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基本经济
   需求引领之下的分工发展(2)      ★★★ 【字体: 】  
需求引领之下的分工发展(2)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3:24:23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分工理论中似乎也对私有权的问题不够重视。事实上,在不同私有权者之间的分工并不一定能造成效率的提高,比如农民和工人。如果都是私有权者,农民将占有绝对的控制交易权力,可以将交易价格推至价格区间的对方低限上,因为农民可以不使用机器,但是工人不可能不吃粮。这种在不同的所有者之间的分工,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大脑之间的分工。当事情在两个所有者之间进行的时候,就有一个所有权问题存在,也就是说有交易存在,那么就会产生交易费用。
  而企业内部的分工问题就不涉及到私有权问题,它是在一个所有者领地之内进行的分工。员工的劳动服务在企业内部的安排,实际上是厂商对自己以及购买的劳动的使用,是在使用他自己的东西。这种分工就像一个人的左手和右手、手和脚之间的分工一样,都隶属于大脑指挥。是一个大脑对自己所属工具的分类使用。由于不涉及到私有权问题,因此也就没有交易和交易费用。
  事实证明,两个“脑袋”之间的分工由于强调了私有权的不可侵犯性从而导致的是制约作用的扩大;而两个手的分工才会导致效率的提高。其中原因就是信息传递问题和权力制衡的存在。一个脑袋没有信息传递的障碍和信息衰减问题,而两个脑袋就存在这个问题。脑袋越多,信息传递层次越多,失真和衰减就越严重。
  以此看来,平行的扁平管理结构并不见得像现代管理学中所认为的那样,比垂直领导的效率高。在垂直结构当中,上级对下级的指挥是权威的、绝对的,信息的接收和执行是绝对的,下级不具有是否接收和执行的考虑选择权力;而在扁平的结构当中,相互之间不具有上下级关系,形成权力制衡从而导致信息传递不畅。

  虽然生产规模扩大不一定导致分工进行,而市场规模的确限制了分工。但是,人们往往注意市场规模的总体无限扩展性,而忽略了市场规模的微观结构方面。事实上,这种忽略仅仅是经济学理论方面的,而时时刻刻紧盯着需求变化的制造业厂商早已注意到了这种趋势。我的一个同学国内在某大汽车厂的总装线上当生产部经理,他最近忙活的事情就是建立一条柔性装配线,这条装配线上同时组装的不是单一型号的汽车,而是许多种不同型号、颜色的汽车同时在装配,这样一来,如何组织生产解决物流问题就是一个大问题了。汽车业为何要进行这种工艺改造?当然是市场需求使然。人们的非必要需求是五花八门的,而且在强调人性自由和个性的今天,人们有意识地在避免雷同消费而要彰显自己的特点。在衣食无忧的时候人们更是如此。这种追求个性的消费趋势当然是在衣食无忧的时候的表现,既然衣食无忧了,为了张扬个性,自然就对价格的容忍力更好,不再一味追求价廉了。比如名人到时装店里定制服装。这就和以降低价格来扩展有效需求规模的思路完全不同了。

  当自行车还是“三大件”之一的时候,全中国的自行车几乎是一个款式和统一的黑色外观,但是,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就有不同造型尤其是不同颜色的自行车开始上市了。我在八十年代自行车行业的一次涂装专业会议上提出自行车整车厂要搞“柔性涂装线”,指出自行车行业的未来是“得涂装者得天下”,还因此获得了这次会议的论文一等奖。而今,遍布全国的自行车总装厂都自设涂装线,而且涂装线几乎都是柔性化的工艺配置了。说穿了,所谓“柔性涂装”就是将传统但灵活的手工喷涂作为主要的工序纳入涂装流水线中。
  这个消费社会的进步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个性需求逐渐取代单一雷同消费。这种消费微观状态变化的结果即大的订单日益减少而变成一个订单包含的品种迅速增加,就是工厂开始改造单一高速生产线而改建柔性的生产线了。工厂为接收小订单而进行的努力导致大规模流水线生产变成单机生产甚至手工生产。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我们的商店里讲糖卖一块儿布卖一尺针卖一根,但是那都是相同的东西的分割,而今竞争使得厂商对独一无二的消费需求也开始注意了。深圳一家外资厂做一种印有NFL(美国橄榄球协会)标志的便携旅游产品,有时一个一万多件产品的订单上面就有几百个不同的品种,最多的一千多件,少的仅仅1件。其使用的原料颜色、配印的logo都各不相同,当然内外包装也不相同。而下游的合作厂家如印刷厂、纸箱厂、布料厂等等也都不得不跟随这个极其零杂的订单一块行动。

