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经济学理论
   略论道德市场经济      ★★★ 【字体: 】  
略论道德市场经济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3:58:32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2000年10月,我在一篇文章说,“我的乌托邦是道德市场经济”。此论一出,批评纷至沓来。有的认为,市场经济是中国历经一个半世纪磨难才找到的文明大道。市场经济本身虽然不讲道德,但“看不见的手”机制自动保证了社会利益的最大化。正是有了市场经济,中国经济才变得繁荣、发达。呼唤道德市场经济只能让人回想起文革,回想起斗私批修的年代。有人则从相反方向认为,市场经济是根本不讲道德,也不可能讲道德的。倡导道德市场经济必然承认市场经济,模糊人们的视线,放过那班巧取豪夺的权贵。想用道德说教让吃人者放下武器,这纯粹是梦呓。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早就把这种观点批透了。当然,也有人比较理解。伊然先生在香港《镜报月刊》2001年第2期上撰文《韩德强倡导“道德市场经济”》后,一些读者来电表示支持和欣赏。

如此,我只好进一步交代道德市场经济想法的来龙去脉了。

一、不道德的市场经济

自秦汉以来,中国其实就一直有市场经济,到明清时,已经相当发达。农业上,棉、桑、甘蔗、烟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形成不同的经济作物种植区域,粮食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1];手工业分工日益细密,例如纺织机就有绫机、绢机、罗机、纱机、绸机、布机六种之多,并从工场内部分工引起地域分工,史称“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从所有制上,官营手工业衰落,民营手工业不断发展。清初实行“听民自行开采,每十分抽税二分”政策后,民营矿冶业获得空前发展,嘉靖年间(1522-1566年),全国民营铁产量达到45000吨,占当时世界第一位;仅广东一省的铁产量就达到27000吨,比英国1737年的18000吨还要多[2]。与农业商业化和手工业发达相应,商业也十分繁荣,明代即形成了以晋商、徽商为代表的十大商帮,拥资动辄数十万,清代更加发达,大商业资本已达千万两白银的水平[3]。但是,商人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地位却始终是最低下的,士农工商排末位。为什么呢?原因恐怕有二,一是历代帝王总结统治经验深知,商业繁荣、城市发达之际,也往往是土地兼并和高利贷横行之时,是王朝倾覆之日。因此,总是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二是,商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与当时重义轻利的主流价值观相悖,商人的道德水平是受到全社会批评的,即所谓无商不奸。

事实上,在十八世纪中叶,世界上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恐怕是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而不是欧洲边陲的大不列颠群岛。然而,中国的商人总是有自卑感,一旦腰缠万贯,即或买地成为乡绅,或买官步入政坛,或舞文弄墨,树碑立传,在士农工商的等级上往前挪动,心悦诚服地拜倒在孔夫子脚下。而在欧洲,经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后,成功的商人成为上帝的选民,致富目的不再受到道德谴责;继之,则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出笼(1776年),雄辩地论证了市场经济的神奇机制,当每个人追逐个人利益最大化时,社会利益也就实现了最大化。这样,致富的手段也不再受到道德谴责。从此,“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私利即公益”,“私恶即公利”,“利己即利他”,“不道德即道德”,“作恶即为善”,成为每个人追逐个人利益的最好辩护。

然而,由于每个人的地位、财富、社会关系、智慧、教育、疾病各不相同,每个人追逐个人利益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辩护者认为,弱肉强食、优胜劣汰是生物进化的规律,也是社会发展规律,正是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具体体现。然而,如果社会利益最大化意味着大多数人作为劣者被淘汰的话,这样的最大化其实就是少数人利益的最大化。人非草木,可以任意被羊吃——羊又被狼吃,随着弱肉强食进程的加剧,社会出现严重两极分化,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必然要起来反抗,将整个社会烧成灰烬。这样的故事在中国古代反复出现,才会有重农抑商政策,倡导伦理道德的孔子才会被尊为圣人。斯密学说所以能在英国成立,客观上是由于英国处于工业和贸易中心地位,是世界强者,其盘剥对象是殖民地或其他各国,被本国圈地运动赶出农村的农民(本国弱者)又可以漂洋过海到北美谋生。因此,斯密逻辑的内在矛盾不是在英国一国内,而是在世界范围内,不是在较短时期内,而是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段内才会得到彻底展开。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1930年代的世界大萧条,1990年代日本的大萧条,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导致的全球两极分化加剧和金融危机频繁爆发,以及日益枯竭的自然资源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都是斯密逻辑破产的最好证明。但是,由于斯密逻辑使富人可以肆无忌惮地剥削掠夺穷人,而大学、传媒又掌握在富人手里,故斯密逻辑至今一直被当作神圣教条供奉在大学的香案上。

