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摘要】:产业转移与分工日益成为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的焦点议题,也是全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本文试以新古典经济增长函数构建模型,以广东省和四川省为代表样本,通过计量经济分析,比较两省经济系统内优势生产要素的差异,从而提出两省区的产业转移和分工内容,并试从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成本理论,H-O要素禀赋理论,雁行形态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以及产业布局中的区域梯度开发理论出发,阐述广东省和四川省进行产业转移和分工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本文结论为:广东省应逐步向具劳动要素优势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专注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四川省则应发挥要素禀赋优势,专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关键词】:资本要素 劳动要素 劳动密集型产业 资本密集型产业 引言:“泛珠三角地区(9+2)经济合作”概念在2003年第一次提出后,便在国内外经济学界引起巨大的关注。泛珠三角地区涵盖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湖南,贵州,云南,海南,四川以及港澳两地区,地域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五分之一,经济总量居国内同类合作区的首位。 近年来广东省经济发展遭遇瓶颈制约,以加工制造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周边省区快速发展下遭遇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优势逐渐丧失;同时由于长三角洲地区以及环渤海圈经济合作地区的高速发展,广东省面临更多的直接的竞争,而在高新产业和金融服务类产业以及知识信息产业等方面,广东由于人才和地域以及政策信息的原因,该类产业发展并未得到壮大。因此广东省面临产业升级以提升地区内经济竞争力,增强经济持续增长能力的难题。 在1998年提出“西部大开发”后,西部各省区在直接或间接的各类援助后,发挥自身地区的优势产业,在纵向比较上,经济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在横向比较方面,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却在拉大。因此西部地区需要东部地区更多的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支持,而最直接最有力的就是投资的力量,因此西部地区希望通过东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通过地区协作获得更多的市场空间,从而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优势生产要素,加快地区内经济发展速度。 而在中部和东部地区的省份,由于经济发展,迫切要求市场空间的扩大和地区保护壁垒的削弱,同时产业高度发展也意味分工程度的提高,对地区合作性要求也更为提高,因此该类地区同样对加强地区间合作具有很强的需求。 在上述地区间的合作要求下,以珠江水系流域地区为基础的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便从而诞生,并在2004年召开各省区领导人的正式洽谈会,签订一系列经济协作文件。 按照产业分工理论,优势生产要素的不同决定不同的产业分工,只有遵循比较优势原则,才能更好地完成该协作区内产业间分工。从产业经济学的雁形形态理论和梯度理论而言,后发展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经济已发展地区存在密切的产业转移发展关系,只有经历产业转移获得发展的基础后,后发展地区才能有资本实现跨越性或赶超型经济发展。而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而言,已发展地区最终将要对衰退产业进行转移,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本投入,才能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从而获得产业升级,以实现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循环。 因此我认为泛珠三角地区经济合作成功与否取决于该协作区内各地区的优势生产要素的差异性,以及产业间的互补性和递进性。 一,本文经济模型的设定 (1)选取模型函数。由于本文主要研究泛珠三角地区内各地区的优势生产要素,从而揭示该地区内是否存在产业间转移的可能性,而在生产要素对地区经济发展作用函数主要是生产函数,因此我们主要采用的是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假定下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结合索洛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函数,从而构建以下模型: 该式的左边表示产出的增长率,右边第一项是劳动力的增长使产出增长的部分(α为产出的劳动力弹性),第二项为资本的增长使产出增长的部分(β为产出的资本弹性),μ表示由于技术进步而使产出增长的部分,称为技术进步率。 为便于分析估计,我们可把(1)式的各项分别通过年增长率进行替换,则(1)式可转化为: 分别称之为技术进步、劳动力增长、资本增长对产出增长的贡献度。 (2)选取变量分析。根据上述建模函数要求,我们需要得到国民经济增长,资本量和劳动量的数据分析,因此在统计数据中我们以历年的实际GDP数据作为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衡量数据,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作为资本投入量的衡量数据,而以全社会就业人员数量作为劳动投入量的衡量数据。由于存在GDP和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涉及价格变动,为剔除价格变动对本模型的影响,本文将采用折平价后的实际GDP和实际固定资产投资作为衡量数据。 (3)数据修正。自1978年以来,我国主要经历三次价格波动剧烈阶段,在1986年到1988年和1993年到1995年两阶段出现较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在1999年到2002年出现较严重的通货紧缩现象,在2003年又出现通货膨胀现象的苗头,价格失真易导致市场配置失灵,要素使用效率下降,影响经济正常增长,因此需要对上述年份数据作修正。 二,数据来源 在本文统计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各省区的统计局年度公报数据和统计年鉴,时间跨度分别为1978年到2004年(广东省),1984年到2004年(四川省)。通过不同省区的生产函数分析,得出不同省区资本,劳动,技术要素分别对该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从而反映不同省区之间是否存在产业转移的可能性和合理性。而其中我们将主要以广东省和四川省作为主要样本分析。(具体年份数据见后文) 三,估计与检验结果分析: 广东省模型方程估计与检验:现以1979年到2004年的广东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G),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K),全社会就业人员年增长率(L)作为变量数据输入,并进行最小二乘法估计,所得结果为: 附表1: Dependent Variable: G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6/01/05 Time: 21:23 Sample: 1979 2004 Included observations: 26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11.06207 1.562036 7.081827 0.0000 K 0.109530 0.037284 2.937728 0.0074 L 0.167986 0.402986 0.416853 0.6807 R-squared 0.277804 Mean dependent var 13.49615 Adjusted R-squared 0.215004 S.D. dependent var 4.374424 S.E. of regression 3.875739 Akaike info criterion 5.655516 Sum squared resid 345.4910 Schwarz criterion 5.800681 Log likelihood -70.52171 F-statistic 4.423657 Durbin-Watson stat 1.160240 Prob(F-statistic) 0.023688 由于在该组结果数据中L变量系数无法通过T检验值(远小于2),且该方程的R-squared值太低,说明该模型方程的拟合优度较差,因此需要对方程选取样本进行调整。在比较上述模型方程各年份数据残值度大小后(见图1) 图1 逐次剔除数据进行调整,决定对1981年,1982年,1987年,1988年,1993年,1994年,1995年的数据进行调整。 调整后所得最小二乘估计法结果为: 附表2: Dependent Variable: G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6/02/05 Time: 21:48 Sample: 1979 1997 Included observations: 19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8.516613 0.979153 8.697939 0.0000 K 0.146919 0.020320 7.230223 0.0000 L 0.600857 0.243033 2.472329 0.0250 R-squared 0.789173 Mean dependent var 13.27632 Adjusted R-squared 0.762820 S.D. dependent var 4.569536 S.E. of regression 2.225415 Akaike info criterion 4.581703 Sum squared resid 79.23953 Schwarz criterion 4.730825 Log likelihood -40.52618 F-statistic 29.94589 Durbin-Watson stat 2.018450 Prob(F-statistic) 0.000004
对上述广东省的模型方程进行检验: 1,经济意义检验。由方程所得系数可知,K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