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国际贸易
   中国制造业贸易模式变迁的工资差距效应      ★★★ 【字体: 】  
中国制造业贸易模式变迁的工资差距效应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5 19:21:18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提要: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不变系数的静态面板模型,考察了我国制造业从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的变迁对行业间工资差距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在制造业贸易模式的变迁中,出口扩大了行业间工资差距,而进口缩小了行业间工资差距。(2)制造业贸易模式变迁主要通过价格机制扩大了行业间的工资差距,而技术机制和个体机制的影响则不显著。

  关键词:贸易模式,工资差距,价格机制,制造业

  一、文献综述和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深入,制造业不同行业和部门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模式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从1996年的0.45降至2009年的0.35,产业间分工格局继续强化,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则分别从1996年的0.64和0.66上升至2009年的0.71和0.69,产业内分工格局进一步加强。在我国制造业从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分工变迁的过程中,两种贸易模式制造业间的工资差距也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从1996年的32.11元扩大到2009年的426.81元。制造业贸易模式变迁中伴随着工资差距的扩大,这一现象在其他国家也屡见不鲜。“按照国际分工发展的历史顺序,国际贸易主要经历了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两种模式,不同贸易模式对工资差距的影响和传导机制各有差异。

  斯托尔珀和萨缪尔森(Stolper and Samuelson)认为,南北国家间的产业间贸易会扩大发达国家高低技能劳动者间的工资差距,而缩小发展中国家的工资差距。伍德(Wood)的研究表明,南北贸易通过降低发达国家对低技能劳动的需求确实扩大了其工资差距。在这里,高技能劳动者被定义为具有大学及其以上教育水平的劳动者,低技能劳动者则被定义为具有高中及其以下教育水平的劳动者。然而,拜尔等人(Beyer et al)的研究却发现,产业间贸易通过提高发展中国家对高技能劳动的需求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了其工资差距。喻美辞发现,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类似,对外贸易也导致了中国制造业行业间工资差距的扩大。王云飞则进一步证实,国际贸易对我国区域间收入差距也存在扩大作用。

  产业间贸易强调国际贸易主要通过影响进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价格机制)影响一国的工资差距。利莫(Learner)发现商品价格变化对美国低技能工人相对工资下降的解释能力可以达到40%。而罗伯逊(Robertson)认为墨西哥高技能工人相对工资上升的50%是由低技能劳动密集型商品相对价格的降低引起的。斯劳特和斯沃根(Slaughter and Swaged综述了价格机制的已有研究,认为现有研究过多关注内生价格变化对工资差距的影响,而对外生价格变化的影响关注不足。

  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国际分工从产业间向产业内的转换,基于克鲁格曼(Krugman)对产业内贸易的分析框架,迪努波罗斯等人(Dinopoulos et al)和奈瑞(Neary)分别在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市场条件下证实了产业内贸易也是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工资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与产业间贸易不同,产业内贸易强调独立于国际贸易之外的外生技术进步(技术机制)对工资差距的重要影响。克鲁格曼强调要素偏向型外生技术进步对工资差距的影响,而利莫则强调部门偏向型外生技术进步对工资差距的影响。许(Xu)调和了二者的争论,认为技术进步的类型取决于技术进步发生的范围以及产品和要素的替代关系等多种因素。

  此外,伯纳德和詹森(Bernard and Jensen)的研究发现,贸易自由化导致的企业出口偏好的变化(个体机制)也会影响企业间的工资差距。

  尽管已有的文献对国际贸易的工资差距效应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仍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已有文献较少从国际分工的角度考察贸易模式对一国工资差距的影响;第二,囿于发展中国家进出口价格数据的缺乏,已有文献对国际贸易影响工资差距的价格机制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研究不足,更缺乏对中国的经验研究;第三,已有文献较少从微观层面考察企业的进出口行为对工资差距的影响。

  鉴于此,本文选取我国制造业的27个细分行业作为研究对象,从价格机制、技术机制和个体机制三个角度全面考察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形式的变迁对行业间工资差距的影响,并就如何缩小行业间工资差距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贸易模式变迁中我国制造业行业间工资差距的扩大

