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要:分析了世界炼油化工产业和技术发展趋势,深入分析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炼油化工业务的技术现状,指出了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特别是资源获取难度和自主创新能力对业务、技术发展的挑战,并从产品结构与产业链调整、统筹优化资源配置、重视海外油气资源开发与下游产业的有机结合、打造更为有效的市场营销及技术配套体系、持续增强炼化自主创新能力等5个方面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炼油化工;业务发展;技术挑战;对策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trends in global refining and petrochemical industry as well astechnologies are analyzed.Base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current status of CNPC’s refining andpetrochemical businesses,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re discussed,especially for thedifficulties in acquiring resources and the impact of innovation capability on our core businesses andkey technologies.Five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in response to these challenges,including adjustingproduct structure and industry chain,planning and optimizing resources and distribution,emphasizingthe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exploration in overseas resources and the development in downstreamindustry,creating more effective marketing and technique supporting system,and continuouslystrengthening the self-innovation capability.
Key words:refining and petrochemical;businesses development;technology challenges;strategy
石油化工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国内最大的原油、天然气生产供应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文简称中国石油)自1998年在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基础上组建以来,不断加大对石油炼制和乙烯生产的投入,在国内炼油和化工产能和市场实力不断增强,为我国石油化工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石油作为国有特大型骨干企业,肩负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政治责任、为社会提供清洁油品和高品质化学品的社会责任、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经济责任。炼油化工是中国石油价值链的中心环节,面对中国石油炼化业务发展的技术挑战,应紧紧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紧密跟踪世界炼油化工发展趋势,开展对策研究,在把中国石油建设成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过程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综合实力的提升作出更大的贡献。
1世界炼油化工技术与产业发展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炼油化工呈现新的发展趋势。概括起来说,通过大规模、基地化、一体化来降低生产成本;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越来越成为炼化产品主要消费市场;新建产能扩张靠近中东等低成本原料产地和亚太新兴市场;关注低碳经济、强化节能减排和追求产品清洁化、高性能化成为炼化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1.1世界炼油化工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炼油和乙烯规模与装置规模进一步增大,炼化一体化、基地化成为新增产能的大势所趋在世界炼油能力不断增长的同时,欧、美、日炼油业界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关闭效益低下的小型炼厂,世界炼厂平均规模不断提高,从1982年的492万吨/年提高到2009年的660万吨/年。世界最大的25家炼油公司合计炼油能力26.37亿吨/年,占世界炼油总能力的60.5%,比1997年提高11.2个百分点。世界炼油能力大于或等于2000万吨/年的炼厂共21座,合计炼油能力达5.71亿吨/年,占总炼油能力的13.1%[1-2]。上述情况表明,世界炼油产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炼油工业趋于大型化。
乙烯工业同样如此,世界乙烯装置以乙烷为原料的最大规模为135万吨/年,以石脑油为原料的最大规模为120万吨/年,2006年沙特阿拉伯的乙烯装置平均规模已经提高到88万吨/年,北美地区和新加坡乙烯平均规模在65~77万吨/年,中国、韩国、日本和印度则在38~52万吨/年[3]。
伴随着单厂、单套装置的大型化,炼油化工一体化、基地化已经成为新增和改扩建产能的大势所趋。美国44%的炼油能力、95%的乙烯能力集中在墨西哥湾沿岸地区;日本东京湾地区炼油能力占全国的38.5%、乙烯能力占全国的55.9%;韩国蔚山地区集中了全国炼油的32.1%、乙烯的20.2%;比利时全部炼油和乙烯都集中在安特卫普[4]。这些集中建设的大型炼化一体化基地,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加强核心业务,加速向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经济转移,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产业区,最大程度实现了各种原料、产品和公用工程的互供和共享,实现了上下游一体化,资源得到更加有效和集中的利用,较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
1.2亚太特别是中国越来越成为炼化产品主要消费市场美国研究与市场咨询公司近期发布的题为《2020年轻质烯烃市场预测》的研究报告指出,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主要的乙烯和丙烯市场。
中国政府实施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使得石化产品的未来需求更加旺盛。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乙烯、丙烯需求将增长15%,占全球需求的51%;2008年北美占全球乙烯、丙烯需求份额的26%,预计2020年下降到18%;2008年欧洲占全球乙烯、丙烯需求的20%,预计2020年下降到15%。同时,亚太地区汽车消费的迅速增长,使得油品的消费大幅提升。2009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消费大国。中国、印度、巴西等目前人均油品和化工产品消费较低但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正在成为世界石油化工产品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4]。
1.3新建产能扩张靠近中东等低成本原料产地和亚太新兴市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发达国家石化产品生产外移和亚太新兴经济体需求强劲拉动以及中东原料产地石化工业的崛起,世界炼化化工生产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IEA预计,2014—2015年北美和欧洲的炼油能力将减少25%和30%;Deloitte咨询公司预计,未来5年美国将有1亿吨/年的炼油能力被永久关闭;JBC能源咨询公司预测,到2020年欧洲将减少1.14亿吨/年的炼油能力,原油加工量将下降67%。与之相反,亚洲发展中国家和中东地区将继续扩大能力以满足强劲的油品和石化产品需求增长。Wood Mackenzie咨询公司预计,到2015年亚洲将新增6亿吨/年的炼油能力;OPEC预测,到2030年全球新增炼油能力将达到9亿吨/年,其中5亿吨/年来自亚洲,预计中国将大力提高国内炼油能力,将从2011年的4.05亿吨/年增至2015年的5.5亿吨/年,并将新建若干座2000万吨/年的炼厂;FACTS咨询公司称,由于印度政府对国有炼厂大力扶持、柴油燃料短缺以及多数炼厂出口竞争力较强,印度炼油商将保持较高的炼厂开工率[5]。乙烯工业同样如此。美国是目前世界最大的乙烯生产国,2006年乙烯产能为2794万吨,占世界比例已由2001年的32%下降到23.7%;而中东地区2006—2012年将陆续有21套新建乙烯装置投产,占世界同期新增产能的45%。
目前,亚洲石化工业占全球市场份额已从过去的15%增加到35%,预计未来15年内将扩大到50%以上,日益成为世界石化产业发展的中心[6]。
1.4关注低碳经济、强化节能减排和追求产品清洁化、高性能化成为炼化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炼油化工在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提高石油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清洁利用程度,强化节能减排,关注低碳经济,实现石油化工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和环境保护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炼化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衰退,面对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和油价振荡,世界各国均将确保能源安全、发展新能源和鼓励节能减排作为经济恢复计划的投资重点。在油气价格持续多年高位运行的形势下,新能源开发利用力度显著加大。2008年以来美国、欧盟国家、日本、韩国、巴西等相继出台相 [1] [2] [3] [4]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