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opec互相之间的资产移交,原属化工部的炼油厂和烯烃生产厂根据所在地理位置,分别移交给Sinopec或CNPC。
新Sinopec现在资产价值3810亿元(459亿美元),由前CEUPEC总经理和Sinopec执行副总经理李毅中领导。Si nopec控制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油气田、炼油厂和石化公司。在其89个下属单位中,25家为石化厂,包括中国重要的石化企业上海石化、北京燕山石化、扬子石化、天津石化和齐鲁石化。Sinopec占全国总炼化生产能力的60% 、陆上原油生产的30%和全国石化产品产量的一半以上。
新CNPC由前CNPC副总经理和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马富才领导,拥有价值4700元(570亿美元)的资产。CNPC在1 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营石油、天然气和石化设施,其中包括大庆、辽河、新疆、塔里木和四川。CNPC的主要业务为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占全国总炼化能力的40%和陆上石油生产的69%。
在中国国内,Sinopec和CNPC占绝对优势。两家公司占中国原油生产的90%,天然气的75%,炼化能力的95%,以及乙烯生产能力的90%。Sinopec经营32家石化企业,CNPC为35家。Sinopec和CNPC在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和合成树脂的生产能力比率分别为57%和33%、55%和34%、57%和23%、39%和21%。
所有省级国营石油公司和加油站分由CNPC和Sinopec经营。CNPC属下的公司分布于北部和西部,包括内蒙古、甘肃、宁夏、黑龙江、辽宁、吉林、新疆和四川。其余为Sinopec管辖。这一重组在建立真正一体化的现代石油和石化公司中意义重大。国家鼓励每家公司到对方控制地区进行竞争,而且有证明这种竞争已经开始了。
国务院授权两家公司有投资决策权,包括与外商建立合资企业和自筹资金。在重组之前,CNPC和Sinopec任何大规模借贷都必须经过政府批准。重组之后的CNPC和Sinopec的年度报告(CNPC,1999;Sinopec,1999)强调,每家公司都"不再具有政府行政和管理职能",而是"真正独立的法人,自负盈亏,进行发展和自我约束"。重组以前,C NPC和Sinopec为给财政部的"上交数额"进行讨价还价,而现在这些都应该根据法律以应付税额上交国库。
5.1999:重组上市
在重组建立一体化上下游公司以后,中国政府宣布重组以后的公司将在香港以H股上市。两家公司为尽快上市进行了紧张快速的准备工作。仅仅CNPC一家公司就有一个1000多伯庞大队伍对其资产进行评估,为上市作顾问。人们普遍认为Sinopec会在CNPC上市后紧接着上市,目标是建立超大型公司,其基本公司结构与全球巨头公司相仿。
① Sinopec:由于Sinopec属下已有十多家公司上市,它的上市在技术上比CNPC更为复杂。这十多家上市公司中最主要的有燕山石化、仪征、镇海和上海石化(SPC),都以H股在香港上市。另外还有一些A股上市公司,包括扬子和齐鲁。这些公司在重组以前占Sinopec固定资产的1/4,税前利润1/5。Sinopec可能重组成功,在国际市场上市。假以时日,它将发展成越来越像全球石油和石化公司那样的公司。但是,Sinopec的内部结构仍与全球巨头公司相去甚远,仍处于从行政控股公司向一体化集中管理的现代企业过渡阶段。只要其属下有具有独立生产权和抱负的强大企业,如SPC,Sinopec仍将缺乏其国际竞争对手所拥有的经营能力。
② CNPC:据报道,1996年6月,CNPC计划出售其30%的资产,筹资50-100亿美元,这将使之成为亚洲最大的IPO之一,而且几乎肯定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一资上市(金融时报,1999年6月)。然而,事实上,CNPC的重组(二次重组)极其复杂,反映了CNPC想要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实力的公司所必然经历的曲折道路。
