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基本经济
   区域能源消费水平的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分析      ★★★ 【字体: 】  
区域能源消费水平的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分析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5 19:18:42   点击数:[]    

五”期间,中国GDP年均增长超过11%,而能源消耗年均增长6.8%左右,万元GDP能耗下降19.1%,以较低的能源消耗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分别来看各地区的能源消费强度情况,经济相对落后、资源相对充裕的西部地区,能源消费强度较高,2008年,宁夏、青海、山西、内蒙、甘肃五省的万元GDP能耗均超过2吨标准煤,而北京、浙江、上海、江苏、福建、江西、广东、海南、天津等省市的万元GDP能耗已达到1吨标准煤以下。

不能仅以能源消费总量的大小来评说一个区域能源消费水平的高低,区域人均能源消费量和能源消费强度是可以用作比较区域之间能源利用效率的相对值指标,但也并不能说这两个指标统计数值相同的区域,其节能降耗的空间也相同。中国已经有很多专家学者利用区域能源消费总量、区域人均能源消费量、区域能源消费强度作为基础指标,进行关于区域能源消费水平的相关数理统计和模型研究分析。张晓平以中国大陆30个省市区2005年能源消费多项指标为依据,构建了能源消费规模份额指数、能耗强度指数、增长速度指数、综合消费指数,分析得出结论:中国能源消费规模份额指数的区域差异呈现明显的“东高西低”的特征;能耗强度指数的区域差异表现出明显的“西高东低”特征;能源消费增长指数较高的地区多是近年来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地区;山东、内蒙古、河北、山西、宁夏、江苏能源消费占全国消费总量的份额大、能耗强度高、增长速度快,对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及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较大,天津、上海、海南、福建及江西等省市能源消费综合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区域能源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

分析区域能源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不仅需要考虑影响当前区域能源消耗量、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效率的因素,还要考虑影响未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需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分阶段对中国能源消费水平的变化进行跟踪研究

研读各类分析区域能源消费水平的论著,发现不同的文章因视角或选用的样本不同,所重点解析的影响区域能源消费水平的因素是不同的,较多学者聚焦于能源消费强度指标来分析能源消费效率的影响因素,比如:国涓等以实证分析为依据,提出市场化程度是影响区域能源消费强度的长期因素,短期而言,固定资产投资对高增长高能耗、低增长高能耗、高增长低能耗地区的区域能源消费强度影响显著。张晓平强调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工业化程度、地区经济重型化程度与地区能源消费强度直接关联,指出地区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将增加能源消耗强度。还有大量研究分析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能源价格、所有制结构等因素对中国不同能源强度区域的不同影响。

笔者认为,影响区域能源消费水平的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且对处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经济区域来说,各种因素对区域能源消费水平的影响力是不同的,着眼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来解析区域能源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针对当前中国现阶段东西部地区能源消耗差异与现状,应该重点关注区域特点、产业结构、能源价格与税收机制、节能绩效评价机制对区域能源消费水平的影响。

(一)区域特点

第一,区域发展阶段及水平。区域发展阶段的差别在本质上是经济基础、技术进步、管理水平、市场化程度、城镇化进程等方面的差异。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客观现实,而且将长期存在。否认或期望消灭这一差别,既不符合现实也不可能。发达地区由于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居民收入水平高,汽车普及率高,其能源消耗中石油、天然气、氢气(未来车用能源的方向之一)比例较高;而欠发达或落后地区,产业结构提升缓慢,居民收入较低,其煤炭、生物质能源的比例相对较高。贫困地区目前家庭生活能源依然停留在木材、秸秆、动物粪便等初级层次的所谓生物能源层次上。消耗何种能源,与其收入水平紧密相关。

技术水平影响能耗水平。同为炼油厂,由于技术来源、建厂年代、装置组成、加工方案等的差异,以及信息化水平的不同,造成炼油厂之间能耗的差异。经济基础好的地区更容易吸引外部优质资源,促进本地人员素质及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直接影响到技术操作、节能措施的执行程度。2006年,某集团公司炼油企业中,平均综合能耗为60kgEo/t,最高的则超过90kgEo/t,最低则为53kgEo/t。由此可见,同一行业,由于技术、管理水平的区别,能耗水平是不同的。

