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12亿美元的合同,一旦联合国取消对伊拉克的制裁,就可开发伊拉克Ahdab油田。1997年,CNPC与哈萨克斯坦政府签订总价值为 95亿美元的协议,开发该国两个油田。这一项目包括建设价值24亿美元的输油管道,长达3277公里,从哈萨克斯坦通往中国新疆。该项目在1999年7月"搁浅",原因是"石油价格的不稳定"以及建设输油管道给CNPC带来巨大的财政负担。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中国以外的地区扩大石油天然气组合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半政府职能,这是因为CNPC的动机是提高中国能源供应的安全性;然而从另一意义上说,这一动作也可以被看作与资本主义巨头公司一样的一种商业行为,其目的也是为了在母国以外地区建立多种全球资源供应组合。 (四) 大庆--中国东北的挪威
长期以来,大庆石油管理局一直是中国石油工业最重要的生产单位。大庆的产量一直相当稳定,保持在5600万吨左右。1996年,大庆占CNPC总产量的2/5和税前利润的2/3。也就是说,大庆长期以来一直是而且至少在数年内仍将是CNPC石油生产的核心。但是,一些工业专家相信大庆的产量会快速下降,在五年之内资源会枯竭。
大庆还是中国最大和利润最好的企业。1996年,其总收入为53亿美元,远远高于排名第二的中国东北电力集团公司(SSB,ZDQN,1997:277)。大庆税前利润总额为23亿美元,而极为成功的上海汽车集团公司的销售额为25亿美元,税前利润只有5.4亿美元。
大庆的总人口为200万,其中大庆职工人数为25万人,另有80万职工家属。像其他国营企业一样,大庆有一整套庞大的社会福利系统,包括住房、学校和医疗保健,给赖其为生的数十万人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与其他典型国营企业一样,大庆不能自主提高职工工资。但中国1978年以后的改革开放使大庆在政治上有正当理由提高用于社会福利的费用,从那以后,大庆的"社会工资"大幅度提高。大庆现在拥有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设施。住房面积大幅增加,所有大庆职工都住进了以国营企业标准而言也相当宽敞的住房,几乎不用付租金,也不用付采暖费(对一个冬天温度能达零下30度的地区来说,采暖费用是一大开销);大庆还建立了高质量的医疗设施,给个人提供免费高水平医疗;道路维修和公用场地的维护质量也很高。
说大庆是"中国东北的挪威"并不过分。大庆油田长期以来的巨额收入被作为再投资用于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大庆拥有出色的教育设施,从托儿所直到高等教育。最近刚刚完工的中学,其设施可与东亚的任何一座先进学校相媲美。不仅如此,大庆职工还享有免费教育。当石油有可能在相当短的时期内采完以后,大庆将留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80年代中期开始的企业改革允许企业保留相当大比例的利润,这使大庆的雄心越燃越高。90年代建立大型企业集团的深刻讨论和政策试点更给这些雄心增加了推动力,这一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兼并与收购过程的开始,通过兼并,强大的企业变得更强大。1996年,在富有远见的丁贵民的领导下,大庆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改革计划,策略是逐渐脱离油田"技术服务"公司,全力以赴发展一体化的石油和石化业务。这为大庆自主发展成为一个全球巨型企业制定了航向。大庆计划用其累积的丰富财政资源购买国际石油资产,特别是在前苏联。如果得到允许,大庆还准备兼并国内其他油田及一些重大企业,主要目标包括:东北地区的炼油厂、上海石油化学工业有限公司(SPC)和北京燕山石化。
