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政治论文政治哲学
   论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实质及其哲学精神      ★★★ 【字体: 】  
论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实质及其哲学精神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0 19:51:10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由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四大本质规定性构成的具有丰富科学内涵的理论系统;其精神实质是在理论层面、政治层面和实践层面上的“三大追求”;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的新形态,它建构了蕴含着真理观上的实践标准,历史观上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观上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在内的更全面、更高、更深刻的科学发展标准系统,准确地提出和科学地解决了当代中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时代课题。

[关键词] “以人为本”;“人是目的”;“三大追求”;科学发展标准系统;唯物史观新形态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 -6463(2010)01 -0056 -0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昭示着党的执政理念、发展战略和改革思维的历史性飞跃。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系统结构作了精辟概括:“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提纲挈领,切中实质,使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一要义是发展”。这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旨归、理论主题,它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指向,是其立论基础、逻辑起点和实践起点。科学发展观本来就是关于发展的观点和科学,它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发展”理所当然是它的“第一要义”。发展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总钥匙,是实现人民根本利益有效手段,也是协调利益矛盾的根本途径。其理论根据在于:(1)发展是唯物辨证法的根本观点;(2)发展是时代最强音、主旋律和根本主题,和平为了发展,合作为了进步;(3)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根本任务。其实践根据则在于:(1)加快发展是我们应对前所未有的国际挑战、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必然要求;(2)加快发展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及其重大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由是观之,“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是绝对真理、永恒主题,是党的大计、强国大计、富民大计。“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和精髓,充分体现其价值性、合目的性,它回答了“为谁发展”,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与党的宗旨、性质相一致,丰富发展创新了唯物史观“万物人为本、万事民为先”的历史主体理论,堪称“新民本主义”。作为核心的“以人为本”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价值问题:(1)为谁发展?13亿中国人民。(2)靠谁发展?人民是能动主体、利益主体、价值主体、动力主体。(3)发展成果归于谁?全体人民共同发展共同享受。(4)发展的终极价值是什么?根本指向是“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这里的“人”是现实的人、具体的人、实践的人,即13亿中国人的“民”;这里的“本”是本位、本体、本源与基本、根本、国本,即人是本位、人是核心、人是目的。有三层基本涵义:(1)主体为本。作为历史本体论,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独立人格的主体,并在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与非对象化即“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能动、现实、双向的统一中彰显人作为能动主体、动力主体、价值主体、利益主体的强大功能。因为人是一种超越性的、理想性的、创造性的存在。他(她)作为一种文化的动物,本质是自由自觉活动的动物,总是在不断寻求有意义的存在,从而能一代又一代地发展自己而不是像动物那样一代又一代的本能地复制自己。(2)人权为本。作为价值取向,要充分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是生存权、平等权、自由权、发展权、财产权。(3)人文关怀为本。作为思维方式,“见物更要见人”,对人的生存、发展与幸福、快乐的关注、高扬和终极关怀,社会要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解放人、发展人。“以人为本”的真正涵义就在于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根本指向是“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显然,相对于传统的发展观的“价值迷失”,科学发展观张扬了它的“价值跃迁”,是社会主导价值观的重构:其一,“以人为本”取代“以物为本”、“以GDP为本”、“以形象工程为本”。其二,“以民为本”、“以劳动为本”、“以权利为本”取代“以官为本”、“以资本为本”、“以权力为本”。对此,胡锦涛对“以人为本”作了经典表述和权威解渎:“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力和幸福指数,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合规律性,它主要回答“怎样发展”,包括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发展方式、发展状态、发展时空基本规定等。全面协调可持续“三大原则”是唯物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是指导发展的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全面发展”是指发展的范围或空间,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以避免单一发展带来的负效应。(1)“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是其基本内容。“经济政治文化”是社会的“三维结构”,缺一不可,科学发展就应该是“四大建设”的“四位一体”的新布局:经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条件。(2)“四大文明”整体推进是其重要目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是文明的四大支撑,相辅相成,共同发展。(3)“政府、企业、公众”三大社会主体结构优化是其必然要求。政府是发展的组织者、主导者,更是服务者,“权小责大”、“小政府大社会大市场”;企业是财富主要创造者,应成市场独立主体;公众是社会基础主体,历史创造者,“政府——NG0——民众”的合作管理、良性互动是善政良治的最佳模式。

       

“协调发展”是指发展的状态和方式,坚持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原则,避免“政策性倾斜、跛足式发展”造成的负效应。它旨在使社会系统诸要素、子系统从紊乱到有序,从失调到和谐,从而使事物及其内部诸方面保持量和质的平衡与适应关系,使经济社会自然处于和谐状态,产生“1+1>2”的系统效应。

“可持续发展”是指发展的时间和纵向态势,正确把握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坚持社会发展规律与自然规律这“两大规律”的辩证统一,以避免急功近利、追求一时发展而致使自然有机系统失衡与破缺对人类的惩罚与报复的负效应。生态文明是一切文明的基础,是20世纪形成的人类两大理性精神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代际公平”与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公共性问题与政治现代性

  • 下一篇文章:论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论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实质及其哲学精神”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论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实质及其哲学精神”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中国--经济增长与政治改革
  • ››面向21世纪政治学研究的主题
  • ››从主权的双重结构看中国与世界的互...
  • ››传统科举制的技术、制度与政治哲学...
  • ››探析大部制改革问题
  • ››探讨加强与改进干部交流工作的措施...
  • ››谈构建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
  • ››浅谈政治文明在社会文明结构中的作...
  • ››浅谈提高领导水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关于毛泽东关于国情研究方法的论断...
  • ››论科学发展观与科技创新的相关性
  • ››论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实质及其哲学精...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