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认为,产业之间有互动的关系。人们预计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将不再局限于一个部门或一部分人,也不再局限于一个人的某个阶段,教育已是“全民教育”与“终身教育”相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式的大教育概念,所有产业都必须以先期教育为前提,也必须以同步培训为支撑。因此,大力发展教育产业,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大量的高新技术应用于生产,人类利用极小的资源即可创造出极大的社会财富。并且,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再生资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可能。资源对经济的发展的作用逐步为知识所取代,知识可以增值,知识可以直接成为财富,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国家、企业和个人具有重要的意义,时代要求我们发展高等教育产业,提供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服务。 3.教育产业化是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 高等教育的发展促使了高等教育经营活动的出现,这是高等教育成为产业的前提之一。高等教育活动在其产生之初只是非常简单的言传身教,没有更多的辅助设施和人员,也不存在为高等教育配置资源提高效率而进行的组织和经营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活动的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学校和班级教学,后来进一步发展为多层级的学校教育系统。这使得高等教育活动从人员的管理到资源的配置变得越来越复杂,高等教育活动的组织、经营成为必需。在这种情况下,高等教育活动与高等教育的经营活动演化为不同的概念:前者的最高目的在于培养人,在于使人转变为期望的形态,所以可以不考虑成本;后者的目的在于育人活动的有效性在于怎样使现有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关注资产和人员的有效经营,是产业活动的特征。正是教育自身发展孕育了教育的产业形态。 4.高等教育产业化是中国加入WTO的必然趋势 当前在西方国家由于政府财政越来越难以负担庞大的教育经费,加之事业形态的教育表现出低效和无能,许多国家都在探索把教育推向市场,通过教育的市场化和产业化来实现教育的改造和提高。中国加入WTO必然引来西方国家资本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投资。面对专业化、规范化的国际资本运作,中国高等教育部门如何与之竞争是摆在教育界人士面前越来越现实的课题。中国高等教育必须改革,进行产业化运作,增强自己的免疫力,才能更好的与狼共舞。 (三)发展高等教育产业的现实意义 1.发展高等教育产业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育为推动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教育人力资本理论创立者舒尔茨于1961年在研究美国1929-1957年的经济增长时提出,美国整个国民收入增长额中的33%的贡献率是通过教育投资来获得的。教育已成为个人经济收益提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世界银行专家萨哈罗普勒斯对教育投资的收益率做了大量的跨国研究,结果发现1994年世界高等教育平均的个人收益率为19%,个人投资收益率也达19%。高等教育产业对社会经济推动作用具体表现为: (1)直接拉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积极大量兴办学校,将是解决教育供应不足的根本方法。无论是政府或者是民间投资建校,都可以拉动或创造更多的社会物质生产的内需,并有效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大量学校的兴办、扩办,一个接一个的“教育城”、“大学城”或“教育产业开发区”的崛起,带动着全国内需的萌生和拓展的事实,有力地证明了高等教育产业开发对经济发展的直接贡献,是不可否认的。 (2)完善我国经济结构 社会生产包括物质产品生产和精神产品生产,后者包括教育产品的生产,是经济结构生产的重要方面。现阶段我国教育产品生产相对来说落后于物质产品的生产。毕竟国家培养人才的数量是有限的。长期以来,我国通过高考分数线来限制高等教育的受教育人数。但是国家培养不起,为什么不让社会去培养呢?据统计,我国每年去海外留学的人员人均支付人民币在6—20万元之间,其中主要原因是我国没有发展高等教育产业,高等教育供给不足,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大量高中毕业生只能到海外去求学。 (3)推动全社会重视投资办学 一方面,由于社会总体消费乏力,国民手中积淀了大量的闲置资金,其中绝大部分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另一方面,教育供给不足——学校不足、学位不足、高层次教育不足、高质量教育保证不足……高等教育产业化运作的实施,可以吸引人们投资教育。 (4)推动国民文化消费 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个人或家庭,已不满足于被行政分派或地区划定,而不惜重金去选择学校,选择专业,选择教师。教育市场在教育需求不断增长中产生。反过来也就是,高层次高质量的教育在教育资源与教育供给相对短缺的条件下,始终是教育市场的一个“热卖点”,也是一种高尚的文化消费内容。 2.发展高等教育产业,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进程 (1)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中教育资源配置的科学化 知识经济社会意味着造就出广阔的高等教育市场。长期以来,人们寻找教育资源的视线,都只是盯着国家财政这一块蛋糕,面对着仅有的这一点点可怜的资源,也就只能是“计划的”办法。但是,事实上,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教育资源不仅仅存在于国家财政中,它还可以存在于家庭的消费之中,存在于社会各个机构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中,存在于对一定的教育资源的科学管理之中,存在于教育产权的分割、调整和使用之中,存在于市场机制的运行和经营配置之中。 (2)拓宽教育经费渠道 今天,一部分人已先富裕起来,一部分贫困者也同时产生。让一个首先富裕起来的家庭在付出一定的高等教育选择代价后,让自己的子女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然后又能由此使教育经费得到大量的增加,用以资助更多品学兼优的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完成学业。 (3)高等教育产业化是高教的改革的突破口 高等教育不产业化,高教改革就推不动。现在我们国家办的大学,可以说是人浮于事,问题多多。仅仅依靠其自身改革是不行的。只有通过发展高等教育产业,尤其是民办教育产业才能从根本上触动它。所以,发展高等教育产业非常重要,它既与宏观经济有联系,也与微观经济有联系。 3.发展高等教育产业有利于提高整体国民素质 (1)培养大量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高等教育产业化有利于教育行为更好的反映社会的需要,建立完善的教育投入产出机制,从而为社会提供大量的人才。 (2)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拓展新的空间 高等教育产业观念将以教育服务的新理念,真正撼动封建的“师道尊严”,还学生以“上帝”的地位,为学生身心的创造性发展,也为教师的高智力服务劳动的价值得以真正的兑现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将在教育本质的问题上冲击并重构整个教育理论体系。 三、如何进行教育产业化运作 高等教育产业化的推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社会要对“高等教育产业化”有一定的认识,在思想上形成必要的势能,另外政府必须下定决心对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进行必要的改革,从而为高等教育产业化运作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高校则要树立学校经营的观念,合理优化利用自身的各种资源,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 (一)扫除对教育产业化的认识障碍 长期以来,我们已有的对高等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如“教育不该营利”、“精神文明事业不该产业化”、“捍卫教育公正”等造成了对高等教育产业化的排斥,因此,必须解放思想,站在客观的角度上对高等教育产业化进行认识。 1.高等教育应该允许赢利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一直由国家单一投资经营,办学不是以经济利益为目标,而是以培养人才为目标,在人们的观念中形成了高等教育不能赢利的观念。我国教育法也规定了教育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