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金融研究 |
|
|||||
用动态眼光重看非流通股可流通模式的选择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19:00:26 点击数:[] ![]() |
|||||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2002年是中国入世后资本市场至关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有诸多因素会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从国家股减持所引发的非流通股可流通问题,从投资人的角度看,它是决定资本市场走势的最直接因素,由此而被市场各方高度重视。 一、指导思想的转变 从过去的一年看,国家股减持和由此引发的非流通股流通问题是证券市场争议最大的问题,也是给市场带来巨大波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投资人从对国家股减持的不认同导致选择"用脚投票",从对这一问题的忧虑、恐惧到产生情绪对立,变成了中国资本市场的不稳定因素。由于问题悬而未决,新的一年里,人们仍然对此悲观怀疑、十分敏感。这个问题的不确定性是决定2002年市场走势最重要的因素。 然而,应看到中国证监会在去年末已调整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采用自下而上、广泛征集、反复比较、择优选择的市场化取向,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征集到4000多份方案,充分表明投资人对中国证监会果断调整决策程序,与市场达成共识的认知,其意义有三:第一,证监会不回避矛盾,敢于啃硬骨头,对国家股减持和非流通股流通这一长期困扰我国资本市场规范发展的"拦路虎"开刀的坚定信心,并在与投资人共同攻克中国资本市场这一最大难关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第二,监管部门的指导思想发生重大变化,从简单执行为筹集社保基金进行国家股减持任务转化到以市场规范化和上市公司股本结构统一性的方针上来;从过去只考虑筹集社保基金,不顾市场反应推行国家股减持转化到根据国情,尊重市场,维护投资人利益的基本定位上来;第三,通过投资人积极参与这一重大决策的过程,消除对立情绪,排除了诸如政府终止原国家股减持方案就是向市场低头和干预市场的噪音和干扰,有关各方正在努力寻找能够实现多赢的方案。 上述是我们判断在2002年由国家股减持所引发的非流通股可流通方案内容和实施步骤取向的重要依据。 二、走出两个误区 在这一问题上,监管部门和市场投资应走出两个误区: 1、政府部门要走出的误区政府部门最初简单从筹集社保基金出发,提出国家股可作为特殊股份类别,超越公司法和一般市场规则,只强调从市场上筹集社保基金减持国家股,既没考虑到非流通股流通给市场带来的振荡,也没从换位思维出发,站在市场投资人的立场考虑其相关利益,必然引发人们对非流通股流通的忧虑。 没有考虑到中国股份制起步所形成的特殊国情决定了非流通股和流通股是两类不同的股份(就象A股和B股,A股和H股一样),并在统一它们时相应制定出合理的政策和法律依据,也由于政府部门始终未能走出资本市场是为国企服务的认识误区,则我国资本市场前十年是在为国有企业脱困服务,捆绑上市,并形成一股独大等问题。而未来十年又要为国企下岗职工的救济服务筹集社保基金,这显然是不行的。因为它无视资本市场与生俱来追求效率的属性,而是简单用计划手段强迫资本市场兼顾平等,这自然与资本市场的根本属性相悖。事实上,资本市场在追求效率时,国家完全可通过一般调控者身份获得的税收收入和作为普通流通股持有人获取的投资收益和转股收入来解决社会平等问题,那样兼顾平等和效率的关系,方为正确选择。 因此,新的国家股减持和非流通股流通方案的应做到:第一,把国家股减持与社保基金的筹措分开。国家股和其它股份一样,目的在于实现可流通,至于流通所带来的收入做什么,则是国家财政自己内部的事,与市场无关,不应该用一种国家股减持的目的是因为筹集社保基金似乎就可以搞特殊化,因此二者应分开;第二,把单一国家股减持取向转到解决整个市场非流通股份的流通上来。如仅从国家股减持出发,会误导我们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只有从解决非流通股可流通方面入手,才可把出发点引导到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和统一性的正确目标上来。在非流通股流通的过程中,对市场的规范化和统一性的追求应优于简单筹集社保基金的目标。这样我们既可实现在按照市场经济"三公"规则制定政策解决这一难题时,纲举目张,一举多得,非流通股可流通导致的市场规范化和统一性必然会实现国家股的可流通,进而自然为筹集社保基金找到了一个符合市场化方向和平等原则的有效筹措方式,同时又解决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维护投资人利益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才有能正确理解周小川主席所说的国家股减持实现多赢方案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2、市场要走出的误区在这一问题上,目前市场存在的误区主要有二:首先,认为只要是国家股减持的方案就一定是利空,因此宁可让国家股减持方案搁置也不愿立即减持;其次,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不可能实现多赢。加上市场中一些如就是要通过国家股减持来完成A股市场的革命性调整、政府暂停减持政策是干预股市的噪音影响,也使得人们不相信国家股减持方案最终会实现多赢。市场和投资人仍用怀疑的心态等待新的国家股减持政策的出台。 要让市场走出这一误区,由国家股减持引发的非流通股可流通模式的选择就至关重要,可以说,它是决定中国资本市场牛熊走势的分水岭。其实,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市场投资人,都应采用换位思维和双向思维来判断这一问题,在我国的资本市场必须在稳定基础上健康发展的目标上各方是一致的。因此,对今年市场走势的判断不能排除这样一种设想,即如果出台的国家股减持方案是一个被市场投资人接受和欢迎的方案,市场又会出现何种走势呢?这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和分析的重大问题,它对投资人的决策判断至关重要。 三、未来方案预想 1、给流通股股东补偿从证监会征集的4000多份方案并归纳为七大类的披露结果看,主要方案有两个共同之处:第一,强调不应简单就社保基金筹措强调国家股减持方案,而应把国家股减持纳入非流通股可流通模式;第二,必须根据历史国情给流通股股东以补偿。 从证监会披露的汇总报告判断分析,新方案一定是建立在股份全流通的前提下,给予原流通股股东以充分必要的补偿。 (1)补偿依据它建立在由于过去政策的原因导致非流通股份和流通股份成为两种股份类别,两类股份形成的历史不同,而且在转让方式上形成了巨大价差。因此一旦对接,低价非流通股和高价流通股并轨时,低价非流通股一定要向高价流通股作出补偿;(2)补偿水平这两类股份在市场上的价差决定了补偿水平,即单只股票历史价格平均值和该上市公司实行非流通股流通时股价下跌后与前者形成的价差;(3)补偿来源补偿方式和来源既可以是每个上市公司非流通股份对流通股份的补偿,也可将国家股作为一个大股东,用今后新上市公司(如银行、铁路)的国家股对现有国有股上市公司流通股东予以补偿。 2、方案的选择不应是唯一的根据中国上市公司特点和分布状况,建立在全额流通和全额补偿基础上的非流通股可流通方案不会是唯一的,可考虑在七大类方案中鳞选出5-6个具体方案,而应用这些方案时应由上市公司根据自身特点自愿选择。应强调的是,必须注意处理好国家股、法人股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关系,处理好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关系。由于是建立在类别股份基础上,因此,非流通股的流通应通过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来取得中小股东的共识,先取得共识者可先流通。在程序上把握好大股东、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3、方案推出的时间与步骤首先,需要通过某种方式,如专家甄别或有关各方通过网上投票选择,从目前七类方案中汇总出5-6种具体方案。如进展顺利,应该在春节前可以完成。在有关各方团结一致、协调努力、善于妥协、取得共识的基础上,最终找到一个各方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