③ 大庆和CNPC总部之间的争论:争论的第一个问题是哪个部分应该上市,是大庆还是CNPC。当CNPC即将上市计划宣布以后,大庆意图替代CNPC成为上市实体,但这一努力在政治上遭到失败。中央政府积极支持CNPC成为新公司的主体。通过上市,CNPC总部将获得大量收入,这是能够把公司联合成一个整体的重要工具。与大多数西方上市国有企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上市获得的收入不进入国库,将由上市公司CNPC拥有。这一重要区别反映了中央政府把CNPC 建立真正具有竞争实力公司的承诺。
争论的第二个问题是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的分离。以前在国际市场上市的中国企业的这种分离只涉及一个企业,而这次的分离却涉及到一大群企业。将股份公司从集团公司分离意味着这些企业性质的根本改变。将"主干业务" 与"服务业务"相分离,是指即将上市的股份公司中的核心业务将置于上市公司总部的直接控制之下,与当地企业完全脱离关系。这对在大庆工作的工人来说,无异?quot;扼杀大庆"。"谁分离大庆谁应该对扼杀大庆负责"。对像大庆这样几乎相当于一个小国的巨型企业来说,这是一种巨大的转变,将极大地威胁并改变其机构体制的性质。这一过程其敏感。在大庆,约有10.6万名职工将进入上市的"核心"公司,约18万名职工将分离到"服务公司"。在CNPC推行强硬的统一措施的同时,CNPC的领导被迫向大庆作出重要让步。最重要的让步是大庆将保留其法人地位。它将成为股份公司中的六个下属子公司之一,也是唯一一家获得保留其法人地位权力的企业。
6. 中国海上石油总公司(CNOOC)
CNOOC成立于1982年,是领导中国海上石油勘探与开发的国有企业。成立CNOOC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它引进外商投资,共同勘探和开发海上石油,解决中国在开发海上石油方面遇到的技术困难。到1998年,总共与68家跨国公司签订了160个合作勘探开发合同。从1992年至1998年,跨国公司在勘探与开发中投资了60亿美元。CNOOC的投资额中, 26亿美元用于自我经营的项目,24美元用于与跨国公司的合作项目。到90年代后期,原油和天然气产量为3800万立方米,分别占中国原油总产量的10%,天然气总产量的17%。
CNOOC被允许开发下游业务,包括与壳牌在惠州的大型合资企业--80万吨乙烯工程。CNOOC计划自建一家45万吨合成氨厂,63万吨尿素厂和至少两个LNG项目。
CNOOC没有CNPC和Sinopec的"部级"背景,作为一家新成立的公司,通过与跨国公司的经常性接触,CNOOC发展了不同于CNPC和Sinopec的公司文化。CNOOC职工人数较少,1988年最多时为3万人,1998年下降至2.7万人。CNOOC 的成本经营好于CNPC和Sinopec,利润和销售比率大大高于CNPC和Sinopec。1998年,CNOOC收入为14亿美元。随着成功上市和下游生产的快速发展,它将成为一家重要的中小型石油石化公司,进入美国排名的世界前1000家公司。如果进一步考虑其快速发展下游工业的抱负,该公司有潜力成为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五.结论
(一) 中国面临的严峻国际竞争环境
在石油化工领域,中国在某一时刻必须以某种方式面对国际竞争的全面挑战。如果中国不久就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石油化工行业作好准备与国际领先公司竞争所需的速度将大大加快。世界主要石油化工分析家认为,从长远来说,CNPC和Sinopec必将会在竞争极其激烈的国内和国际能源市场上进行运作。为此,必须进行进一步的改革重组(Choung和Terreson,1998:38)。
中国在石油化工领域的改革一直非常谨慎,具有探索性。从改革一开始,主要决策者就强调目的是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石油化工公司。但是,整个石油化工行业正在高速发生的变化,使决策者们一直在追求着一个移动目标。国际巨头公司进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变化阶段。面对石油和化工产品价格长期下降的趋势,国际巨头公司对其内部组织结构进行了重大变革,使其在油气田勘探与采集和生产销售最终产品方面的成本大在下降。在世界石油化工业这一巨大变化的后阶段,整个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兼并浪潮。这一浪潮彻底改变了私有国际公司的性质并把整个行业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