大庆还考虑过与中国化工进出口公司(Sinochem)合并,以给大庆提供与国际市场的直接联系。大庆认识到发展下游业务的重要性,曾计划在沿海地区的高速公路发展加油站网络,通过兼并或收购建立联锁店,还探索过成立自己运油船队的可能性。它与大连港(大庆石油通过大连港出口)就兼并进行过交谈,还与中国最大的汽车公司-- 一汽和二汽进行洽谈,目的是建立合资企业,开发高质量润滑油。如果条件合适,大庆希望把学校、医院和其他社会服务机构交由地方政府管理。
总之,到90年代中期,大庆在国内外发展扩大方面雄心勃勃,目标是使大庆成为一个新的大型一体化石油和石化公司的核心,带领中国这一工业与全球巨头公司进行竞争。策略的重点在于集中全力实行上下游一体化,发展石油、油品和石化产品的核心业务,"通过市场"以兼并或收购其他强大公司为手段来高速发展。
但大庆雄心勃勃的计划受到CNPC总部的坚决反对。如果大庆"通过市场重组"达到了目标,将意味着CNPC的实际消亡。经过激烈讨论,中央政府支持CNPC总部通过行政手段建立全球巨头公司的战略思路,否决了大庆的发展计划。这一决定在中国的工业改革史上意义重大。它确定了石油和石化工业改革道路的一个新的和不同的方向,而且对整个中国大型企业的改革具有深远意义。大庆的计划受挫后,其雄心勃勃的领导被调往CNPC的其他部门,丁贵民成为CNPC的副总经理。
尽管计划遭到了中央政府和CNPC的否定,但大庆仍为1998/99的重组进行了激烈的斗争。中央政府拒绝大庆计划的一个重要后果是使大庆加大了发展"多种经营"的趋势。长期以来,大庆受制于CNPC和中央政府,不能运用大量收入发展石油业务。大庆的年产量受政府计划的严密控制,更不可能考虑与其他石油石化公司的兼并。结果迫使大庆每年用利润留成建立核心业务以外的业务组合。到90年代中期,大庆已拥有遍布中国各地的1000多家下属公司,涉及各种不同工业。八万多职工直接为大庆这些下属公司工作,另有更多的人员分布在大庆投资的联营公司中。仅在山东省,大庆就投资了七亿元。这些下属公司的业务包括房地产、食品加工、塑料、制衣、纺织、航空和汽车配件。其中,很多公司是与跨国公司的合资企业,尤其是与日本和韩国。大庆从多种经营中获得的总收入有可能与从油田获得的收入相匹敌。而大量积累非核心资产是希望建立起大型业务组合,以使大?quot;公民"在石油采完以后也能获得生存和保持繁荣。这些投资与大庆通过投资住房、教育和医疗提高人力质量方面的投资相对应。
三、 下游:Sinopec
(一) Sinopec成立于1983年,是受国务院直接领导的部级企业。它的成立是中国石化工业机构改革的一个重要步骤。Sin opec集中了一批企业,它们联系紧密,但曾分别受石油部、化工部、纺织部和轻工业部领导。Sinopec成立后,还将一部分以前受地方政府管辖的企业纳至麾下。
Sinopec在石化工业的业务全面。覆盖了从原油加工、油品、石化产品、化肥、合成树脂、化纤和橡胶的生产和销售。这些业务与CNPC的业务具有互补性,前者主要经营下游业务,后者集中于上游生产。
在90年代中期,Sinopec的下属生产企业有36家,职工人数65万人。这些企业中有数家相对具有很强实力,而且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上海石化、齐鲁石化、扬子石化和大庆石化等企业占Sinopec总资产的30%。1995年,这几家企业生产的乙烯占Sinopec乙烯总产量的87%。八家大规模炼油厂占Sinopec炼油生产能力的一半以上。
从成立之初到90年代后期,Sinopec一直同时起着三种作用:它是下政府部门,主管中国石化工业的发展;它是一个行业协会,尽力帮助整个行业的发展;它是一家控股公司,控制中国绝大部分石化公司。但上述三种角色互相之间存在着严重冲突。
1. Sinopec作为一个政府部门:作为主管中国石化工业发展的一个政府部门,Sinopec制定第九个五年计划中石化工业的发展规划,也制定这一工业的长期发展目标。Sinopec的目标是确保中国石化工业的生产和技术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意味着新炼油厂的设计加工能力必须在每年500万吨以上,新的乙烯项目的生产能力学能少于每年45万吨。Sinopec还负责引进世界最先进技术,对于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