有了斯密教条的武装,道德节节败退。在西方,奉公守法、克勤克俭的新教伦理让位于贪欲无度;在中国,信义如山、童叟无欺的儒家伦理让位于厚黑之道。东西方古代文明殊途同归,合流于个人主义、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的现代商业文明。只有到当代,才真正做到了无商不奸;也只有到当代,每一件物品都有了标价,道德、良心、法律、正义、权力、符号都成了商品,每一个人都成了随时准备出卖自己的商人,而且——无商不奸。这样,当代的市场经济,特别是以新自由主义为旗帜的全球化的市场经济,就成了不折不扣的无道德的市场经济。

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有的人认为,并不是斯密学说导致市场无道德化,而是市场本身排斥道德。在市场经济中,缺德者将击败有德者。因此,不是无商不奸,而是无奸不商。不是商人缺德,而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种说法的确有一定道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大部分商人都不讲道德,则讲道德的商人会受到排斥。如果不愿被排斥,就会被迫遵循由利己者互动形成的游戏规则,并且一样变得不讲道德。这种例子俯拾皆是。前一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播放某市猪肉注水,全市找不到一家肉铺出售正常猪肉。道理很简单,如果甲出售注水肉获利厚利,则此人有可能降低猪肉价格,吸引更多顾客前来购买,其他售肉者的生意就会减少。有聪明者就会打听甲的发财奥秘,照方抓药。于是注水肉就慢慢普及到各个摊位,谁不服从这一规则,谁就要赔钱。到这个时候,如果还有一位坚持出售正常猪肉,并且向顾客说明这一点,那么他就会侵犯众多售注水肉者的利益,就有可能在某一个月黑风高之夜暴尸街头。在西方经济学上,这叫做劣币驱逐良币。

又如传销,传销的机制实际上是传销者一次性出售信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被排斥到社会边缘,既无资金,又无技术,也找不到工作,唯一所有的是一点微薄的信用资源,至少还有周围的亲戚朋友相信他。传销者把石头说成金子,卖给亲戚朋友。从道德角度说,这是欺诈;从经济学角度说,这是一次性出售几十年里建立起来的信用资源。被骗者开始不觉得受骗,慢慢发现后,后悔莫及。为挽回损失,更加主动地进入了传销网,接过行骗的接力棒,在亲戚朋友中寻找下家。这样,随着传销网的不断扩散,人与人之间的最起码的信任丧失殆尽。
更进一步分析,传销机制的核心是利用信息不对称,而信息不对称则存在于每一笔交易中。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掌握更充分信息的一方就可以利用这一优势使交易价格对自己有利。俗话说,买的不如卖的精,就是指卖方掌握更充分的信息。当买方知道这一奥秘后,他就会在别的交易中主动利用甚至制造信息不对称。市场经济的另一个特点是由于交易双方力量不平衡造成定价对强者有利,垄断定价就是如此。人们在一次交易中作为弱者吃亏以后,往往就会在另一次交易中充分利用强者地位压低对方报价(买者强势),或抬高己方定价(卖方强势。通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进化对策论:理论、模型与应用

  • 下一篇文章:对惩罚婚外情的经济学分析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略论道德市场经济”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略论道德市场经济”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有关FDI税收优惠政策效应的理性思考...
  • ››浅论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劳动量和产品价值的关系
  • ››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方法论初探
  • ››引进国外智力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 ››运用政治交易费用理论来研究国有企...
  • ››评析拉美国家社会政策调整
  • ››关于知识产权的正确认识
  • ››经济学发展简史
  • ››农民增收需打破制度障碍
  • ››略论道德市场经济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