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金融研究
   专家点评:国家股减持的困惑与思考      ★★★ 【字体: 】  
专家点评:国家股减持的困惑与思考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19:00:23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一、前所未有的中国机遇,与时俱进的资本市场

  新世纪第一年,中国好运连连,前所未有的中国机遇出现在我们面前。

  首先,国内经济持续向好。改革开放20年,我国GDP以年均8%以上的速度超常增长,2000年GDP达到10000亿,居世界第六。在宏观调控上,不仅摆脱了通货膨胀的压力,而且走出了经济紧缩的低迷,进入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运行通道。奥运经济和西部概念催动的积极财政政策,使以北京为龙头大规模的城市基础建设热潮在全国大中城市普遍展开,日益壮大的经济规模、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多层次的消费市场,强劲带动内需,可以预计,未来几年中国仍将维持高速增长;在结构调整中,今年四月江主席在香港《财富》论坛明确指出,"下一步中国将以企业资产存量的收购兼并和重组为特征引入外资",可以说这是江泽民"三个代表"学说在经济上的具体体现,它预示着微观改革正把企业产权的存量调整与融资结合起来,现有数百万家企业大规模的组织结构调整与股权改革将拉开序幕。

  其次,对外开放形势看好。2000年外贸总额达4743亿元,居世界第七,外汇储备已达2030亿美元,外汇存款也高达1356亿美元。在引进外资上,中国连续八年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累计吸引外资3858亿美元,今年预计引进外资高达500亿美元,明年势头更猛;"911事件"后,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将中国视为成长性最好、最为安全的投资热点,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加工制造业中心。

  第三,国际环境十分有利。上海APEC会议成功举行,不仅改善了中美关系,而且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人们普遍认为,当前的中国经济与全球普遍面临衰退的经济相比,是沙漠中的"绿洲",给世界经济走出低谷带来希望;经过15年努力,中国正式加入WTO,成为"经济联合国"的一员,这将在外贸中强化中国产品的规模化和集团化优势,进一步规范政府的监管水平,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凸现中国良好投资环境的优势;国内外的良好环境使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台湾当局被迫放弃"戒急用忍"政策,更表明经济拉动是实现国家统一的优先选择。

  综上所述,中国综合的内、外部环境从来没有这样好,我们正面临一次历史赋予的中国机遇,必须抓住这一机遇。

  资本经济是新经济的主要特征,资本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资源优化配置中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资本市场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主战场,随着中国加入WTO,不仅国际资本将叩开中国资本市场的大门,而且中国资本市场必将与国际资本市场对接,成为人们了解中国经济的最主要窗口。

  股市的信息反馈功能决定了它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综合反映的"晴雨表",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尽管股市有阴有晴、有涨有跌,但在一个较长时间里,股市反映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的真实走势这一点是公认的,人们很难想象在一个正常高速增长的经济环境中,股市会与经济发展方向长期背道而驰。

  股市在一级市场的融资和二级市场的交易功能,决定了它比其它要素、任何方式的资源配置功能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具优势。然而,股权的虚拟特征又决定了资本市场与生俱来的"泡沫"特征,世界上没有无"泡沫"的资本市场,也不可能因为资本市场助长虚拟经济而放弃发展资本市场,如同人们不会因为货币的虚拟而放弃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

  中国的改革开放中,资本市场发挥了重大作用,短短十年里已有近1150家上市公司,高达50000亿的市值已占GDP的50%强,资本市场的建立不仅通过融资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推动了中国社会产权制度变革,功不可没。

  从我国资本市场的未来使命看,改革开放将更加依赖这一市场。一方面,它对内将进一步发挥对国有、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作用,对外担负为三资企业融资、上市和退出提供进出中国市场的通道,这势必增强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我国的资金供应提供了发展资本市场的可能,到今年底,全国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将达80000亿元之巨,相当于GDP的80%和目前资本市场市值的170%,只要政策恰当,证券市场资金供应不成问题,而利率将进一步下调的货币政策必然促使80000亿储蓄中的相当部分在资本市场上寻找出路。

