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金融研究
   自由与管制:金融管制的历史变迁及其启示      ★★★ 【字体: 】  
自由与管制:金融管制的历史变迁及其启示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1:51:52   点击数:[]    

以证券业尤为明显。

  这一时期英国金融监管的进展重要表现在英格兰银行作为中央银行权力进一步加强了。首先,英格兰银行进一步垄断了发行货币的权力,其发行的信用限制一再放宽,1928年、1939年、1954年分别通过《通货与钞票法》大大加强了英格兰银行作为货币发行银行的地位。其次,英格兰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职能在实践中逐步得到加强,或者说,是在没有明确法律依据的情况下,一步一步地扩展其中央银行职能的,“到19世纪后25年,它终于肩负起中央银行的职责,并且习惯于运用自己的权力来控制其他银行”。

   1973-1975年的银行危机引起了中央银行如何监督银行的审议,随后英格兰银行在1976年发表了《对接受存款的人许可监督》白皮书,提出了对银行监督的重要观点,包括:严格限制使用“银行”名义,“银行”名义只适用于少数有最高金融地位的机构;严格限制许可接受存款人的资格;并为存款人设立保险基金。这些观点后来成为1979年银行法的一个基础。1979年的银行法是英国金融监管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该法首次对从事存款业务的权利作出限制,将认可机构分为两类,一类是认可银行,另一类是持牌机构,该法对“银行”下了明确的定义,对使用银行名义作了严格限制,只有符合英格兰银行严格要求的机构才被认可为银行,这样做的目的是使银行成为有高度金融信誉的机构,而英格兰银行的监督重点则放在那些达不到银行要求的“持牌机构”上。

  战后日本的资金严重医乏的情况下,使用有别于欧美国家的金融制度,短时期内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日本标榜实行英国模式的商业银行主义,但是实际上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银行的建立与发展也始终受到政府强有力的扶植和干预。战后日本金融制度的特点之一是以间接金融为主,日本金融监管也就是以银行的管制为中心展开。开业管制、分业管制、利率管制和国内外资金流动管制构成了日本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就政府管制的程度而言,日本是最为全面和严格的,其金融监管中明显地呈现垄断资本主义特征,用保护金融业垄断的方法,达到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特点,随处可见。

  (二)从管制走向自由

  发达国家金融自由化的趋势其实在60年代末就已开始。当时由于高通货膨胀率和金融市场的创新活动,使不少发达国家,如英国、加拿大、法国、丹麦、瑞典等都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放松金融管制,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取消贷款和金融批发业务的利率限制,废除不同类型金融机构跨行业经营的限制,放松国际信贷管制等等,但这一金融自由化趋势,在70年代初曾一度停顿,只是到了70年代末又重新开始发展,并于80年代后期达到高潮。出现这种反复的主要原因是第一次石油危机后,各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财政贸易双赤字,政府曾一度想通过加强金融控制来减轻通胀影响,并维持较低的利率水平,但是后来经济环境的变化迫使各国不得不重新走上金融自由化的道路。发展中国家的情况虽有所不同,但差不多在同一时期走上了金融自由化的道路。所谓的自由化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自由发展或自由经营交易,西方学者在论述自由化时较少使用 Liberalization一词,而更多地使用Deregula-tion一词(放松管制)。严格说来,金融自由化的真正含义应该是放松管制。

   应该承认,大危机后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西方发达国家金融体制,除个别国家(如德国,其中央银行成立伊始即实行全能银行制度,金融法律管制远不如美国、日本那么严格)外,大都对银行业务作了较为严格的管制。这种严格的管制为战后各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稳定的金融环境,适应了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创新工具的不断涌现,原有的管制措施一方面制约了金融的发展,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金融机构不断地以创新工具来规避管制,原有的金融体制在失去效力的同时,又面对新的金融工具所造成的风险无能为力。