  分工的目的当然是提高效率。所谓效率可以简单理解为生产效率,但是,要不要这个生产效率取决于市场容量,厂商当然不希望产品高效生产出来而高效地积压在自己的仓库里。这就是说,分工即便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效率,也是有前提条件的,即一定的市场规模。现在消费观念的变化,使得工厂工艺分工的思路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因为不再具有任凭分工发展的市场存在,市场细分可能变得越来越小,尽管宏观的市场规模在扩大。
  需求多样化带来的市场规模的这种运动方式,使得中小企业有了生存的理由和空间。这就和前面所说的最终趋向垄断生产完全项背了。由于需求多样化的发展,一些产品并不需要庞大的生产线,一些订单仅仅可以满足小型的生产设备的开工而无法达到大规模流水线开工的最低起点。因此,上面提到的柔性生产工艺就得到日益发展。比如,小型的手动、半自动或自动印刷机,可以承接小批量的印刷品订单,而进口的大型四色印刷机却望“小”兴叹;再比如,电脑控制的自动刺绣设备,可以搬进民房进行单机作业,专门承接某些客户的小批量订单;又比如,由于新产品开发呈现爆炸性趋势,各种各样的打板房应运而生,专门照单制作样品;高档服装行业几乎都是柔性生产,面向单一的客户制作独一无二的产品;一些家具产品也是按照客户特殊要求进行加工,根本谈不上批量;中餐酒店里的饭菜加工,尽管厨具现代化程度很高如用电冰箱煤气灶微波炉等等,但是依然无法丢弃传统的一厨一勺的操作方式……

  必要需求多属于本能性的,大家自然差异不大,谈不上多少个性。但是非必要的需求却是彰显个性的最好手段,突出自己避免雷同,是现代人追求个性自由的表现。人性向着日益自由的方向发展,必然要表现在非必要需求的多样性方面。
  因此,分工的发展不是一个单一方向和无限度的,而是反复和有限度的。如果认为以往的分工和信息不对称有关的话,那么,就日常产品的制造技术来说,个人的信息接受能力和处理能力是在日益增强,彼此之间的水平差异是在日益缩小,也就是说个人可以跨越不同工种的能力在日益增强,这样就表现出不同工种在同一个劳动者身上的集成,出现“反分工”现象,一个人就是一个多工艺的加工中心,从设计产品到自己动手进行全程制造。
  需求多样化对制造业的这种深刻影响和对中小企业生产空间的拓展,就使得我们前面提到的垄断趋势得到遏制,因为垄断是大资本行为,而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制造不需要庞大的规模。因此,考虑分工和市场规模之间的关系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到总的市场规模和具体的市场结构,不能将市场的总体扩大(需求序列增长、总交易金额增加)看作是单一产品生产规模的扩大。故而,既有一天录制几十万张的光盘生产线,也有只烧制一个碟片的烧碟店存在。
  
  当然,大规模生产依然具有自己的优势和适应领域,毕竟小规模生产的费用较高,而厂商总是力图减少费用的。比如制造业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尽管考虑到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但是尽量将产品设计成积木式结构,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得部件标准化,而通过不同的组合搭配方式形成款式不同的产品,既满足了消费的多样性,又照顾了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再比如各种连接件如螺钉螺帽铆钉轴承弹簧电子元件集成芯片等等都可以保持其大规模生产形式。
  如果大家对工业产品制造不熟悉

[1] [2]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中国经济问题真的出在缺乏"信托责任"上吗?

  • 下一篇文章:广州兼并佛山的经济意义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需求引领之下的分工发展(2)”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需求引领之下的分工发展(2)”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宏观经济学50年发展与论争(二)
  • ››宏观经济学50年发展与论争(一)
  • ››拆迁的经济学分析
  • ››宏观经济学50年发展与论争(三)
  • ››浅谈导数在经济中的应用
  • ››坚决支持国企产权改革,坚决反对掌...
  • ››十一五规划中的改革重点
  • ››市场经济的基本问题
  • ››李嘉图与詹姆斯·穆勒和马尔萨斯
  • ››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的基本思路...
  • ››需求引领之下的分工发展(2)
  • ››需求引领之下的分工发展(1)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