区域发展阶段对区域增加值的影响体现在区域资金供应、技术支持、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环境等方面。

第二,交通运输及能源网络设施条件。中国地域广阔,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差异巨大。公路、铁路、水路交通运输条件在区域之间的差别,电力、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管道运输网络的布局与完善程度的差异,直接影响到能源的供应能力与消费水平。例如:沿海地区借助便利的港口优势、管道优势,不仅有众多的炼油厂就近供应成品油,还可能以相对低成本进口油气、煤炭;由于运力瓶颈制约,加剧了部分区域在旺季出现的“油荒”。

第三,能源禀赋。能源的资源分布在区域之间是不平衡的,导致其勘探开发、生产加工、供应在区域之间的不平衡,产煤的省份或地区,煤炭的后加工如煤化工,以及煤炭的消费,就具有就近加工、就近消费的客观要求和便利性,往往能源禀赋越丰裕的地区能源消费强度越高,这种客观上的合理性,在交通运输条件的制约下愈显突出。

第四,人口因素。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们的生活方式都会造成不同区域能源消费水平的差异。人口增长直接导致能源需求量的增长,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增加能源供给的压力也随之增大。

(二)产业结构

总体分析,产业结构是影响一个国家和区域能源消费量和消费强度的关键因素。产业结构体系是由多产业、多层次形成的。

首先,产业结构可以分为第一、第二、第三次产业,分别对应于农业及采掘业、制造及建筑业、服务业,这是第一层次的三次产业结构分类。

第二层次的产业结构,是产业结构的细分,可以称为亚产业结构。以第二次产业为例,制造业中,可以分为石油天然气、化学纤维、纺织、机械加工等亚产业,即我们通常所指的较大范畴的行业。两个区域即使在第一层次上三次产业比重接近,由于亚产业构成不同,加工对象和能源消耗的差异必然影响该区域的能源消耗总量和结构。

对亚产业进一步细分,可以延伸到通常意义上的行业直至产品层次。如:石油天然气作为亚产业,可以分解为以下行业: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石油炼制、化工产品生产与销售、成品油销售等。再对石油炼制行业分解,又可以划分为燃料油型炼厂、燃料一润滑油型炼厂、燃料一化工综合型炼厂等。而石油炼制从产品角度,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成品油、化工轻油、沥青、液化石油气、石蜡、硫磺等。成品油再细分为汽油、柴油、煤油等;汽油最终分为90#、93#、97#等多种牌号的产品。

在分析能源消费时,企业则是一类重要的研究对象。因为企业尤其是制造业,既是能源产品的生产者,又是重要的消耗者。

不同产业(包括亚产业、行业、企业)特点决定了能源消耗的水平和结构。制造业能耗高,服务业能耗低。重化工业集中的区域,能耗必然高。钢铁、水泥行业是高耗能行业,轻工、纺织行业相比较耗能稍低;全流程的炼油厂加工链长,装置的复杂系数高,其能耗较高,而以燃料油为原料的众多地方炼油加工企业,能耗相对低一些。应当引起注意的是,与国外比较往往会发现,中国服务业的能源消耗是比较高的,酒店、写字楼尤为明显。

产业对区域增加值的影响体现在:产业及亚产业、产品、企业经营范围等的构成,产业盈利水平或产业利润率,以及产业的景气阶段,产业技术水平、信息化水平、管理水平等。其中,产业景气因素对周期性行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浅析通胀预期、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之间的联系 郑华钧

  • 下一篇文章:当前我国粮食供求形势与中长期趋势,程国强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区域能源消费水平的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区域能源消费水平的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宏观经济学50年发展与论争(二)
  • ››宏观经济学50年发展与论争(一)
  • ››拆迁的经济学分析
  • ››宏观经济学50年发展与论争(三)
  • ››浅谈导数在经济中的应用
  • ››坚决支持国企产权改革,坚决反对掌...
  • ››十一五规划中的改革重点
  • ››市场经济的基本问题
  • ››李嘉图与詹姆斯·穆勒和马尔萨斯
  • ››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的基本思路...
  • ››区域能源消费水平的评价指标及影响...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