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本文运用系统联系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在与汉族教育文化背景的对比中,论述少数民族教育 文化背景不同空间层次之间以及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之间 的民族差异性,尝试在更深层次上揭示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的特殊性。
一、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民族差异性概念
世界任何国家、民族的任何类型和层次的教育总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进行的。少数民 族教育也不例外,文化背景“是指对人的身心发展和个性形成产生影响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 化环境”。根据文化学的理论,这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环境是可划分为不同类型和层次的 。
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的特殊性不仅表现在各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的特殊本质上,而且也 表现在各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之间,特别是与主体民族教育文化背景和国家宏观文化大背 景的特殊联系上。这两种“特殊”构成了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的特殊性。这是少数民族教 育特殊本质和特殊规律存在的实践论据。
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民族差异性不是关于各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本身的本质和类型差异 的概念,也不是关于少数民族文化背景与主体民族教育文化背景的本质和类型差异的命题, 而是属于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与主体民族教育文化背景和国家宏观文化大背景之间以及各 少数民族文化背景之间联系特点的范畴。
所谓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民族差异性,指的是少数民族教育的不同空间层次的文化背景以 及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少数民族教育的文化背景,与主体民族教育文化背景的民族同一性或 民族属性方面本质一致性不同,往往表现出民族性差异或民族属性方面本质的非一致性。少 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民族差异性是与主体民族教育文化背景的民族同一性或民族属性方面本 质一致性相对应的概念。主体民族教育文化背景民族同一性或民族属性方面本质一致性指的 是:主体民族教育的不同空间层次的文化背景之间以及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育的文化背景之 间的差异就总体或大部分而言主要是同一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不同区域性或社区性差异,而不 是不同民族之间的民族性文化差异,因而就其民族属性方面讲,本质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少 数民族教育则不然,少数民族教育不同空间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文化背景,不仅具 有区域性或社区性差异,而且往往表现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和区别。
二、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民族差异性的基本内容
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民族差异性的基本内容主要表现和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同空间层次的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的民族差异性
了便于对问题进行分析,根据我国的通常习惯,笔者把我国教育的文化背景从空间上划分 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微观指县和县以下行政区域文化背景,中观指省、自治区区 域范围的文化背景,宏观指整个国家文化大背景。对绝大多数主体民族成员即汉族成员而言 这三个空间文化层次的教育文化背景就民族属性而言往往是一致的,即同属于汉族文化背景 (或准确地说是以汉族为主的各民族共同的文化背景),均使用共同的汉族语言文字等。这三 个空间层次的教育文化背景的差异主要是同一类型文化的不同区域文化的差别。
以笔者的故乡山东诸城县,笔者度过青年时代的辽宁东沟县和现在居住的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山东诸城县可谓人杰地灵,曾出现一些有名的文人墨客和政治家,小小的数十里方圆之县 有其独特的社区文化。但这种文化与济南市为代表的山东省区域文化,在民族性方面是一致 的,这种区别只是社区性差别,而不是民族性差异。辽宁东沟县位于黄海之滨,是辽宁有名 的鱼米之乡。东沟区域文化浸满了“海蛎子腥味”,飘散着“稻谷芳香”。它与整个辽宁省 区域文化的关系和差异,主要体现为社区的差异,而不是不同民族之间的民族性差异。现在 居住的北京海淀区教育的文化背景与北京市文化背景在民族性方面的一致性或共同性,也是 无须赘述的。进而把这两县一区教育的文化背景在宏观空间上再向广度扩展,就是全国的宏 观文化大背景。这两县一区的微观文化背景与全国宏观大文化背景,就主导方面讲,也主要 是区域性或社区性差异,而不是民族性差异。
少数民族教育则比汉族教育复杂得多,其教育的微观、中观、宏观文化背景往往存在着复杂 的民族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微观文化背景与中观和宏观文化背景之间的民族性差异。这类差异主要表现在非自治区 的各少数民族自治县的教育文化背景方面。这些少数民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人口占有一定的比 例,这些县的少数民族文化背景中少数民族文化成份占有较高的比重。从这种意义上说,这 些县的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有一定的民族性。
但这些自治县所属的省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较低,这些省的区域文化背 景主要是以汉族文化为主(当然也有一定的少数民族文化因素,但比例较小)。
自治县范围的少数民族性文化背景与省范围的汉族文化为主的文化背景之间,存在着民族性 差异。
从全国范围看,则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共同文化背景与这些自治县范围的本民族性文化背 景,也存在着一定的民族性差异。
以吉林省的长白山朝鲜族自治县、黑龙江省的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以及笔者曾考察过的云 南佤族自治县为例。这些县的朝鲜族教育、蒙古族教育以及佤族教育,其微观文化背景(即 本自治县的文化背景)主要是由朝鲜族文化因素,蒙古族文化因素以及佤族文化因素所构成 ,也就是说具有一定的民族性。但其所属中观区域文化背景即省区的文化背景,则分别是以 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共同的吉林省、黑龙江省、云南省区域文化背景,微观文化背景与中观文 化背景之间存在着民族性差异。从全国范围看,这三个县的少数民族教育的微观文化背景与 省区中观文化背景、全国宏观文化背景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民族性差异。
这种差异最明显地表现在语言差异上。微观教育文化背景是属于这些少数民族本民族语言文 化区域。在这个小文化区域里少数民族往往使用本民族语言。而在中观和宏观文化大背景中 ,则主要使用的是汉语。
2微观和中观文化背景与全国宏观文化大背景之间的民族性差异。这类空间文化背景差异 性主要表现在少数民族自治区范围内的各少数民族自治县。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成份比例最高的自治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自治区人口的95%以 上,其中90%以上是藏族,还有少量的门巴族、珞巴族等,汉族人口比例仅占5%。除人口外 ,加之青藏高原的地理屏障,与其他自治区相比西藏自治区少数民族文化成份所占比重最高 ,汉族文化的影响相对少些。也就是说在西藏自治区范围内,其教育的文化背景主要是藏族 文化成份,西藏自治区内的以藏族人口为主的各县教育的文化背景与西藏自治区区域文化背 景在民族属性方面基本上是一致的,或者说以藏族人口为主的西藏各县教育的微观文化背景 与自治区中观文化背景之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其他自治区的中观文化背景中,其他民族 和汉族的文化成份比西藏自治区区域要多些,微观文化背景与中观文化背景的民族方面的一 致性程度比西藏自治区相对低些。这是西藏自治区教育文化背景的重要特点,西藏教育改革 和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特点。
但是从全国范围看,西藏自治区各县教育文化背景的藏族性和整个西藏自治区的以藏族为主 的中观文化背景与全国多民族共同的宏观文化背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民族性差异。
总而言之,主体民族教育文化背景不同文化空间层次的差异主要是区域性差异,而少数民族 教育不同空间层次文化背景的差异,往往是区域性差异和民族性差异并存。这是少数民族教 育文化背景空间层次差异的重要特点。
从全国范围看,辽宁省、黑龙江省、吉林省、上海市、北京市、河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