  中国资本市场能否持续稳定发展是中国经济能否成为国际经济亮点的标志,也是我国宏观经济向好,抓住未来机遇的根本表现,因此,正确看待和发展这个市场,中国的改革开放才能深化,中国资本市场与时俱进,重任在肩。

  二、客观评价我国股市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中还存在一些严重问题:1、伪装上市、利润造假、关联交易、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银广夏、郑百文等地雷和陷阱,令人触目惊心;2、机构和庄家操纵股价,黑幕重重;3、一些律师、会计师等中介机构与上市公司串通一气,协助作假等。这些问题在近期监管部门严格监管,绝不姑息中集中表现出来。

  尽管问题的揭露和严惩可起到杀一儆百、消除隐患的作用,但由于对严格监管正面宣传的力度不够,加上一些人对此大做文章,得出中国资本市场"不干净,象个巨大的'老鼠会'"的结论。(见2000年11月14日《财经时报》和2001年11月5日《经济观察报》)这不仅使人们对资本市场望而却步,开始怀疑这个市场是否健康,怀疑股票投资行为是否道德,也会导致政府对资本市场形势的判断出现偏差。

  因此有必要对我国资本市场存在问题的原因认真分析。

  首先,我国资本市场是一个从审批经济和集权体制脱胎出来的新兴市场,不可避免地带有旧体制痕迹,如果说有失误,那就是在执行行政审批制的同时,过于向"一股独大"的国有企业倾斜,中央采用计划额度审批制,造成上市公司资源稀缺和紧俏,投资人没有选择,上市成为国有企业的特权,加上资本市场为国有企业脱困、捆绑上市的定位,更助长绩差企业的包装上市。

  其次,产权改革不配套,导致上市公司股本结构不合理,市场极不规范,截至2001年10月底,1128家上市公司总计5050亿总股本中,不能流动的国家股、法人股3261亿,占65%,流通股1765亿股,只占总股本的35%.这种股本结构的不合理,一方面决定了股价易于被操纵和市场的投机性波动;另一方面"一股独大"的股本结构又导致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第三,我国证券业与其它行业相比,还是一个高度垄断的行业,由于缺乏竞争,使肩负机构投资人使命的证券公司和基金出现道德问题和低效。

  第四,我国证券市场正处于新旧体制转轨时期,既要考虑现实国情,又要兼顾国际规范,这一时期的会计、法律政策均在调整时期,政策尺度不易把握。

  综上所述,如果说上述问题的确存在,那么实事求是地讲,来自体制、政策和政府的原因远远大于来自市场和投资人的原因,这是行政审批制的必然结果。

  基于这种判断,在当前这一重要时期,任何监管政策制定都必须建立在充分肯定中国6000万投资人作出巨大贡献的基础上,爱护他们的投资热情,在保护投资人利益的基础上使我国资本市场实现规范。

  尽管本文指出审批体制下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但同时也应看到中国体制的优势和我国资本市场的主流,就资本市场发展速度而言,世界主要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达到1000家所用时间,伦敦交易所用了190年,纽约交易所用了165年,东京交易所用了98年,而我国的深沪交易所在十年的时间里超过了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百年的历程,堪称资本市场的奇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已达1100多家,成功地通过国内外资本市场累计融资近9000亿元,通过股票市场的发展,国家获得的财政收入逐年增加,仅2000年印花税就达486亿元,股票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加大,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通过股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当前中国资本市场争论的若干问题

  • 下一篇文章:用动态眼光重看非流通股可流通模式的选择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专家点评:国家股减持的困惑与思考”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专家点评:国家股减持的困惑与思考”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制度安排与实践...
  • ››经济全球化下货币危机起因应对
  • ››我国货币政策存在的几个问题
  • ››WTO与中国金融业
  • ››外汇储备经济分析
  • ››中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发展面临的挑...
  • ››我国金融制度创新模式的选择
  • ››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思考
  • ››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研究
  • ››金融霸权和发展中国家的防范
  • ››专家点评2005年北京高考作文:紧扣...
  • ››专家点评河南省2003中招语文试卷及...
  • ››专家点评怎样制作一份好简历
  • ››专家点评:国家股减持的困惑与思考...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