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中国经济
   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利益重点      ★★★ 【字体: 】  
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利益重点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7-30 15:43:44   点击数:[]    

于出口导向的贸易政策不同,他得出的结论是,东亚成功的工业化是激励、能力和制度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正是由于这种作用,促进了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其中,贸易的开放起到了相当重要的激励作用。技术政策与贸易开放的适当结合,促进了经济层面的技术努力,使得贸易充分地起到了使,国际技术扩散发生作用的效果。以韩国为例,1962-1987年,引进技术4692项,专利费支出22.74亿美元,全部或接近全部消化吸收的占54.4%,基本消化吸收的占35.g%,引进技术所获效益平均为支付费用的6倍,通过引进技术使生产成本降低16.8%,生产能力提高31.8%,销售额增加37.5%,有研究指出,韩国工业化成功的经验,就是在外向型经济战略中实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扎扎实实消化吸收、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的技术战略。

我们可以看出,不仅国际贸易对于国际技术扩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离开了国际贸易的开放,充分利用国际技术扩散和转移促进经济增长的努力将很难取得成效。充分地利用国际贸易渠道,辅以相应的激励,发展中国家的追赶努力将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五、结论

进入21世纪,发展中国家寻求贸易利益的努力受到新的挑战。以传统的出口导向相关政策谋求出口利益受到多边经济规则的限制;扩大劳动密集和低弹性制成品出口面临贸易条件恶化的强大压力;经济发展的落后决定了规模经济收益的可获性低。在开放成为经济增长必要条件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应该充分利用国际贸易的技术溢出利益,通过谋求技术扩散的收益获得技术进步,促进经济的增长。东亚新兴经济体的实践证明,寻求通过贸易渠道技术扩散利益的努力,辅以出口导向的激励,这种收益是巨大的,技术进步完全可能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而且这种经济发展是可持续的。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扩大出口,通过贸易促进本国的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应是新时期发展中国家追求的贸易利益的重点。

那么,单靠这种努力是否一定会成功呢?研究显示,还应辅以相应的政策。这些政策包括发展中国家自身吸收能力特别是与发展阶段相配套的人力资本的建设,技术市场的自由化和政府削弱技术市场不完全性的努力和国内相应的激励制度。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做这样的推论:这种战略对于具备初步工业化基础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是适用的,而且这种方式的出口导向为通过“有选择的干预”建立逐步强化的竞争优势提供了一种对发展中国家较为可行的选择机制,对于现阶段的中国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上一页  [1] [2] [3]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论土地年租制适用的制度架构——以土地年租制和土地出让制比较为视角

  • 下一篇文章:抗战时期章乃器经济思想经世性探微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利益重点”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利益重点”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探索提高我国最终消费率的对策
  • ››加强我国自主出口品牌建设的对策分...
  • ››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
  • ››继续深化对各项经济政策的调整
  • ››探讨如何利用农业资源保证粮食安全...
  • ››浅谈M证券公司薪酬体系的完善策略
  • ››高技术企业价值产生的实证分析
  • ››论我国民营资本投资高技术企业的策...
  • ››以色列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我国产生的...
  • ››美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策略解析
  • ››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利益重...
  • ››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管理模式
  • ››全球化时代的美国与中国
  • ››全球化时代的传播与国家发展
  • ››全球化时代的地方性时空想象
  • ››全球化时代的文学及传媒的功能
  •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 ››全球化时代的「选民」和「弃民」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