   就全球范围看,值得指出的是世界经济环境变化首先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长期的汇率不稳,由此导致短期游资频繁冲击一国国内金融市场,推动货币市场证券化趋势的发展;其次是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加剧了西方各国国际收支和财政赤字问题,迫使各国政府更多地发行公债,并使公债利率市场化以吸引投资者,从而为其他金融工具利率管制的消除奠定了基础;再次是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迅速发展,使得与之相联系的套期保值需求猛增,客观上推动了各种掉期和期货期权交易的发展,刺激了金融创新活动;最后,欧洲货币市场20世纪70、80年代的迅速发展,使企业和金融机构可以容易地越过各种“金融壁垒”到该市场上进行各种融资交易,从而使一国国内的金融管制效果大大降低。①此外,电子计算机在金融业的普遍运用和电信技术的发展,亦大大增强了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发展

美国的金融改革总是由危机而引起的,在大萧条过去50年后,因危机环境再次触发了最广泛的金融改革。这次改革包括监管机构的调整和联邦立法的行动。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银行改革包括四个重要的法律:(1)们980年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2)《1982年存款机构法》;(3)《1987年银行业平等竞争法》;(4)(198年金融机构改革、复兴和实施法》。上述改革几乎触及1933年所确立的银行业结构的各个方面,其主要内容包括:

  (1)放松对存款利率的管制。这一条款在1984年和1986年又得到进一步的调整,对存款利率的限制最后完全取消了。

  (2)逐步废除银行业务的地域限制。许多州废除了单一银行的规定,跨州银行显著增加。

  (3)打破格拉斯一斯蒂格尔墙。非银行机构通过提供货币市场互助基金进入商业银行业务领域,证券公司更是通过商业票据市场进入商业贷款等银行核心业务。同时,银行也开始进人证券业务领域,它们不仅作为互助基金的投资顾问,而且充任股票经纪人,并在商业票据市场和证券公司展开竞争。更为明显的是,银行持股公司的证券分支机构已被允许从事广泛的传统证券业务,包括承销公司债券和发行股票。

  (4)打破了金融机构间的界限。80年代银行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各种形式的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银行和储蓄机构之间的差异几乎消失。1989年1月,美国联邦储备系统首次批准商业银行从事经销企业债券业务。1990年9月20日,美联储又批准了P·摩根银行公司经销企业股票。1995年5月,美国众议院银行委员会以29比8的票面通过了旨在针对《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的银行改革法案户解除商业银行不能经营证券业务的禁令。1999年11月1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该法对美国金融业乃至全球金融业的改革及发展方向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这部法律所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彻底打破了金融“分业经营”的界限,其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已经不再是“安全”与“效率”,而是全力强化美国金融机构在全球的竞争力与“超级舰队”的霸主地位。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美国银行业终将步入金融百货公司的行列,许多管制措施在不断消亡。

  在英国,经过长时间的酝酿,伦敦证券交易所终于在1986年10月27日实施了重大改革,震动了伦敦城,被称为“大爆炸”。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第一,允许商业银行直接进入证券交易所进行证券交易;第二,取消有关交易最低佣金规定,允许公司与客户直接谈判佣金额;第三,准许非交易所成员收购交易所成员公司的股票;第四,取消经纪人与证券商的界限,二者可合而为一;第五,推出“股票交易所自动报价”和“股票交易所国际自动报价”计算机系统,通过卫星线路与美国、东京、香港和欧洲等证券交易市场以及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基层央行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 下一篇文章:运用信用评级原理加强金融监管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自由与管制:金融管制的历史变迁及其启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自由与管制:金融管制的历史变迁及其启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制度安排与实践...
  • ››经济全球化下货币危机起因应对
  • ››我国货币政策存在的几个问题
  • ››WTO与中国金融业
  • ››外汇储备经济分析
  • ››中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发展面临的挑...
  • ››我国金融制度创新模式的选择
  • ››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思考
  • ››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研究
  • ››金融霸权和发展中国家的防范
  • ››自由与管制:金融管制的历史变迁及...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