    (一)我国制造业贸易模式的变迁

    从历史和逻辑的发展进程来看,到目前为止,在最终产品层面上,国际贸易主要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前者侧重于不同产品间的分工和贸易,而后者侧重于相同产品间的分工和贸易。本文也主要用这两种贸易模式来考察我国制造业贸易模式的变迁。

  根据经验研究的惯例,本文采用劳埃德一格鲁贝尔指数(以下简称GL指数)来划分我国制造业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两种模式。GL指数的取值范围为:0≤GL≤1,GL的数值越接近1,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反之,则相反。

  笔者计算了归结后的中国27个制造业细分行业1996-2009年间的GL指数,根据经验研究的做法以GL=0.5作为区分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的分界线,GL≥0.5的产业可以认为是以产业内贸易为主的行业,GL<0.5的产业则可以认为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的行业。

  1996年和2009年,我国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平均产业内贸易指数分别为0.55和0.53,27个细分行业中产业内贸易行业的个数分别为17个和15个。可见,从总体上看,我国制造业贸易模式的变迁并不显著,但具体到不同行业,则差别较大。1996-2009年间,产业内贸易程度降幅超过20%的行业有纺织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医药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行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产业内贸易程度升幅超过50%的有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主要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为主。

  进一步的,借鉴喻美辞对制造业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三个部门的分类方法,笔者分别考察了这三个部门贸易模式的变迁。从表1可见,三个部门中,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是不断下降的,从考察期初的0.45降至期末的0.35,降幅达到22%,说明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一直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并且产业间分工的程度有所加深,这是由我国低技能劳动丰裕、劳动力成本较低的比较优势所决定的。考察期内,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平均产业内贸易程度是三个部门中最高的,比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高出6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国的外贸和经济增长还比较倚重资源和资金投入,技术进步的作用还未完全发挥,增长方式的转型还不彻底。


  (二)我国制造业行业间工资差距的扩大

    以我国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1996-2009年间GL指数的均值为基础,根据上述贸易模式的划分依据,笔者将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划分为两类(其中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的行业有9个,以产业内贸易为主的行业有18个)考察我国制造业两种贸易模式行业间的年工资差距。

  如图1所示,1996-2009年,我国产业内贸易行业的平均工资普遍高于产业间贸易行业的平均年工资,并且二者之间的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2003年最高达到605.28元。之后,由于产业间贸易行业中烟草行业的工资出现畸高增长,从而拉高了产业间贸易行业的平均工资,以至于超过产业内贸易行业的工资水平。这一现象在2006年尤为突出,该年烟草行业的年平均工资陡升至80101元/人,从而将产业间贸易行业的年平均工资提升至22208.67元/人,比上一年上涨了三成多,使得行业间年工资差距高达-3588.22元。考虑到烟草行业高垄断的特殊性质及其工资增长的非平稳性,如果排除这一特殊因素

[1] [2]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浅析欧债危机与我国进出口贸易 钱逸夫

  • 下一篇文章:贸易与收入不平等关系研究新进展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中国制造业贸易模式变迁的工资差距效应”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中国制造业贸易模式变迁的工资差距效应”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深刻...
  • ››对外的贸易 影响就业的实证 研究分...
  • ››外商 直接 投资对我国 收入分配的影...
  • ››美国的农业 出口与 粮食援助政策解...
  • ››国际 保理:中小型出口企业在应对金...
  • ››河北纺织出口企业现状分析
  • ››中美贸易摩擦研究综述
  • ››基于信息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策...
  • ››人民币升值对镇江市出口型企业影响...
  • ››河北省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研究
  • ››对外的贸易 影响就业的实证 研究分...
  • ››美国的农业 出口与 粮食援助政策解...
  • ››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深刻...
  • ››外商 直接 投资对我国 收入分配的影...
  • ››国际 保理:中小型出口企业在应对金...
  • ››中国制造业贸易模式变迁的工资差距...
  • ››中国制造业到底如何定位——兼与刘...
  • ››中国制造业的困境与突围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