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基本经济
   评点中资银行可能的掘墓行为      ★★★ 【字体: 】  
评点中资银行可能的掘墓行为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3:26:55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随着中国金融业“入世过渡期”的即将结束,中资银行加快了自身改革的步伐。近期引起反响比较大的动作有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境外上市、小额账户收费等与国际并轨的做法,这些举措是能够让中资银行涅磐重生,还是加速了为自己掘墓,还需要深入分析和时间验证。


  虽然我们都希望中资银行能够如愿以偿地在改革中发展壮大并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但笔者认为中资银行近两年的一些举措值得忧虑,并对此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潜在的心腹之患——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


  2005年中资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运动如火如荼,各个银行争先恐后,大部分中资银行已经引进或者正在协商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哪家银行要是不引进至少一家境外战略投资者似乎有一种“嫁不出去的老姑娘”的压力。


  境外战略投资者所占股份的比例也在不断松动之中:先是深圳发展银行被战略投资者新桥控股公司实际控制,接着是广东发展银行准备把超过50%的股份出售给外资银行,不久前建行外资持股已超25%上限,银监会对此未置可否,而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近期的讲话中暗示外资入股中资银行比例可能会提高。


  近期有学者指出外资在中国银行总资产中的比重不过1.7%,不值得忧虑,应该进一步提高外资银行在中国银行业中的比重,似乎占到5%或者10%也不高。可以需要注意的是,银行业是个特殊的行业,中国银行业的平均资本充足率还不足8%,如果外资占到银行业总资产的5%,几乎可以控股整个中国银行业。从资本金角度看,目前外资占国内银行总资本的比例已经达到15%,过去18个月里,外国投资者在中国银行业共投资170亿美元。所以外资已经在中国银行业中形成重要的存在,对这些银行的管理决策将发生重大影响。


  俗语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现在外资已经打入中资银行内部,成了中资银行有机体的一部分,成了大脑或者心脏的一部分,会不会发生严重的排异反应还不好说,但肯定是有的,因为外资这部分器官的神经中枢在国外。近期西安商业银行内外资角力,已经导致该银行行长下课已经出现了这种苗头。内外资对控制权的争夺将会成为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可能严重影响该银行的运作效率,外资不能取得控股权或者实际控制权,想根本性地提高中资银行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是一种单厢情愿,尤其在2007年以后外资银行可以设立独资分支银行之后,那些战略投资者更不会积极改善中资银行的运营效率。


  在引进战略投资者之后,即使在境外上市之后,中外资承担的权利义务还是不平等的。银行改制成股份制商业银行并上市之后,内外资在利润分配方面应该是按股份比例分配,但是在破产的时候承担的义务是双重的,一方面要赔偿国内外存款者,另一方面要补偿股东。在股份公司制度下,对股东的破产补偿是按照有限责任原则补偿的,即补偿其他债权人之后,如果有多少剩余财产就按比例给股东补偿多少,但是对该银行的存款者来说,却是承担几乎无限责任,从国际经验看,即使该破产银行无力全额补偿,往往是由国家出面来兜底,即通过财政或者政府性质的存款保险公司对众多存款者进行补偿。这样,在对存款者的补偿中,境外战略投资者往往负有限责任,即以其投资额度为限;但中资方面需要则负无限责任,股份银行不足以补偿时,而最终买单者可能还是国家。所以不要以为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战略者并且在境外上市之后,就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国家就可以不管了,可以任其自生自灭了,从社会稳定的角度看,国家是不会让关键的银行破产的,即使破产也要国家处理后事。


  这样看来,当前出售给外国银行的银行股份的确有贱卖的嫌疑。我们一定要看到,改革的成本已经让国人来承担了,政府已经剥离、承担了国有银行的大量不良资产,很多银行大量裁员,仅工商银行一家就为改革准备,下岗了20万人。整个社会为银行改革付出了巨大成本,因此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在价格上应该适当反应这部分成本。所以改革的收益不能只给外资银行享受,同样应该尽可能让国人来享受。招商银行的例子表明,只要引入竞争,哪怕竞争的结果是参股的都是国内投资者,也未必造不出好的治理结构。


