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基本经济
   西经版·价 格 运 动 四 大 规 律      ★★★ 【字体: 】  
西经版·价 格 运 动 四 大 规 律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3:32:23   点击数:[]    

品得到的价值,我们称之为分配价值,它代表商品分得社会财富的多少。商品的均衡价格由其分配价值决定,与商的劳动价值没有直接联系。任何商品(严格地讲,应是任何产品)的劳动价值不等于其分配价值,但是社会中劳动价值总量等于分配价值总量,否则货币不是贬值就是增值。确切说,劳动价值总量等于分配价值总量是由守恒律决定的。可见,价格不代表商品的效用有多少,而是代表商品(者)要分得的社会财富有多少。价格是分配符号,也许这太超出我们的经验系统,但这是真的。如一副教授晋为正教授后其工资陡涨,但其贡献没变;如总统的稀缺度在各国一样,都是独一无二,但工资大不一样;如理发在各国差异不大,但价格大不一样;如工会要求涨工资在本质上也就是要求多分得一点财富,等等,对这些现象我们只有从“价格是分配符号”角度才能理解。任何商品的价格都与群体总体经济水平息息相关。

分配总是依一定分配标准进行的,各消费者(或消费要素)直接争夺的是分配标准,而非财富,这是因为拥有的分配标准越多分得的财富越多。分配标准就是分配财富的股票。社会中有很多分配规律,每个规律都有其特定的分配标准。劳动、供求、稀缺、权力、职位、名气都是以分配标准的身份决定价格的,这就是说在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中引进分配理论后,其原理仍然有效。同样是总统,在中国的工资没有美国高,不是其权力在美国大一些,而是在于美国的人均财富量多一些。这是平均分配决定的。但是美国副总统的工资比总统工资低则是由于权力大小不一样所决定的,这则由西经说明。

二、价格互动规律

分析一、由正比(递增)导出反比(递减)。

  这里我们以例证的形式,且先从最简单、最特殊的例子开始,逐步分析,然后导出价格互动规律。

  在分析之前先给定一个假设,即价值(商品量)与生产率成正比③。

  例如,社会中只有A、B两部门,它们的产量为 mA= mB= m,它们的价格为JA = JB =10k/件,两部门劳动人数相等,问A部门生产率提高1倍后,A、B的价格?其中,k为价值至货币转换常量,等于单位货币价值量的倒数。纸币是以其代表的商品量为其价值量的。

  不难知道,两部门原来创造的价值为10mk。

  按假设的正比关系,A部门生产率提高后创造的价值为20mk,多创造了10mk的价值。这多创造的10mk的价值要交给社会,在社会中平均分配④。

  由于两部门的人数相等,所以10mk的价值平均分配后,两部门各得5mk。

  于是,A部门创造的价值被分走5mk后,剩下价值20mk-5mk=15mk;B部门得到5mk的价值后,有价值10mk+ 5mk = 15mk。

  由于A部门的产量增加了1倍,所以A的价格为:

      JA′ = 15mk ÷ 2m = 7.5k/件

  由于B部门的产量还是原来那么多,所以B的价格为:

      JB′ = 15mk ÷ m = 15k/件

  于是,A与B的交换关系为:

      A : B = 15 : 7.5 = 2 : 1

  分析到此,可能会有人对这个结论不习惯,因为他们发现实际中许多商品的价格是与生产率成反比降低的;也有人会想起传统的没有考虑技术因素时的递减或反比关系⑤。对于不习惯,这里先提醒一下,请注意到有些商品的生产率提高后其价格还要上涨,如粮食和房子。具体分析后面再说。对于传统的反比关系,此时有JA′ = 5k / 件,反比降低;JB′ = 10k / 件,不变。于是A与B的交换关系为:

      A : B = 10 : 5 = 2 : 1

  那么,A : B = 15 : 7.5 与 A : B = 10 : 5 两种交换关系谁符合实际呢?将货币加进来后便有答案。

  在 A : B = 15 : 7.5 的交换关系下,货币对A的购买力增强,对B的购买力减弱,且增强量正好等于减弱量,于是社会中货币的购买力不变,货币既不增值也不贬值。

  在 A : B = 10 : 5 的交换关系下,货币对A的购买力增强1倍,对B的购买力不变,于是社会中货币的购买力增强,货币增值。

反比(递减)关系是对实际经济现象进行观察得出的结论,其论证中有一系列不恰当的假设。反比关系可由正比关系直接推导出来。

  我们对 A : B = 15 : 7.5 这个交换关系不习惯,是因为这里分析的是特例。当将部门数扩展为n个,该例子接近实际时,有:A部门多创造的10mk的价值将在n个部门中平均分配,每个部门分得 10mk ÷ n 的价值,于是有:

