”,并加以推广的道理,而当时的中国政府却正在腐败。

⊙ 发掘上帝给予每一个人的天赋

  菲斯泰洛奇在战乱和贫困的社会底层,专门照顾那些失去父母抚育和家庭温暖的孤儿,弃儿,病儿,弱儿,这群乞丐儿童和流浪儿童是无法与那些上流社会人士的子女相比较的。他描绘他所收养的儿童的情景:“大多数身体有缺陷,很多人有慢性皮肤病,使他们步履不便,或是头上长疮,或是衣裳褴褛,满身虱子。很多孩子骨瘦如柴,形容枯槁,目光无力,有的不知羞耻,习于伪善和欺骗;另一些孩子为不幸所折磨,变成猜疑、胆怯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缺乏感情”。教圣对这些被社会所抛弃,为常人所避而远之的孩子,表现出极大的怜悯和同情,甘为这些苦儿做奴仆和牛马。这里的原因是什麽?那就是他无比虔诚的宗教信仰和无比崇高的人生观,特别是著名哲学家卢梭的“性善论”,使他内心深处确信:“即使最贫困和最被人遗弃的孩子,上帝也寄予了天赋的才能──在孩子粗笨害羞和显然无能的背后,蕴藏著最优秀的才华,最珍贵的能力。在这些可怜的孩子接受真诚的爱心教育中,显著的天赋才能真正地表现出来”。

⊙ “先洗净内心,外表就洁净了”

  在上帝的引导下,菲斯泰洛奇激发出炙热的爱心,涌现出无比的教育狂热,创造出史无前例的教育奇迹。教圣的工作远非一般的教育家和政治家所能比拟,他不仅站在课堂前授课,更给以孩子们心灵的培养和人格的启发,他说:“是我用双手来满足他们身体和心灵的繁多要求,他们都直接从我这里得到帮助、安慰和教益,他们的双手被我握著,我的眼睛凝视著他们的眼睛,我们一同哭泣,一同欢笑。他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对我国学历教育过度和专业性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的思考

  • 下一篇文章:我国义务教育投资的问题与出路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教育:民族现代化的轨迹”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教育:民族现代化的轨迹”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谈中职学校语文学习现状及改革
  • ››研究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保障机制问...
  • ››浅议电影作品的著作权问题
  • ››谈开放性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人格的...
  • ››谈以学生为本的美国职业技术教育改...
  • ››论韩国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 ››浅谈独具特色的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
  • ››浅谈荷兰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
  • ››论高职院校中的技术伦理教育
  • ››论探究教学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