  中资银行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的一个直接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便于境外上市,在上市前的改制中,外资目前可以获得最多25%的股份,但在上市之后,由于股权是分散的,这些战略投资者完全可以通过国外分支机构或者关系机构在二级市场上继续收购该上市的中资银行的股票,从而使其实际持有的股份不断突破中国银行监管部门规定的上限。并且在以后的增资扩股中,如果国家不支持,那么中资可能没有财力和外资同比例增加资本金,可能造成外资股份相对上升。此外,三大国有商业银行都接受了中央汇金公司的外汇储备注资,在上市之后,汇金公司倾向于减持和转让其持有的国有商业银行的股票,这样经过多次倒手之后,难保这些股份不落入该国有银行的战略投资者手中,如果这些战略投资者最后通过各种手段取得大量股份,从长期看,很可能控股或者实际控制这些银行,而这样将会对我国的金融安全产生重大威胁,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也将大打折扣。


  当前世界的霸权已经超越了实物贸易,而是以金融霸权为主导。我们可以看到南美韩国数十年积累的财富可能因为一场金融危机而几乎全部转移到了某些发达国家手中。所以我国要高度重视金融安全和金融稳定,大量的外资在我国银行业中的存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请客容易送客难,对其消极作用要严加防范。如果在适当的时间内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那就应该考虑把这些外资成分踢出去。比如在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时候,不要那么优惠,不要把卖身当作一种成就。让外资入伙的条件应该是让其提供中资银行希望得到的各种软硬能力,否则就不要进来。进来之后如果对银行的运营效率没有明显改善,那么在冲销新产生的坏账的时候将优先冲销外资的资本金。或者规定没有中资或者中国银行监管部门的同意,不能同比例增资扩股,以保证中资持有的股份在没能力增资的条件下不被稀释。


  当前银行业改革的情况是,银行业象是中国养不大的白痴儿子,中国爸爸有点丧失耐心了,于是让他去和精明的外国人合伙做生意,一起赚钱。但是如果这个白痴儿子总是被外国人控制、欺负、甚至谋杀了,中国爸爸能坐视不管吗?如果没有一个合格的监护人,这个白痴儿子的种种举动有可能是在为自己掘墓,也可能在给整个中国掘墓,到以后发生问题的时候,这个儿子可能会推脱说是银监会和人民银行推动他这么做的,从产权角度看,银监会和人民银行也不过是个保姆或者丫头,因为中国爸爸是一个抽象的国家,而这个时候,把这个保姆或者丫头枪毙了也于事无补了。从银行业的地位和中资银行经营前景看,用国家资源制造一个“人造美女”把她嫁出去,并没有完事,国家这次注资和剥离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也不会是“最后的晚餐”。


  二.可憎的面目之痒——小额账户收费


  国内垄断机构的市场化改革往往以与国际习惯做法接轨为遮羞布,而收取种种费用。其实以中国建设银行和北京银行为首的“小额账户收费”只是系列与国际接轨活动的一项小举动,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在敏感的时候搞这些小动作可能得不偿失,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这些银行在中国公众中的形象,中国广大老百姓痛恨的“嫌贫爱富”的帽子已经戴在了中国一些银行头上。中国建设银行等银行也许觉得只要抓住了主要矛盾,即抓住了重大的企业客户就可以了,没把那些个人小客户看在眼中。但是这些企业大客户也是由个人组成的法人,个人的感受会影响到企业的行为,比如某个大公司的管理人员和财会人员对建行的“嫌

[1] [2]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致美国经济学朋友的一封

  • 下一篇文章:左大培"高见":将经济学之争引向"权力之争"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评点中资银行可能的掘墓行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评点中资银行可能的掘墓行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宏观经济学50年发展与论争(二)
  • ››宏观经济学50年发展与论争(一)
  • ››拆迁的经济学分析
  • ››宏观经济学50年发展与论争(三)
  • ››浅谈导数在经济中的应用
  • ››坚决支持国企产权改革,坚决反对掌...
  • ››十一五规划中的改革重点
  • ››市场经济的基本问题
  • ››李嘉图与詹姆斯·穆勒和马尔萨斯
  • ››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的基本思路...
  • ››评点中资银行可能的掘墓行为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