    JA′ = 5k + 5k÷n     JN′ = 10k + 10k÷n

  由于社会中有成千上万个部门,所以 5k÷n 、 10k÷n 可以忽略不计,于是有:

    JA′ ≈ 5k , 反比降低;

    JN′ ≈ 10k , 不变。

  现象从来掩盖实质,凭我们的直觉很难将 5k÷n 、 10k÷n 这样的微量观察出来,于是便有传统的反比关系。经典的反比(递减)也是只考查某个部门时得出的,只有一点微量没被他们看出来。

分析二、价格互动规律定义。

  但是如前所述,由于经济系统是混沌系统,所以简单将这种由一个部门得出的反比(递减)推广至全社会,十之八九会出错。显然上面的例子还仍然是一种特例,因为实际情况是,A部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其它部门的生产率也要提高,只是提高的速度各不相同罢了。

  很显然,其它部门的生产率提高后多创造的价值,也将按同样的法则在社会中平均分配。若令其他部门创造的价值分配到每件A中的量分别为x1、x2……xn,则有:

    JA′ = 5k + 5k÷n + x1 + x2 +…… xn

  由于 5k÷n 在实际上是属于数列x1、x2……xn的,所以有:

    JA′ = 5k + ∑x

  ∑x 便是分配因子,分配因子反映各部门生产率提高速度的平均情况。

  A的价格是上升还是降低,其本身的生产情况是作不了主的,还与分配因子有关。当 ∑x > 5k 时,A的价格大于10k/件,上升;当 ∑x < 5k 时,A的价格小于10k/件,降低。

  若将例子中的价格、生产率的提高速度都用符号代替时,便有:

    J′ = J/(1+δ)+ ∑x

  这便是均衡价格的求算公式的基本模型,其中,J为前期价格,J′为本期价格,δ为该商品生产率的提高速度,等生产率提高幅度除以提高所用的时间。如甲商品生产率每年提高1倍,乙商品生产率每两年提高1倍,则甲商品生产率提高速度快,从而其价格降低速度也快些(假设∑x的影响不大)。

  从模型中可以看出,一商品的生产率提高后,其价格是升还是降,取决于其生产率的提高速度与社会各部门生产率提高速度的平均水平之间的相对关系。只有生产率的提高速度大于社会平均速度的商品,其价格才能降低。反之,即使生产率提高了,其价格还要上涨。近二十年来,我国的农业、蔬菜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的生产率总体来讲是在不断提高的,但是其商品的价格却不断上涨。这里的原因就在于这种相对关系。因此有:凡长期发展较慢的部门(以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更新速度----即生产率提高速度为依据),其商品的价格不断上涨。

  在生产方式相同(相似)的情况下,或生产率相同(相似)的情况下,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地方其价格不同。在发达的地区和国家,由于其它部门的生产率较高,有更多的价值分配过来,于是其价格高。反之其价格低。如蔬菜、理发、搬运、计算机、卫星的价格,在武汉比在北京低,在北京比在香港低;在中国比在日本低,在日本比在美国低。因此有:凡生产方式相同的商品,其价格在经济落后的群体(或地区、国家)低,在经济发达的群体(或地区、国家)高。

  这个结论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任何国家既要理智地对待倾销和反倾销,也要随时准备打经济仗,在国界存在(或国界强硬)的条件下,这是一个不可解决的矛盾。我国往往在发射导弹、卫星后就要吹嘘一番,我国比美国用的钱少得多,我国科技人员了不起,其实这是再正常不过的。

  平均化规律的实质是:生产领域因技术因素的进步而多创造了价值(财富),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透过历史的表象——探求国家强盛之道

  • 下一篇文章:市场经济的基本问题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西经版·价 格 运 动 四 大 规 律”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西经版·价 格 运 动 四 大 规 律”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宏观经济学50年发展与论争(二)
  • ››宏观经济学50年发展与论争(一)
  • ››拆迁的经济学分析
  • ››宏观经济学50年发展与论争(三)
  • ››浅谈导数在经济中的应用
  • ››坚决支持国企产权改革,坚决反对掌...
  • ››十一五规划中的改革重点
  • ››市场经济的基本问题
  • ››李嘉图与詹姆斯·穆勒和马尔萨斯
  • ››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的基本思路...
  • ››西经版·价 格 运 动 四 大 规 律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